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1 日在年度國情咨文中表示,俄羅斯在 2017 年底成功試射瞭一枚配備核動力裝置的導彈,這是一種全新的武器,展現瞭最高級別的防禦。普京稱:" 由於射程無限,可隨意進行機動調轉。"
圖為點火後剛剛離開發射筒的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個頭不小
該武器最大的突破就是將核裂變物質當做飛行燃料,賦予武器近乎無限航程的能力,可令此前射程在 1000-2000 公裡左右的常規動力巡航導彈,實現 1 萬公裡航程的洲際打擊,成為戰略核威懾能力的一環。
圖為俄羅斯飛行員伴飛核動力巡航導彈
那麼,核動力噴氣發動機是如何工作的呢?
我們知道,常規噴氣發動機靠燃油與空氣混合燃燒,產生的更多體積的氣體以產生推力,然後不斷循環形成持續動力。而核動力噴氣發動機則是將高溫核裂變物質當做熱源,直接加熱空氣,使其體積膨脹,直接產生推力。
圖為飛行中的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其實核動力巡航導彈概念並不是俄羅斯首個提出的。1957 年,美國國防部就開始瞭一項名為 " 冥王星計劃 "(Project Pluto)的計劃,希望研制出一款超低空 " 永遠 " 飛行的核動力巡航導彈,並先後於 1961 年和 1964 年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試驗場進行瞭相關試驗,發動機能連續運行超過 5 分鐘,但最終因項目耗資大、技術風險高,以及不想刺激蘇聯的各種政治考慮,美國最終決定讓這個科幻的計劃下馬。美國人估計想不到,幾十年後恰恰是老對頭俄羅斯成功搞出瞭這個項目。
圖為測試中的核反應堆發動機與導彈剖視圖
" 冥王星計劃 " 核動力巡航導彈體積巨大,可攜帶 16 枚氫彈,抵達目標後直接投彈。
圖為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設計剖視圖
核動力巡航導彈相比洲際導彈有哪些優勢?
一般的洲際導彈受制於發射原理,隻能高來高去,紅外目標大容易被探測,拋物線的彈道也很容易被準確預測,在反導系統面前較容易被攔截,這也是為何近年軍事大國都在研制有滑翔能力的彈頭,希望靠改變彈頭軌跡避免被反導系統輕易攔截。
而巡航導彈雖然速度相比彈道導彈低的多,但是目標信號特征相對較小,可以利用地形匹配雷達等設備超低空突防,利用地形躲避一般的防空系統,在雷達盲區內飛行抵近目標。
圖為巡航導彈可以在復雜地形低空飛行,降低被防空系統發現的概率
美軍戰斧巡航導彈依靠地形匹配雷達,能在海上 7-15 米、陸上平坦地區 60 米以下、山地 150 米的巡航高度的飛行,很難被防空系統攔截。俄羅斯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如果也能達到這個水平,那麼導彈從俄羅斯發射後,低空途徑海上和陸地,可以一路安全的直達美國重要城市。由於核動力導彈航程幾乎無限,導彈甚至可以繞很遠的路,選擇最隱蔽的復雜路徑飛行,以此突破敵方防空系統的薄弱區域,這種攻擊方式無疑給防禦方帶來極大的防空壓力。
面對美國的反導系統,俄羅斯的常規核反制能力被相對削弱,因此近年開始另辟蹊徑研制非常規的核反擊手段。俄軍除瞭研發能在高空 " 變軌 " 的滑翔彈頭外,還研制瞭 " 斯塔圖斯 -6" 超級洲際魚雷,希望能借海洋的屏蔽發起核反擊,攻擊敵方沿海城市。
圖為俄羅斯媒體無意中泄露的俄羅斯洲際魚雷結構圖
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劣勢其實也不少
核動力巡航導彈使用的裂變材料日常儲存、激活都耗時耗力,安全風險極大,如同一個個小 "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一旦出現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除瞭日常維護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導彈在試飛或者定期試射過程中一旦出現技術問題墜毀,就會變成一顆影響巨大的 " 臟彈 "。彈體中提供動力的核裂變材料將帶來很大的環境污染,甚至是生態災難!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就是一次設計缺陷與人為疏忽帶來的核災難
這種核動力的風險之高,與核彈頭、核反應堆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一旦這種核武器批量服役,帶來的核安全問題又是一個大麻煩。而且俄羅斯近年軍費下降嚴重,能否有足夠資金維持這種武器還要打個巨大的問號。
結語
俄羅斯研制這款核動力巡航導彈,與美國肆意研制反導系統打破核平衡有直接關系,可以說是針對反導系統量身打造的一款洲際核武器,是對美國打破核平衡舉動的一種示威。
同時我們也能看出,在美國反導壓力面前,俄羅斯面臨著很大的技術困境。
俄羅斯這種核動力巡航導彈技術水平其實比較有限,還大大增加瞭戰略核武器系統的復雜程度,而俄軍針對反導系統的最佳方案應該是像中國一樣研制滑翔彈頭,在現有洲際導彈基礎體系上進行一次技術裝備升級即可。但也因為滑翔彈頭這種武器技術難度較大,俄羅斯可能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才另辟蹊徑搞出瞭洲際魚雷、核動力巡航導彈這些 " 不走尋常路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