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鬥”過時?殲 20 改型應圍繞激光武器設計

07-11

近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和遠望智庫在國傢會議中心舉辦瞭 " 未來空中作戰 " 研討會,邀請中國航空工以及空軍相關專傢出席。在會上出現瞭一張圖片,主要是教官與學員之間的一段對話。

教官:" 為什麼要狗鬥?"

學員:" 因為我有超機動。"

教官:" 錯,因為你傻!"

顯然,這段對話的主要意思,戰機在現代空戰中還要憑借超機動性能與敵機進行狗鬥(近距空中格鬥)已經不合時宜的想法,屬於現代空戰的幾個典型誤區之一。

這個誤區出現就引起瞭各方的關註。盡管從當前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傢空軍的戰術發展來看,已經是越來越強調在超視距空戰中以中遠距空空導彈攔射作為殺傷敵方空中力量的主要手段。但是,認為近距空中格鬥毫無價值這種過於激進的觀點卻很少出現。畢竟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訓練大綱中並沒有完全否定近距空中格鬥,而且很多 " 金頭盔 " 飛行員也都是憑借著近身搏殺中的致命一擊取勝的。

F-22 戰機。

在此,筆者希望從當前以及未來空中作戰體系的發展演變出發,較為客觀的分析近距空中格鬥在空戰戰術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距空中格鬥的起落沉浮

從世界空戰戰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由於戰鬥機長期以機槍、機炮以及火箭彈等直射無制導武器作為空戰中攻擊敵機的主要手段,因此近距空中格鬥一直是空戰戰術的最主要的形式。即便是第一代真正實現實用化的紅外制導空空導彈 AIM-9" 響尾蛇 " 的出現,由於其射程比較近,仍是在視距范圍內發射,因此也並未改變近距空中格鬥占據空戰戰術主要地位的現狀。之後,美國又研制瞭第一代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 AIM-7" 麻雀 ",希望能夠將空戰的交戰距離擴展至超視距。結果,因為早期 AIM-7" 麻雀 " 中距空空導彈的可靠性不高,再加上敵我識別技術的不完善,美國空軍飛行員仍要將空戰交戰距離拉近到視距內才能解決問題。

超視距空戰地位的大幅提升,還是緣於以 AIM-120、R-77、" 米卡 " 等新一代可以實現 " 發射後不管 " 的中遠距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研制成功以及批量服役。這些性能先進的空空導彈與裝備先進機載火控雷達和航電設備的第四代戰鬥機相配合,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把空戰的主戰場拉遠到視距之外的 20-40 公裡范圍內。從上世紀的海灣戰爭開始,歐美國傢的第四代戰鬥機在為數不多的空戰中多次以超視距作戰的方式擊落蘇 / 俄制戰機,很少將空戰拉近到近距空中格鬥階段。也正是基於這些空戰經驗,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逐步將超視距空戰的地位提升的更高,並將其作為可以代替近距空中格鬥的主要空戰模式。

如今,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之所以敢於聲稱無需進入到近距空中格鬥,隻要在超視距空戰階段就能夠 " 解決 " 敵機,主要是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的進步。

首先,裝備瞭先進識別性 GPS/ 慣性測量裝置(IMU)和衛星雙向數據鏈的 AIM-120D 中遠距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出現,將超視距空戰的命中概率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識別性 GPS/ 慣性測量裝置能夠大幅減少導彈在飛行中段過程中的定位誤差,準確到達預定空域。而衛星雙向數據鏈不僅可以實現導彈自身獲取信息的分發以及接受其他平臺傳輸的信息,而且能夠做到 " 人在回路 ",甚至由 A 平臺實施發射而 B 平臺進行引導。這樣,己方戰機在超視距范圍內對敵方戰機實施的第一輪齊射後即可撤離,AIM-120D 空空導彈的目標分配、中段修正以及末段輔助引導都可以由其他平臺來完成,從而大幅提高命中概率。

