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首次對外公開展出瞭 YLC-29 無源探測系統。該系統具有出色的對空中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因而受到瞭各方的高度關註。
無源雷達已經成為反隱身的利器
從工作原理來講,YLC-29 這類無源探測系統並不發射電磁波信號,而是依靠被動接受目標反射的其他輻射源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或者其自身發出的電磁波信號,來對其進行探測、定位、跟蹤和識別。
YLC-29 可探測隱身目標
這裡所說的其他輻射源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可以是己方對空探測雷達發出的,也可以是其他隨機輻射源,比如大量無線廣播電臺、電視臺等發射的各種信號等。因此,無源探測系統也可以形象的稱之為 " 無源雷達 "。
其實,無源探測系統屬於雙(多)基雷達中的被動接收系統。所謂的雙(多)基雷達是與現在應用最多的單基雷達對應來說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發射和接收雷達波的天線分開佈置,而後者為一體化設計。事實上,在二戰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早期大型對空探測雷達基本上都是雙(多)基雷達。
但是,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單基雷達開始出現,並以其體積和重量小、部署方便、集成化程度高而逐步取代瞭雙(多)基雷達。
不過,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美國一方面在隱身飛行器設計以及反輻射武器技術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並且取得瞭突破性進展。
F117 隱形戰鬥轟炸機即為 20 世紀 70 年代產物
但另一方面,美國人也意識到一旦隱身戰機和反輻射導彈實現實用化,其自身也必然要具備相應的反隱身和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技術和手段。於是,在反隱身和對抗反輻射導彈這兩方面需求的牽引下,雙(多)基雷達再次受到瞭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重視,並且推出瞭一系列型號。
有意思的是,當時緊盯著北約國傢裝備發展動向的華約國傢也敏銳地察覺到瞭這一情況,並且很快也投入到無源雷達的研制當中。
相對於傳統的單基雷達,新型雙(多)基無源雷達有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就是隱蔽性好,戰場生存力高,現有的空射反輻射導彈對其基本無效。因為雙(多)基無源雷達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波信號,隻接受其他輻射源的電磁波信號,這就使得利用被動導引頭接收輻射源信號來進行制導的空射反輻射導彈無法發現這種雷達並進行鎖定。
其次,雙(多)基無源雷達由於無需設置大功率發射機及其配套設備,從硬件設施的角度來說生產和維護成本更低,能夠作為其他大型單基對空預警探測雷達的有效補充。尤其是針對隱身飛行器目標,雙(多)基無源雷達有著更為突出的優勢。因為隱身飛行器所采用的隱身技術措施一是利用塗層吸收入射雷達波或者削弱其反射強度,另一方面則是利用特殊的外形設計來使得入射雷達波向某一方向集中反射,避免形成較大的後向散射。而 YLC-29 這類無源探測系統恰恰就可以利用部署在多個方向、相距較遠的數個基站探測和跟蹤隱身飛行器目標在某一方向上產生的較強雷達反射波。
中國無源雷達發展取得大量成績
我國在無源探測系統研發方面的起步並不算太晚,而且從一開始最為直接的目的就是反空中隱身目標。早在 21 世紀初,我國當時采取瞭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由軍工企業自主研發無源探測系統,另一方面計劃從國外成套引進技術成熟、性能先進的無源探測系統,以作為應急措施。我國最終選中的無源探測系統,就是由 " 雷達怪傑 " 捷克人弗 · 佩赫主持設計研制的 " 維拉 "-E 雙(多)基無源雷達系統。
維拉雷達車廂
該系統在 1999 年巴黎航展上首次公開露面,是在 " 塔瑪拉 " 雙(多)基雷達基礎上研發而成的,綜合性能在當時來講居於世界前列。2004 年,捷克決定以 5500 萬美元的合同價格向我國出口 6 套 " 維拉 "-E 雙(多)基無源雷達系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合同最終未能執行。
YLC-20 雷達
