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少年喪命!“治網癮”還要害多少人

08-17

摘要

中青評論

傢長希望使用強力的方法,把孩子與網絡徹底阻隔。" 治網癮 " 在實質上變成瞭 " 戒網 "。那些封閉式網癮矯正機構就滿足瞭傢長的這種需求。

李傲,18 歲,8 月 3 日被傢長送往 " 合肥正能教育學校 "。8 月 5 日,他被網癮學校工作人員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

日前,警方對該案已有明確定性,偵查發現 " 合肥正能教育學校 " 存在非法拘禁行為。李傲就是在被關在緊閉房、雙手被烤時,身體出現異常情況的,他口吐白沫,隨即墜入死亡的深淵。

調查表明,所謂 " 正能教育學校 " 一點正能量也沒有。和許多聲稱矯正青少年網癮的機構一樣,這所學校並沒有取得辦學資質,屬於非法辦學。所謂封閉式管理和軍事訓練,掩蓋瞭其管理手段的粗暴和殘虐。過往學員敘述,剛進去的學員沒有不挨打的," 互扇耳光 " 等懲罰手段更是赤裸裸地侮辱人格尊嚴。

許多傢長為孩子染上 " 網癮 " 感到憂心忡忡。在尋求戒網癮的 " 藥方 " 時,他們不是不知道這類機構存在不正規之處,死者李傲的傢長之前也特地搜索過學校的負面新聞。但是,對孩子深陷網絡的焦慮,終究壓倒瞭他們的疑慮,即使 " 電擊治療 " 這樣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傢長們還是不惜血本,前赴後繼把孩子送去 " 治網癮 "。

然而,無論是在醫學、心理學上,還是在教育領域,何謂 " 網癮 " 根本就沒有形成共識。傢長們憑借著自己一廂情願的理解,絞盡腦汁尋找 " 治網癮 " 的靈丹妙藥,打著各種名號的網癮矯正機構應運而生。

沉迷網絡不是什麼好習慣。一些未成年人因為上網、玩遊戲時間過長,耽誤瞭學業,影響瞭自己的前程,使傢庭關系變得緊張。但是,把一件事物對人吸引力定性為 " 癮 ",需要更審慎的判斷。類似於煙癮、毒癮之類,在醫學上已有形成機制、後果的科學論證,對 " 網癮 " 的研究顯然還沒到這個程度。不管如何,在現代社會,人人離不開網絡,區分合理的上網、必要的娛樂和對網絡的沉迷,探尋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內在原因,是包括傢長在內的教育者應當堅持的。

中國傢長素有望子成龍的心態,他們反對子女上網,與其說是反對網絡本身,不如說是反感網絡阻礙他們實現為子女設計的人生規劃。" 傢長希望使用強力的方法,把孩子與網絡徹底阻隔。" 治網癮 " 在實質上變成瞭 " 戒網 "。那些封閉式網癮矯正機構就滿足瞭傢長的這種需求。效果好不好不知道,但是把孩子送去的那個地方沒有網絡,足以讓傢長們松一口氣。

隻要不出什麼大的岔子,一些傢長對網癮矯正機構遊離於法律和規范以外的手段其實是默許的。正是非法機構宣揚的管教措施讓他們產生認同,進而對體罰等措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不從正規教育機構尋求解決方案,則是因為正規教育機構滿足不瞭這種管教的需求。把孩子送往網癮矯治機構的傢長,通常也缺乏傢庭教育能力和精力,一味期待封閉化管理的 " 包辦 "。

矯正未成年人對網絡的沉迷,沒有什麼藥到病除的偏方,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幫助孩子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避免悲劇發生。一些傢長為給孩子 " 治網癮 " 東奔西走,花費瞭不少財力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恐怕要反思一下和孩子的溝通有沒有問題,是否因為不妥當的方法激發瞭孩子的逆反情緒。同時,公辦教育機構也要有所作為,不把應試當成教育的唯一目的,善於引導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打擊非法網癮矯正機構,是公安機關、教育主管部門等政府職能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然而,有需求才產生市場,正是因為一些傢長對網癮矯正機構抱以過高期待,聽信他們不切實際的宣傳,才親手把孩子送進瞭危險地帶。在民主、開放的教育觀念日益成為主流的當下,那種封閉、粗放的機構還有那麼大的市場,每一個對孩子教育肩負責任的人都應當反思。

王鐘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