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挺大肚送快遞,一天騎 35 公裡

07-28

烈日炎炎,酷暑難當。持續高溫和高濕天氣,讓外出工作成為煎熬。快遞員們更是如此,每天開車,在連雲港城區上門送件或收貨,用自己的辛苦換取更多市民的輕松。

在從事快遞工作的潘莉莉就是其中之一。從 2012 年起,潘莉莉和她老公兩人就承包瞭市政府周邊 3 公裡的申通快遞收寄件工作。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6 點,港城最炎熱難熬的 9 小時,潘莉莉一傢都在烈日下奔波,挨傢挨戶投遞包裹。對於他們一傢來說,一天行駛 30 多公裡,步行 7000 餘步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就在 1 小時前,她前往巨龍路的中轉點,分揀好瞭下午的貨物運回瞭分網點。如今,挺著大肚子的潘莉莉,正在麻利地彎腰清點快遞件,按照包裹地址分開存放,進行逐一掃描並上傳數據,以方便收貨人在網上及時查詢包裹的物流狀況。

" 申通上下午要發兩批貨,一批上午 9 點到,一批下午 2 點到。我們這個網點規模隻是中等,一般一天 250 多件包裹,不過,這兩天天氣酷熱,更多人願意選擇網購,我們要派送的快遞包裹數量也就明顯有所增加瞭,大約一天的派件量達到 300 件左右。" 潘莉莉告訴記者。

傢中小兒今年 2 歲,如今潘莉莉又懷上瞭二胎,已經 5 個多月。為瞭照顧孩子,他們傢將自己承包的區域又分割出瞭一小塊轉給他人承包。但是,即使如此,每天繁重的快遞數量依然讓他們忙得團團轉。為瞭讓當天寄到並安排派送的包裹,當天送到,他們全傢大小齊上陣。

潘莉莉每天派送的路線是從最南邊的名人世傢開始,一點點向北送至淮海花園。自己丈夫負責的則是市政府和黨校等事業單位,除瞭他們夫妻倆,已經 50 多歲的婆婆也幫忙送快遞。

筆者一路跟隨她來到海連新天小區,看到潘莉莉騎行到樓下,然後一傢傢撥打電話或者發短信,通知對方領取快遞,同時將一部分同意寄存的包裹放在瞭速遞易箱中。

在等收貨人過來取包裹的間隙時間,潘莉莉向記者講述瞭她的快遞派送經驗," 在出發之前,我們會詳細規劃線路,一般首先開始送的是各個單位的快件,然後是門市部與小區收貨人,路線要盡量簡短,盡量一次性跑全,不走回頭路。"

她最希望的就是收貨人接到電話後能快點趕過來取貨,不過,有時一些快遞件過大、過重,對方不方便運上樓,她也添把手,一起將包裹扛上樓。" 那就很辛苦瞭,有的包裹重五六十斤,尤其是很多新小區,裝修時購買的傢具擺件,運起來都很困難。不過,大多數客戶看到我挺著大肚子也會體諒,不會要求我幫忙扛上樓。" 潘莉莉說。

送完海連新天,她接著向水木花園進發。筆者註意到,如今室外的溫度已經達到 36 ℃,陽光曬著地面都泛起瞭白光,騎在電動車上,迎面吹來的不是涼風,而是一股股熱浪。潘莉莉的車子更是不帶頂棚,唯一的防曬裝備就是一頂帽子。胳膊和大腿就暴露在陽光下,已經變得黝黑發紅,汗水順著額頭滴滴下落。

潘莉莉告訴筆者,因為懷孕,她不能塗防曬霜。且根據她往年經驗,長時間暴曬無論是哪種防曬霜都不管用。" 曬得蛻皮是小事,主要是怕中暑。" 潘莉莉擦掉頭上的汗水,無奈地苦笑。

就在前兩天氣溫達到三十八九度,她送包裹就明顯感到呼吸不暢,頭發暈,騎在電瓶車上看路都是重影的。她趕緊把車停在路邊,在樹蔭下休息緩過來才敢再上路。

即使如此,由於這些包裹大多都是批批清,比如 9 點到的包裹,一般分揀完在運送到金秋情緣就已經快 11 點左右,而派送這一批包裹的時間則集中在中午 11 點半到下午 2 點,恰好就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 再熱也得送,想偷懶也不行。" 她說。

快遞工作又苦又累,天氣隻是其一,最令她難受的就是熱天氣碰上瞭急性子的客戶," 有的客戶性子急,看到快件信息到瞭,就打三四個電話要求立刻給他送過去。有的住在九嶺的客戶,由於不在派送范圍內,我們都是電話通知自行取件,結果就常遭到客戶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頓指責,弄得我們十分委屈。" 潘莉莉說。

面對這些苦惱,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點、更快點將快遞送到客戶手上。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6 點,潘莉莉一刻不停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從巨龍路的中轉點到金秋情緣,再到名人世傢、海連新天、水木清華、淮海花園 ……,她就如同小陀螺,在各個小區也分網店之間做著曲線運動,據筆者粗略計算,僅僅 26 日當天,潘莉莉的騎行裡程就達到瞭 35 公裡,步行步數也達到瞭 7000 多步。

在送快遞的間隙,潘莉莉也給自己留瞭一點休息時間——喝水。在路邊小歇瞭片刻的她,前往附近的小賣部花 1 元錢買瞭瓶礦泉水,一口氣就灌下去瞭大半瓶。" 這樣一瓶礦泉水,我一天至少要喝下 4 瓶打底,就靠它解渴解熱瞭。" 潘莉莉說。

送快遞就是服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服務態度和速度,有時客戶的一句問候和感激,就能讓她自己感到由衷快樂。" 雖然辛苦,但是也習慣瞭。" 潘莉莉說,他們會努力堅持下去,讓更多人享受生活便利。

(編輯 高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