當時我國軍工企業自主研發的無源探測系統在短時間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技術成熟度和性能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如今,時隔 18 年之後,當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最新一代 YLC-29 無源探測系統首次亮相巴黎航展時,其造成的轟動效應完全不亞於當年的 " 維拉 "-E。
從探測和定位原理來看,YLC-29 無源探測系統與捷克 " 維拉 "-E 系統以及同為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的 YLC-20 雙站測向無源探測系統有所差異。" 維拉 "-E 和 YLC-20 主要依靠接收目標直接發射的電磁波信號來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如果目標保持電磁靜默狀態,則 " 維拉 "-E 和 YLC-20 這類無源探測系統就無法工作。此外,由於敵方空中目標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射電磁波信號,會有開機和電磁靜默交替的狀態。因此," 維拉 "-E 和 YLC-20 這類無源探測系統即便是能夠探測到各類空中目標,包括隱身目標,其獲得的定位信息也是時斷時續的,無法實現連續實時跟蹤。
為瞭克服 " 維拉 "-E 和 YLC-20 在目標探測和定位方面的局限性,YLC-29 無源探測系統采用瞭更為先進的定位原理。該系統通過接收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利用目標運動產生的多普勒效應進行探測,采用車廂和橢圓交匯實現定位和跟蹤。此外,為瞭更有效地對付空中隱身目標,YLC-29 無源探測系統工作在米波頻段(約 100 兆赫茲)。在這一頻段,采用現有隱身外形設計的空中隱身目標會產生較大的反射面積。
YLC-29 采用的是雙基地體制(收發分置)
目前,YLC-29 無源探測系統采用的是雙基地體制(收發分置),單站即可工作。而 " 維拉 "-E 雙(多)基無源雷達系統至少要配置 3 座及以上的接收基站才能實現定位功能。此外,YLC-29 無源探測系統除瞭自身不輻射電磁波信號、生存力高等被動探測系統的特點外,最大的優勢還在於可以利用數量眾多的民用廣播信號——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共有上萬個各類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可以提供充足的 50~800 兆赫茲調頻廣播信號。
因此,借助大量的外輻射源,YLC-29 無源探測系統可以對保持電磁靜默的目標進行探測,能夠同時對 200 批以上的目標實施定位和跟蹤。其覆蓋范圍達 4 萬平方公裡,對雷達反射截面積為 3~5 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 200 公裡左右。
不過,相對於 " 維拉 "-E 和 YLC-20,YLC-29 無源探測系統在技術難度上也有相當的挑戰。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由於工作在民用調頻廣播頻段,YLC-29 所接收到的各種雜波和幹擾比較嚴重。為此,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研發 YLC-29 無源探測系統時,對空間、時間和頻段等多個維度上進行自適應處理,不僅克服瞭雜波和幹擾,還較為完美的實現瞭對電磁波反射信號微弱目標的探測。
另外,為瞭實現高機動性和更快的反應能力,YLC-29 無源探測系統采用瞭機電液一體化技術,能夠實現大口徑天線的單車自動快速架設以及撤收,所需時間少於 20 分鐘。
在實際應用中,YLC-29 無源探測系統以及之前的 YLC-20 雙站測向無源探測系統並非是單獨使用,而是與其他類型的先進有源雷達組成強大而完整的遠程防空預警網,發揮各自的特長。
從目前國外同類裝備的發展情況來看,YLC-29 無源探測系統的總體性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美國洛 · 馬公司早在 1998 年就研制成功瞭世界上第一種利用調頻廣播信號來進行無源探測的 " 沉默哨兵 " 系統,如今已經發展到瞭第三代。該系統總體性能先進,比較突出的技術特點包括:可以實現 360 度全周視探測;裝有無源定位與識別系統,通過海量數據庫可以進行二次精確測量。在測試中," 沉默哨兵 " 無源探測系統曾經對雷達反射截面積為 10 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達到瞭 550 公裡,甚至在 250 公裡的距離上就發現瞭 B-2A 隱身轟炸機。因此,隨著我國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YLC-29 無源探測系統也將有著更為出色的表現。
B-2 隱身轟炸機(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