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機槍較大的口徑,兇猛的火力通常能給對方步兵和輕裝甲目標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隨著飛機的發展,高射機槍已經無法勝任防空任務,大口徑高射機槍的任務已經逐漸轉變為瞭步兵支援武器。對於步兵,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便攜性也很重要,動輒幾十上百公斤重的大口徑機槍在機動時就變成瞭步兵又愛又恨的大殺器瞭。不過,中國在上世紀研發出的 89 式重機槍,以其全重 26.5 千克的輕盈身軀,受到瞭廣大部隊的歡迎,然而,它的誕生卻始於一個意外。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和蘇聯正處於對抗的最高潮,此時卻傳來瞭蘇聯新裝備的營用支援大口徑重機槍僅中 25 千克的消息,震驚瞭我國輕武器界的科研人員。要知道,當時世界主流的幾款重機槍光槍身就重達三十四公斤,加上三腳架甚至接近一百公斤。這麼輕的大口徑機槍帶來的便攜性優勢,對於機械化程度本來就高的蘇軍無疑是錦上添花。而我國當時裝備的大口徑機槍都較為笨重,外加上我軍的機械化程度低,使得大口徑機槍下發連隊,隨連隊支援的困難大大增加。
為瞭改善我軍班組火力不足的困境,軍隊提出瞭研發質量 25 千克以內大口徑機槍的要求,設計人員先是在 77 式高射機槍上大幅精簡結構,設計出瞭 85 式高射機槍,但其重量依舊裡指標較遠,設計人員幹脆另起爐灶,大膽使用鋁合金材料,並且應用瞭獨特的槍管短後座和導氣式結合的自動原理,成功設計出瞭 89 式 12.7 毫米重機槍,其重量僅為 26.5 千克,並且戰技術性能基本不變,機動性大大提高。但在使用中也暴露出鋁合金部件壽命較短的問題,特別是到使用後期,由於部件變形會導致其精度大大下降,甚至槍管都固定不穩。輕盈的質量也導致瞭它的精度要略差於國際主流的大口徑機槍,槍架在射擊時跳動嚴重,但其輕盈的質量無疑使得其他小缺點都變得不重要瞭,畢竟能夠抱著 50 千克重的重機槍還能在山地靈活行動的人還沒出生。
後來隨著中蘇關系緩和,研究人員才發現,所謂蘇聯的 25 千克重的大口徑機槍,隻是槍身重量,加上槍架後仍然重達 41 千克,89 式無意中成為瞭世界上現役最輕的大口徑機槍。巧合下誕生的 89 式如同中國在壓力下創造的其他奇跡一樣,永遠書寫著中國人民的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