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引熱議,尷尬廣告何時休?

11-02

今天的朋友圈被一個名字叫做《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番茄炒蛋廣告刷屏瞭。

這則廣告講述瞭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不知該如何做西紅柿炒雞蛋。為瞭招待他的朋友,男孩發微信向母親求助。和兒子語音交流奈何他聽不懂,為瞭及時教會兒子,母親和父親到廚房為他錄制炒蛋教學視頻。

終於男孩做出瞭滿意的西紅柿炒雞蛋,他的聚會很成功,朋友們也都很開心。最後一句“中國和美國時差是幾個小時”讓男孩忽然驚醒,原來剛才媽媽是在凌晨 4 點起床給他示范瞭番茄炒蛋!

(海報上的文案很走心)

這則廣告其實很溫馨,許多人看到“時差”那裡瞬間淚目 ——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他們會無條件給予孩子最無私的愛,不論與孩子相距多遠,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生活的順遂、滿足。

(爸媽教完瞭之後也不回去睡回籠覺,還在等待兒子回復)

許多網友已經被這則廣告所流露出來的溫情打動,眼淚止不住地流:

二百斤:沒出息地看哭瞭。為人父母後就更能體會這句“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GH:特別想念我媽,那年在澳洲告訴我怎麼做白案饅頭,醪糟米酒,武漢豆皮的日子。

行動:我不敢問他們怎麼炒。畢竟問我媽,啥也不會做的她隻會問我爸,然後我爸就會懟我:你怎麼這麼笨,你答應老瞭跟我們一起住,我就教你。

小野五郎:一個在外生活瞭 3 年,其實早就學會瞭做很多菜,但仍然習慣在做菜前打個電話問一下媽媽這道菜怎麼做,其實不是自己不會做,隻是想要告訴爸媽:兒子在外過得挺好,會自己做飯,吃的飽穿的暖,你們放心。

不過還有一些網友覺得這溫情的廣告其實非常矛盾,情節設計也不合理,直言這分明就是打著親情招牌的“毒雞湯”,過分煽情:

陌生人:會用智能手機,不會用百度麼?

一縷晚風:這一看就是個典型的“媽寶男”,連打雞蛋都不會,遇到事情就知道叫媽媽 ……

灑水車:在外面呆那麼久,還算不出個時差??不論怎樣都不應該在凌晨四點騷擾爸媽起床 ……

看來這又是一則想打親情、溫情牌,想要觸發人們情感機關,但一不小心引發爭議的廣告。這些年,許多溫情營銷的廣告走紅,給人心靈一擊,比如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刷屏,到荔枝 FM、新世相、夜聽等孤獨款內容產品被大傢廣為傳播,溫情營銷似乎一下子成為品牌競相追捧的寵兒。

拿傢庭和溫情作為營銷點引起觀眾共鳴是十分聰明的做法,畢竟傢庭永遠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呼籲大傢多陪伴父母、感慨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更是相當正能量的立意,可有時人們為什麼要質疑這樣的“溫情廣告”呢?

事實上,這種溫情營銷在感人的同時,“坑”也有不少,有的太過單一、用力過猛,不顧情節是否合理而一味煽情,有的則為瞭吸引眼球、三觀不正。人們心中對於傢確實存在情感中最脆弱敏感的部分,如果掌握不好,就會變得尷尬。

這些“溫情廣告”尷尬瞭誰?

我們的生活中從不缺乏這類的廣告,比如在過年的時候,電視上就會反復播放老人孤獨地忙瞭一桌子菜、兒女卻都說工作忙不回傢瞭的廣告,不知賺瞭我們多少眼淚,現在再來看這廣告其實問題不少 —— 為什麼兒女之前答應老人回傢,最後卻放鴿子?為什麼一定要把老人塑造成一個弱者、孤獨的形象才能突出呼籲大傢多陪伴父母的主題?

