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輕武器病根,要治彈,先治槍

11-23

95 步槍

在最近的采訪文章中,95 步槍總設計師朵英賢院士痛陳國內槍彈質量不佳,特別是發射藥的性能差、質量不穩定,嚴重拖累 95 步槍性能指標和可靠性,強調要 " 治槍先治彈,治彈先治藥。"

這個結論頗讓筆者感到疑惑,它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無法解釋。

第一個問題:步槍上出現的問題種類繁多,並非都與槍彈有因果關系;無從談誰先誰後,而應該是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

圖:95 步槍快慢機

以 95 步槍為例,該槍的發射 / 保險機件在定型裝備後,被發現存在嚴重的低級缺陷:在單發狀態下,輕扣扳機(不打響)又松開以後,槍械的快慢機無法擰動到保險位置。

這是個非常嚴重的隱患:為瞭獲得最快的反應速度,在瞄準射擊的過程中,射手的手指往往會預先扣動扳機到一小半的位置;在時機合適的時候,隻要再往後輕輕扣一點,槍械就會打響。

在 SVD(國內的 79/85 步槍)步槍上,還有專門為此設計的二道火扳機功能:在扳機的前段行程,扳機力度都較輕;在最後的一段,扳機力度會顯著加大,提醒射手,擊發動作的臨界點已到,指頭再動一點就會擊發瞭。

95 步槍扳機

95-1 步槍保險改進瞭位置,可用拇指操作

圖:95 和 95-1 發射機構對比

如果最後沒有形成合適的射擊機會,95 步槍的射手在松開扳機以後,會面臨非常危險的情況:子彈已經上膛,保險已經打開處於隨時能夠擊發的狀態;這時候再攜帶步槍摸爬滾打,走火的幾率是非常高的。

如果是在正面戰場上,這個問題反而不太大:射手索性打出這一槍,95 就能恢復正常,能調到保險狀態。

但如果是偵察兵特種兵在執行特殊任務,不能暴露,那樂子就大瞭:他得先拆掉彈匣,然後拉動拉機柄退出槍膛中的子彈,然後扣動扳機進行空槍擊發,這才能把快慢機調到保險狀態,然後還得重新裝上彈匣。

圖:公開論文中給出的 95 快慢機修改資料

問題暴露以後,分析結果證明;引發故障的原因是快慢機部件的外形設計不當,使得阻鐵在射手松開扳機以後不能正常回彈,卡住瞭快慢機,導致其無法轉動。這個問題,是非常典型而低級的機械力學錯誤,是槍械力學結構和設計方案帶來的缺陷,和槍彈沒有任何關系。

第二個問題:槍彈的具體設計,是按照未來規劃的槍械系統性能指標來做的——比如一把全長、全重多少的槍,要實現多大射程內多大的威力,後坐力要限制在多大范圍內;這方面的指標論證完成以後,槍彈的基本設計才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導向。

即使是發射藥,也是在槍械設計單位給出瞭明確的內彈道等相關需求以後,才進行包括成分、顆粒造型、相關工藝路線選取等一系列設計工作。如果槍械方給出的需求不合理、甚至於直接指定瞭錯誤的技術路線方案,那麼必然導致槍彈出現問題。

圖:膛線掛銅

圖:膛線破損崩落

比如之前 95 步槍總師為瞭提高槍械壽命,指定瞭在發射藥中加入納米硬質顆粒的課題;而部隊的實際試驗結果證明,該課題成果不僅不能續命,反而折損掉瞭高達 80% 的壽命。

而且進一步來說,在國內槍彈廠的地位極其低下和被動;在槍彈系統的發展論證過程中根本沒有什麼發言權,隻能被動的承接槍械總體單位給出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內輕武器的問題,恐怕恰恰是要治彈,先治槍。

比如用 5.8 毫米口徑機槍去取代 7.62 毫米大威力口徑機槍,就意味著隻用一半的彈頭重量和動能,要做出相同的射程和威力。

5.8 步槍彈

正是這個完全違背彈道學規律基礎的要求,最終導致瞭 5.8 口徑現在步槍彈(輕彈)、機槍彈(重彈)、通用彈(比原來重彈輕一點的重彈)混雜,卻沒有一種彈能同時良好匹配各種 5.8 毫米槍械的尷尬現狀。

在根子上,這就是槍械方案論證時已經註定的問題,槍彈研制單位本身固然有很多問題,但更大程度上,是連伸冤的力量都沒有,隻能忍氣吞聲代人受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