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船,卻被兩發炸彈幹沉瞭

11-04

在很多印象中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已經是非常巨大的 " 海上巨獸 ",但其實人類建造的最大船隻幾乎都被超級油輪所包攬。而其中穩居第一的那位就是本文的主角 " 海上巨人 " 號超巨型油輪(ULCC)。

五種巨型船隻的側影對比,ULCC 是最為龐大的類型。

1975 年 9 月,位於日本橫須賀市的住友重機械工業公司下屬的追浜造船所(現為橫須賀制造所),開工建造 48 萬噸級(載重量)的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油輪。最初訂購這艘 " 巨無霸 " 的是希臘船王,但在此船建造期間船東破產瞭," 海上巨人 " 號被轉賣給瞭香港船王董浩雲。董浩雲酷愛造大船走好望角航線,他在接手後要求船廠變更設計,將船體加長 10 餘米,新增 8.7 萬噸的載重量,並且將單層底改為雙層底。建成後的 " 海上巨人 " 號全長 458.5 米,寬 24.6 米,自重 26 萬噸,載重量 564763 噸,滿載排水量高達 82.7 萬噸,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的巨型油輪。

海上巨人號

1980 年 12 月 19 日,董浩雲親自主持瞭 " 海上巨人 " 號的下水儀式。該船無法通過淺水航道,也無法停靠世界主要港口,因為大多數港口吃水都不到 20 米。" 海上巨人 " 號由於過於龐大,需要特殊的接駁設施,在外海直接卸載原油。另外當時也找不到足以推動 " 海上巨人 " 號的大型低速柴油機,所以最終采用一臺住友 Stal-Laval AP 蒸汽輪機驅動,最大輸出功率 50000 馬力,單軸單槳最高航速 13 節。雖然身軀極其龐大,不過自動化程度較高,僅需 35-40 名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 企業 " 號核動力航母在 " 海上巨人 " 面前隻是個小弟弟。

" 海上巨人 " 最初在加勒比海那旮沓運原油,跑的是委內瑞拉 - 美國南部航線。不過 1985 年後董老板越做越大,生意拓展到瞭中東," 海上巨人 " 號的業務也跟著轉移到瞭波斯灣。80 年代中期那正是兩伊戰爭的白熱化階段,特別是雙方的襲船戰方興未艾,讓各大公司的油輪頻頻遭殃。雖然兩伊都在搞事,但美國佬卻拉偏架,出手讓伊朗海空軍放瞭 " 長假 "。董浩雲自覺波斯灣的安全局勢得到瞭保證," 海上巨人 " 也就放心大膽的開始跑運輸。

伊朗人在襲船戰中用的最頻繁的就是 F-4 戰機。

1988 年 5 月 14 日凌晨," 海上巨人 " 緩緩開進霍爾木茲海峽,目的地在望,船上的船員已經開始籌劃上岸之後的娛樂活動。此前總部已經肯定這段時間的波斯灣風平浪靜,伊朗人被打退瞭,伊拉克人也有尋求談判的意願。不過第二天早晨駛經卡克島附近海域時,船員竟然在附近發現瞭低空掠過的戰鬥機!由於對方飛的極低,加上獨特的外形,船員快速的辨認出這是伊拉克人的米格 -23 戰機。就在船員們忐忑的通過國際頻道表明身份時,米格 -23 就調轉航向俯沖瞭下來。

伊拉克人的米格 -23BN 戰鬥轟炸機,伊拉克空軍分三批買瞭 93 架該型戰機。

很快第一波攻擊就來襲瞭,一枚 500 攻擊級航彈從 " 海上巨人 " 號艦橋右側邊緣鉆入,穿透數層甲板後在原油艙內發射爆炸。這一下把 " 海上巨人 " 號的右後側水下部分炸開瞭一個巨大的缺口。第二波攻擊隨即而來,第二發 500 公斤級航彈擊中瞭船艏部。其實第一發炸彈對於龐大的 " 海上巨人 " 號來說已經是難以挽回的重創瞭,500 公斤級炸彈造成的破洞似的海水源源不斷的湧進機艙,主機很快停轉,船身開始右傾。船員深怕伊拉克人的戰機發動第三次襲擊,於是決定全部棄船。船員們的擔心不無道理,伊拉克飛行員為瞭確保擊沉第三次折回,對著船身打瞭一通火箭彈。