一些“溫情廣告”的尷尬還不止於此,不過從廣告要引人關註的角度而言它們是成功的,因為這些廣告真的引起瞭不小的爭議。

美國維珍移動:項鏈還是迷藥

2012 年美國維珍移動投放瞭一個廣告,廣告中中年男子用一隻手蒙住瞭女子的眼睛,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包好的禮物。廣告語則是“充滿驚喜的聖誕禮物,是項鏈還是迷藥?”

廣告的配圖十分溫馨,但文案卻存在很大的爭議。在女權呼聲極高的當下,維珍的這句“是項鏈還是迷藥?”存在著對女性的不尊重,所以遭到眾多群眾的憤慨並不意外。就連集團的創始人都指責瞭這支廣告。

百合網:單身就是不孝

2014 年春節百合網推出婚戀廣告。該廣告中,一位未婚女性在各種場合被外婆追問:結婚瞭嗎?得到否定的答案後外婆便嘆氣。

後來,女孩為瞭滿足病重的外婆希望自己早日成傢的願望,於是她穿著婚紗,拉著一位面目模糊的男性,在外婆的病床前結瞭婚。最後廣告配上“因為愛,不等待”的畫外音。

此廣告一推出便遭到瞭批評,並且微博上還發起瞭“萬人抵制百合網”的活動。雖然是主打溫情牌,但“不結婚就對不起傢人”的價值觀在當今時代並不被人接受。甚至有人表示,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宜傢:“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

今年,各大電視臺熱播瞭一則宜傢的廣告,其中一句“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的廣告詞引起瞭爭議。

廣告中,一傢三口在吃飯,女兒叫瞭一聲“媽”,母親突然摔下筷子:“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 ! ”隨後,門鈴響起,女兒上前挽著進來的男子介紹:“這是我男朋友。”女兒的父母立馬轉為一臉欣喜。

許多人認為,廣告設置這樣的場景,哪怕“路線”是對的,“溫情”卻是大打折扣,雖說這則電視廣告的初衷是鼓勵人們輕松慶祝每一天,但這其中“歧視單身”的元素實在讓人無法忽視。最終,宜傢撤下瞭這則廣告,並且發公告道歉。

滴滴出行:拜見丈母娘“攻略”?

今年母親節當天,滴滴出行發佈瞭一支新廣告。原本廣告的目的是推廣滴滴的《五大安全科技》,讓消費者用的放心、用的安心,但它開瞭個腦洞:利用瞭父母審查女婿的場景,來比喻滴滴對司機的對於司機的審查有多嚴格。

廣告中,父母嫌棄女兒找瞭個其貌不揚的男朋友,但隨著男朋友不斷拿出名牌大學畢業證、房產證、奔馳車鑰匙、和馬雲的合影、金卡,父母的表情逐漸明朗:

從這樣 ——

變成瞭這樣 ——

這則廣告原本用意並沒有問題,但它的表達方式激怒瞭不少網友,紛紛指責廣告在為這種可悲的中式傢庭權力結構與扭曲的婚戀觀宣傳,父母不是在嫁女兒而是在賣女兒,而廣告主和創意公司竟還借此立意、以此為榮。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種表達無可厚非,畢竟隻有自己當瞭父母,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心意,他們看不到女兒將來要過一輩子的那個人的內心,隻能通過這些,確定女兒的下半生有最安全可靠的保障。

廣告包含的傢庭和情感,原本是最容易打動觀眾心情深處真情實感的利器,觀眾們都能體會到那種對傢眷戀、對父母親情有所“愧疚”的共鳴,但是如果這樣的溫情廣告煽情過度或是三觀不正,反倒會弄巧成拙。

所以,“溫情廣告”何不適應廣大觀眾正常的情感需求,無需過多渲染、也無需太過看重噱頭,畢竟我們的生活原本平凡,而我們內心深處最眷戀的也是這種和傢人在一起的平平淡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