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軍貴族化的開始:海軍見習生制度

11-06

17 世紀,為瞭在海上與荷蘭爭霸且為瞭平亂與打擊西班牙,英國同時維持一支強大海軍與一支強大陸軍。外加整個英國共和國時期可以說是連年打仗,1649~1650 遠征愛爾蘭、1650~1651 入侵蘇格蘭,1652~1654 年第一次英荷海戰,1654~1660 年斷斷續續的英西戰爭,可以說是窮兵牘武至極。軍費讓共和國破產,政府發不出軍餉。等到 1559 年克倫威爾死後,克倫威爾之子壓不住軍隊與貴族,國會議員們迎回瞭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

1660 年 5 月,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陸,回到倫敦,於 5 月 29 日正式加冕為不列顛國王,史稱 " 王政復辟 "。在首席大臣愛德華.海德的斡旋下,查理二世赦免絕大多數的圓顱黨人,隻處死瞭九名法官,因為他們當年簽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查理二世同時承認內戰後的產權變動,幾乎以不流血的方式取回瞭政權。而多數英國人在經歷克倫威爾獨裁嚴酷的五年統治之後,厭惡這禁止一切娛樂的清教徒生活,以熱切與愛戴的心情支持查理二世即位,慶祝道德解禁與美好傳統的回歸。好笑的是,當年差不多也是同樣一批人擁護克倫威爾上臺,並支持處死查理一世。

▲克倫威爾

英國海軍恢復瞭財政能力 [ 克倫威爾以短期債券的形式籌措軍費,雖然短時間可以募到一大筆錢,但一起爆發的還款壓力讓共和國財政破產。王政復辟時期采用長、短期債券並用的方式籌措軍費,短期債券用於臨時開銷 ( 例如 : 戰爭支出 ) ,長期債券用在平日的艦隊維持,然後以稅收慢慢攤還,因為平日的艦隊維持才是最大宗的軍費支出。透過這種杠桿平衡,雖然王政復辟時期也有財政緊張,但不會出現破產。當然隻需要維持大海軍外加議會控制瞭預算讓國王無法隨意發動戰爭且政府擁有更好的收稅手段也是財政不破產原因之一 ] ,那時英國海軍可以說是將星如雲:國王的堂兄魯伯特親王、喬治.蒙克上將 ( 就是第一次英荷海戰的那位喬治.蒙克 ) 、愛德華.蒙塔古上校 ( 第二代三明治伯爵,三明治發明者的先祖 ) 、威廉.潘恩爵士皆是上上之選;國王的弟弟,年僅 27 歲的約克公爵詹姆士雖然沒有任何海戰經驗,但未來將會證明他的出眾能力。

▲英國海軍將領魯伯特親王畫像

▲英國海軍將領約克公爵畫像

1660 年的英國海軍軍官們是在英荷戰爭中成長起的第一代海軍職業軍官。他們出身平民,本是熟練的水手,又接受過佈萊克等人的專業軍官培訓。在戰列線尚未為他國接受的當時,隻有他們知道如何以新式戰術擊敗敵軍。熱愛帆船航海的查理二世是海軍事務的行傢,他雖對舊軍官頗為猜忌,卻也知道這是目前的唯一選擇。清洗瞭他們,便沒人能操縱海軍。此時,圍繞復辟後海軍將領的選拔,海軍與宮廷內正好發生瞭所謂的 " 紳士與油佈 " 之爭。持 " 紳士 " 派的觀點者多是國王身邊的貴族士紳,他們認為擁有榮譽感的貴族青年天生就具有領導能力,適合擔當軍事統帥。

▲英荷戰爭

而所謂 " 油佈 " 派,則是皮普斯等海軍官員,認為身披油佈衣、航海經驗豐富的老水手才能勝任海軍軍官。國王和約克公爵都清楚海軍的需求,但在王政復辟後的政治格局中,他們更需要團結掌握著議會的貴族勢力。歐洲貴族傢庭有著這樣一種傳統,長子繼承傢業,次子與三子需要在教會或軍隊中謀一出路。當時,英國教會職務有限,而英國陸軍的規模也在復辟後被議會極大的壓縮,因此龐大的海軍及其中的官職便成瞭王室籠絡全國士紳的重要籌碼。為瞭平衡海軍與政治的需求,1661 年,查理二世與約克公爵做出瞭折中而巧妙的決定:選拔貴族子弟接受海軍職業訓練,將之培養為貴族職業軍官。依照這一制度,獲得國王許可令的貴族少年將成為海軍的志願者,在指定戰艦上擔任海軍見習生 ( midshipman ) 之職。

▲英艦皇傢查理號

這一職務本由經驗豐富的高級水手擔任,因其工作位置在船隻中部而得名。志願者們受到各自艦長的教導和考核,在鍛煉數年後即可提拔為較低級的正式尉官,隨後便依其功績逐級晉升為艦長和將軍。在今天的詞典裡,midshipman 一詞多譯作海軍學員或海軍見習生,這一詞義便是源於此時。這便是後世為皇傢海軍培育出一流軍官團的海軍見習生制度的雛形,也是英國海軍貴族化的開始。按照 1670 年代斯圖亞特王朝的設想,貴族入海軍都是正式軍官系統(海軍成員分成三種,commission officer/ warrant officer/ crew。commission officer 裡面是從尉官到元帥的正式軍官,warrant officer 就是航海長、醫生、木匠、炮手這些技術軍官,crew 就是水手)。但是非貴族出身也可以做到正式軍官,比如加入海軍的商船船長,不過 " 艦長兼任航海長 " 就到頂瞭,隻可以擔任一些小軍艦的艦長,再往上就上不去瞭;而貴族就可以從尉官、艦長一路做到元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