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特約評論員 黃帥
少年李文星之死的悲劇事件正在以指數級的傳播速度,在互聯網世界中蔓延。在輿論紛紛指向李文星是繼魏則西後,又一個受害於網絡信息監管不嚴的年輕人時,更多與類似事件不同的細節也在逐漸浮出水面。
"BOSS 直聘 " 自然難逃其咎。李文星作為 "985、211" 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算其缺乏閱歷和社會經驗,也不能對所有網上發佈的 " 招聘消息 " 輕而易舉地相信。比如旁人的道聽途說,混亂論壇上的詐騙帖子,恐怕都不會讓李文星 " 上套 "。但是,"BOSS 直聘 " 給李文星帶來的權威感和信任感,恐怕在此事發生前,不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都是不會太懷疑的。即使如此,從已得知的細節中看,李文星對這個 " 北京科藍公司 " 也不是沒有懷疑,那麼,他為什麼還會落入傳銷組織的魔窟中?
歸因於李文星閱歷不夠是不嚴謹的。任何一起個人悲劇的發生,都需要多重因素共同發酵,有些環節不存在的話,悲劇也不會發生。其實,許多人都恐懼於個人信息的泄露,在缺乏信息監管和保護的網絡環境下,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李文星。隻是,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網絡詐騙、傳銷詐騙警惕心很強,不在情急之時,也容易頭腦清醒,不會上當。試想,如果李文星身邊有親友能及時提醒他,不要去天津靜海,這可能是個騙局;如果李文星不是著急找到工作,養傢糊口,或許還可以跟隨現在流行的 " 慢就業 ",在找到滿意工作前 " 啃老 ";如果李文星不對互聯網工作如此 " 迷戀 ",而是堅持去做自己的本專業 ...... 這些環節任何變量不同,可能都不會導致最後的悲劇。
但是,個人的悲劇往往與所處環境的不幸息息相關,任何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都難以脫離生活環境。從媒體最新報道情況看,李文星傢境貧寒,來自山東德州一個農民傢庭,甚至在考取東北大學後,他還向父親提出不上大學,但被父親拒絕。但李文星學習成績優異,自尊心強,這樣的年輕人,在面臨就業難題的時候,自然不會選擇沒尊嚴也不現實地 " 啃老 ",在著急找到一份工作的情形下,才落入瞭傳銷者的圈套。
此刻,李文星之死的真相還未水落石出,不難預料,媒體和相關部門會持續跟進關註,招聘信息發佈者和發佈平臺被追責,也是符合類似事件發展邏輯的事。但是,受害者個人的悲劇和傢庭的不幸卻永遠無法消除,這起事件也會讓人持續爭論和反思下去。
作者為中國青年報評論員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