F-35 戰機。

其次,美軍海空一體化作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也能夠助力超視距空戰效能的提高。比如,美國海軍在 " 海軍一體化火控 - 防空 " 系統(NIFC-CA)的支持下,已經成功實現瞭由陸戰隊的 F-35B" 閃電 " Ⅱ隱身戰鬥機為宙斯盾艦發射的 " 標準 "-6 艦空導彈實施引導並最終摧毀目標的試驗。F-35 隱身戰鬥機的內置彈艙內最多隻能掛載 6 枚 AIM-120D 空空導彈,而 " 阿利 • 伯克 " 級驅逐艦所裝備的 " 宙斯盾 " 系統具有多達 96 單元的垂直發射裝置。" 海軍一體化火控 - 防空 " 系統(NIFC-CA)的運用,意味著 F-35 隱身戰鬥機在理論上可以擁有一個數量多達 96 枚中遠距攔射導彈的 " 巨型彈艙 "。美國空軍也曾有過類似的設想,即把內部旋轉彈倉可以掛載 70 枚以上 AIM-120D 空空導彈的 B-1B 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改裝為 " 武庫機 ",為隱身狀態下的 F-22 和 F-35 戰鬥機提供充足的 " 火力支援 "。

此外,F-22 和 F-35 這樣隱身性能出色的第五代戰鬥機的批量服役,也是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底氣十足的保證。第四代戰鬥機與第五代戰鬥機在隱身性能上存在巨大差距。在對抗演習中,前者在毫無察覺之時就被後者 " 擊落 " 的戰例比比皆是,自然也很少能夠發生兩者之間的近距空中格鬥。而且,即便是被逼入到近距空中格鬥階段," 陣風 "、" 臺風 " 等以機動性出色而著稱的第四代戰鬥機在 F-22" 猛禽 " 面前也討不到任何便宜。

近距空中格鬥的價值和回歸

一般來說,上一場戰爭的經驗教訓往往會成為今後武器裝備發展以及戰術演變的依據和契機。美國空軍以及海軍航空兵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局部戰爭中的空戰戰例看到瞭超視距空戰能夠代替近距空中格鬥的可能性,再結合自身裝備發展以及作戰體系建設的巨大進步,提出空戰的完全超視距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有一點需要註意的是,在上述局部戰爭中與美國及其盟國發生空戰的幾乎都是老舊落後的蘇俄戰機,最先進者也不過是早期型米格 -29 戰鬥機。而且,相對於美國及其盟國,伊拉克和前南聯盟的空中作戰體系也是支離破碎、並不完整的。如果美國及其盟國的對手是一個擁有強大防空體系和數量眾多的先進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戰鬥機的大國,恐怕就無法隨意復制 " 恃強凌弱 " 的幾乎一邊倒的超視距空戰戰例瞭。

另外,從長遠發展來看,隨著戰鬥機裝備機載高能武器的可行性越來越大,未來空戰有可能又會完全回歸到近距空中格鬥階段。美國在機載高能武器的研發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從 1996 年開始研制的 ABL(機載激光武器系統)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走完發展全過程的機載激光武器系統。雖然從試驗結果來看,ABL 已經達到瞭最初的設計目標,但是美國還是在 2011 年終止瞭該計劃。不過,美國並沒有放棄機載激光武器的發展,而是希望將其實現小型化,以便裝備在戰鬥機甚至無人機上。此前,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在對外宣傳片中就曾經演示過 F-35 隱身戰鬥機裝備高能激光武器,並以之擊毀來襲防空導彈的片段。

從未來 20 年甚至 30 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有人戰機和無人機裝備高能激光武器用於空戰將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會成為下一代戰機的標志性技術之一,就如同第五代戰鬥機的隱身性能一樣。屆時,裝備高能激光武器的有人戰機和無人機將第一次擁有可以攔截對其發動攻擊的防空導彈以及空空導彈的硬殺傷手段,傳統的超視距導彈攻擊模式又將失效,進而引發世界空戰模式的一次巨大革命。如果空戰雙方都裝備瞭高能激光武器,那麼雙方戰機也隻能進入到近距空中格鬥階段,使用機炮以及高能激光武器擊落對方。此外,筆者認為也可以研發一種新型集束式格鬥空空導彈,發射後會形成十餘枚小型高速飛行的子彈藥,從不同方位對敵機實施攻擊,使後者的高能激光武器在短時間內無法將子彈藥全部攔截。

" 殲 -20 之父 " 楊偉在接收采訪時曾經表示,殲 -20 已經站在瞭世界戰鬥機發展的前沿,接下來沒有國外的領先型號可供借鑒瞭。不過,筆者認為,殲 -20 的後續改進發展以及中國未來第六代戰鬥機應該圍繞著高能激光武器來進行設計,避免與美國下一代戰鬥機的發展再次出現代差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