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空軍演練公路起降 中國空軍早已具備類似能力

10-26

【環球網軍事 10 月 26 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 印度空軍的 16 架戰機當天在勒克瑙 - 阿格拉高速公路上進行瞭動人心弦的著陸和連續起飛演習。"24 日,一則關於印度空軍高速公路起降演習的消息占據瞭印度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據稱,此次高速公路演習創造瞭印度空軍歷史上的多個第一。中國軍事專傢表示,中國空軍進行類似起降訓練要早於印度。

印度空軍戰機現身高速公路

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站 24 日報道稱,這次大約兩小時的演習模擬瞭一次緊急情況,即空軍基地遭遇先發制人的炸彈和導彈攻擊後無法使用,高速公路不得不作為應急跑道使用。這次飛機起降演習是在距離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約 65 公裡的區域進行的。

報道稱,作為演習的一部分,一架 35 噸的 C-130J" 超級大力神 " 飛機首先降落 ( 如圖 ) ,該機搭載的印度空軍加魯特突擊隊迅速駕駛車輛駛離飛機,占據瞭高速公路一側位置,以確保著陸區安全。在接下來的兩小時裡,每隔幾分鐘就有一架戰鬥機在高速公路上進行連續起降訓練。先是 6 架幻影 -2000 戰鬥機以 3 個雙機編隊的方式飛過,蘇 -30MKI 編隊緊隨其後,3 架 " 美洲虎 " 攻擊機殿後。最後,C-130 返回進行瞭短暫著陸,將突擊隊員帶走。報道稱,包括最先進的蘇 -30MKI 和幻影 -2000 在內的戰鬥機並沒有像 " 大力神 " 運輸機那樣完全停在跑道上,而是在觸地並滑行一段之後再次起飛。

一位匿名中國軍事專傢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這個課目英文名為 Touch and Go,飛行專業上叫做 " 連續起飛 ",也就是戰機放下起落架,機輪接觸跑道後短暫滑行,然後戰機再次拉起升空,主要訓練戰鬥機飛行員的降落和起飛動作。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起降訓練很多都采用這種方式,這樣既練習和驗證瞭戰機在高速公路上的起降能力,又減少瞭後勤保障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印度媒體稱 C-130J 為 35 噸,說明該機基本上是空載降落,因此演練難度較小,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約為 80 噸。

創造多個印度第一

據印度《每日新聞與分析》報道,這是印度空軍今年首次進行這類演習,同時也是印度運輸機首次在高速公路降落。報道稱,這次降落的 " 超級大力神 "2010 年裝備印空軍,可以搭載 200 名突擊隊員。這 " 意味著印度空軍不但為戰爭做好準備,而且還為人道主義危機或搶險救災做好準備。"

這是印度空軍戰機在國傢高速公路上第 4 次進行降落演習,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報道稱,2015 年,幻影 -2000 首次在德裡附近的高速公路上降落。2016 年 5 月,印度空軍再次進行類似演習,當時 1 架幻影 -2000 戰機在高速公路降落。2017 年 11 月,6 架蘇 -30 戰機在勒克瑙 - 阿格拉高速公路一段 3.3 公裡長的戰備道上進行起降訓練。

報道稱,在印度,已經確定瞭約 12 條這樣的高速公路。為使高速公路便於戰鬥機降落,這些道路使用的瀝青厚度將會增加,使其承受強度足夠大。12 條可起降戰機的高速公路也是精挑細選,使得印度空軍能覆蓋整個國傢。

印度媒體報道稱,空軍基地通常是戰爭中的第一批打擊目標。國傢高速公路作為著陸跑道使用意味著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空軍也能發揮作用。印度空軍副總參謀長表示,印度政府非常認真對待這一問題,印度境內任何一條高速公路的建設,都盡可能讓滿足長度要求的路段成為可起降戰機的跑道。

中國空軍早已具備類似能力

據中國專傢介紹,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中國空軍就在東北某地進行瞭首次高速公路起降試飛。2014 年,中國空軍的重型三代機完成高速公路戰備道的起降訓練。當年 5 月 25 日,《解放軍報》法人微博 " 軍報記者 " 發表題為 " 我軍首次在高速公路成功起降多型戰機 " 的快訊稱,當天,我軍某型殲擊機、某型運輸機、某型直升機,首次成功起降中原某高速公路飛機跑道。該高速公路飛機跑道按一級甲類標準建設,可滿足三代戰機和中小型運輸機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應急起降。從公開的照片來看,當時起降的機型分別為蘇 -27UBK 雙座高級戰鬥教練機、改進型運 -7 輕型運輸機和直 -9 輕型通用直升機。

專傢表示,戰機起降的其實並非普通高速公路,而是在高速公路規劃之初就進行設計的高速公路戰備跑道。為瞭確保飛機安全降落,要確保戰備公路筆直路段足夠長,路面足夠堅硬。根據公開報道,河南省第一條帶有戰備跑道的高速公路,戰備跑道全長 2.6 公裡,一小時便可挪走中央隔離墩,形成雙向六車道寬的跑道。此外,戰備公路通常要為戰機停放、加油、掛彈、維修預留地點,多選擇在服務區附近。在高速公路戰備道上起降難度稍高,主要表現在戰備道的寬度較窄,凈空條件差,但經過訓練,普通飛行員掌握不成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