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3 年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 蛟龍 " 號已經搭載數十位科學傢在中國南海、東太平洋海盆區、西太平洋海溝區、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等 6 大海區深潛。
從海山到海溝,從冷泉到熱液,從海底多金屬結核區到結殼區," 蛟龍 " 號充分發揮瞭大深度下定點作業的優勢,獲取瞭一批以前依靠常規調查手段難以獲取的高質量樣品、數據和資料,在我國深海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中發揮瞭重要作用。
圖註:" 蛟龍號 " 出征馬裡亞納海溝
2012 年 6 月," 蛟龍 " 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 7062 米,創造國內紀錄,標志著中國具備瞭載人到達全球海洋面積 99.8% 的海域作業的能力,目前美法俄日都已生產出能夠到達 6000 米深處的載人潛水器。中船重工目前計劃瞭包括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在內的一批深海裝備項目。與此同時,中船重工分公司正在建造 " 蛟龍 " 號母船,預計這艘準 4000 噸級的專用母船將於 2019 年交付使用。
長期以來,美國海軍一向把對中國軍隊的各種信息的搜集、獲取、共享視為其實施 " 網絡中心戰 " 的重要環節,所以一定要記住 "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這句古話,克服 " 無密可保 " 的錯誤觀念。美國一直中國海域佈設無人水下潛航器,可以進行長時間潛伏,對潛艇和船舶進出港口進行實地偵察,並通過其衛星接收天線將信息發送給岸上設施,對中國潛艇作戰安全造成瞭很大危害,需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