圖中最大的就是蘇制 ODAB-500 航彈,米格 -23BN 大概率使用的這種炸彈。

作為一艘巨型油輪 " 海上巨人 " 號擁有多個巨大的油庫,這使得所有的損管措施對於這個龐然大物來說都是徒勞的。雖然 " 海上巨人 " 是空載而來,船上並未運載原油,但是其自帶的上千噸燃料還是被火災點燃。經過一天的熊熊大火,到瞭 5 月 15 日 " 海上巨人 " 已經坐沉海底,不過由於型深極大," 海上巨人 " 的船體上部仍然露在水面之外。前來救援的船隻從 15 號開始參與滅火,整整花瞭 4 天才徹底把火勢控制住。

熊熊燃燒的 " 海上巨人 "

在初步處理之後,現場人員判斷無法展開進一步的搶修工作,由於噸位巨大,打撈工作也有相當大的風險,加上船東董浩雲的態度並不明朗," 海上巨人 " 就在卡克島外海淺灘長住瞭下來。雖然現場人員認為 " 海上巨人 " 號主體結構未受影響,打撈之後具備修復價值,但董浩雲還是上報勞埃德船社該船以沉沒,然後從保險公司那兒拿到瞭巨額賠償。

多艘拖船參與滅火。

沉沒後的海上巨人號就這樣一直擱淺在海底,尷尬的風吹雨打一年多。1989 年董浩雲將 " 海上巨人 " 號以 3500 萬美元的價格轉賣給瞭挪威諾曼國際海運公司,由此拉開瞭這頭海上巨獸顛沛流離的後半生。新東傢在 1990 年將 " 海上巨人 " 打撈出水,並送往新加坡吉寶造船廠進行大修,在耗去 6000 萬美元後修復一新。可能是為瞭消除這起飛來橫禍的影響,諾曼公司將 " 海上巨人 " 更名為 " 快樂巨人 "(Happy Giant)號。不過新東傢也沒能撐得瞭多久,1991 年諾曼公司為瞭節省成本又將 " 快樂巨人 " 號以 390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瞭挪威亞勒海運公司。有瞭新主人,自然也要換新名字,這次用瞭個充滿幹脆借用瞭新東傢的名字 ---" 亞勒 · 維京 "(Jahre Viking)號。

停泊碼頭的亞勒 · 維京號

改頭換面的 " 亞勒 · 維京 " 號總算重新投入繁忙的航運工作,在國際航線上運輸原油整整 13 年。在步入老年期後," 亞勒 · 維京 " 號已經不再適合跑國際遠洋路線瞭,亞勒公司在 2004 年將其再度出售。接盤的是新加坡第一奧森油輪公司," 亞勒 · 維京 " 號再次改名為 " 諾克 · 納維斯 "(Knock Nevis)號。這次 " 諾克 · 耐維斯 " 不用在出遠門瞭,它被進行瞭最後一次改裝,重新鋪設油路管道,安裝新型泊靠系統,並增加一個直升機起降平臺。改裝後的 " 諾克 · 耐維斯 " 被拖曳至卡塔爾夏辛油田附近的海面上,充當原油的儲藏和裝卸轉運平臺。

接受牽引的諾克 · 耐維斯號

在充當瞭 5 年浮動儲油船後,年邁的 " 諾克 · 耐維斯 " 被賣給瞭塞拉利昂的琥珀發展公司,也迎來瞭船生的最後階段。2009 年 4 月,這條史詩級油輪更換瞭最後一個名字 ---" 蒙特 "(Mont,山)號。在做瞭詳細評估後," 蒙特 " 在 2010 年 1 月被拖曳至印度阿朗拆船基地的淺灘上擱淺,最終拆成瞭一堆廢鐵。

銹跡斑斑的 " 蒙特 " 號

不過這條海上巨獸的傳奇故事並未徹底結束,雖然船體被拆掉瞭,但其 36 噸的主錨卻被保留瞭下來,並被送到香港海事博物館保存展覽,應該說 " 海上巨人 " 號最終也算魂歸故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