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文】
特朗普總統將於 11 月 8 至 10 日訪問中國。這是自其上任以來首次以總統身份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他本人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此前有傳聞,特朗普多年前曾來過中國香港,但據一位香港朋友透露,當年在極其精細的生意談判中,特朗普未占到便宜,初嘗中國企業傢的商業智慧;今年 4 月份,他與習近平主席在佛羅裡達長達 7 小時的會面,也領略瞭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這些經歷對中國人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特朗普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歷次美國總統訪華,都是中國主場外交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由於中美關系在中國對外政策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中方對美國總統來訪一直給予特別重視。但相比於以往克林頓、小佈什和奧巴馬總統訪華,此次特朗普訪華背景的重大差異就在於,中美相對社會心理發生瞭重大的交錯變化。
2017 年 4 月,國傢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新時代下的中國外交,在看待美國總統訪華的問題上,無疑多瞭一些自信和底氣。盡管美國仍是綜合實力第一的全球強國,在近年來在諸多雙邊、多邊問題上,中國對兩國關系走向的塑造力、主導力並不亞於美國,甚至在個別議題上優於美國。對美國主動發難議題的承受力,如人權、臺海議題等,也遠遠高於過往。
類似中國的底氣,首先來源於中國人對中美關系大局趨穩的基本戰略判斷。目前,中美已在各領域建立起成熟的雙邊合作格局,100 多個渠道的對話機制,近 6000 億美元的雙邊貿易,600 萬人的人員往來,構築瞭夯實兩國關系 " 大廈 " 的經貿與人文基座。近一二十年來的中美博弈已深刻地教育中國人,中美關系 " 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 " 的鐵律。盡管兩國仍有類似 " 修昔底德陷阱 " 的隱喻與假設,但各種體系性、結構性因素決定瞭中美關系競合並存、總體穩定、曲折前行的基本方向,不會因某一次總統來訪而發生本質性的提升、或顛覆性下降。
其次,國際社會對兩國的好感度發生瞭微妙的位移,在基礎設施建設、氣候變化、自由貿易、國際改革、扶貧援助、支持聯合國事務等領域,中國變得更加 " 得道多助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軍事國,近年來在 G20、一帶一路、金磚等多邊場合發揮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影響力,為全球治理貢獻瞭許多中國智慧和方案。
相比之下,特朗普上任以來,先後退出 TPP、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談 " 美國第一 ",一改過往美國自由主義外交政策的慣性。筆者近年來訪問與調研數十個國傢,與數百位政要學者社會人士深談,大傢談起特朗普與美國近年來軟實力的下降,無不搖頭,或嘆息,或批判,或責備。尤其是今年特朗普上臺以來,大多美國學者、媒體都會加入 " 吐嘈 " 美國的陣營中。兩相比較,高下自見。
對此,中國仍需以平和的心態與任何一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雙邊關系。但對美國,應有更多底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第三,近年來日益堅定的 " 道路自信 " 使得中國人更有底氣地認識美國現狀。筆者近年來常與海外朋友分享一個簡明的觀點,即 " 中國在路上,世界在路口 ",即中國已經越來越明晰地探索出瞭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內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且越來越煥發出瞭強大的生機與活力,為發展中國傢實現現代化的路徑提供瞭新的選項。
相比之下,包括西方傳統發達國傢在內的全球多數國傢,仍陷於國內治理困境,社會撕裂嚴重,政治共識難聚的窘境。美國同樣如此。
世界對中國治理能力、方式及理念的看法正在發生瞭不同以往的轉變,西方在自我反思中也逐漸認識並重新發現中國優勢,甚至有的心向往之。即使特朗普本人,近一年來頻頻 " 懟 " 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國的領導人,但對中國和習近平主席卻多次表達欽佩與尊敬之情。
中美之間隻有展開共同合作,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基於更強大的自信和底氣,中國應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特朗普訪華,不必搞特殊性。或可借此機會,真誠平等地與美國交流分享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對特朗普訪華後對未來中美關系的影響,既要避免非理性的過高期待,也不應對可能出現的摩擦曲折過分擔憂。
" 知己知彼 " 策略,在此次特朗普訪會前,顯得很有必要。自 2016 年 11 月勝選以來,特朗普不斷陷入美國國內政治亂局中,兩黨政治鬥爭並未因選舉結束而平息,其重要政策的推行遇到不小阻力;內閣人選如走馬燈般更換,不時流出諸如國務卿此類內閣核心成員辭職的傳聞。誠如拙著《美國的焦慮》中所言,在執政根基不穩的情況下,特朗普內心渴求得到中國在各方面的支持。甚至可以說,此次特朗普訪華,美方對中國的期待和訴求遠遠大於中方。
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可供美國借鑒。去除特朗普抓人眼球的 " 推特政令 ",可以看到他實際上強調美國應關註自身發展,把更多精力用於強大自身經濟。與民主黨多數政客價值觀先行、教條堅持所謂 " 政治正確 " 不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更務實,也更註重實踐和結果。他的理念從哲學層面來看,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的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特朗普任內美國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從而使中美兩國從理論層面實現相互尊重的可能性有所提升。
半年多來,不少中國學者對特朗普的判斷是有道理的,即以務實為先的中國人更適應特朗普的套路,中國可以在能源、基建、太空、互聯網、產能、工業化等各個領域給予美國更多實質的幫助,並在幫助美國的同時塑造新時代下的美國對華政策,進而實現中美關系新時期的雙贏。
總之,中美之間相對實力和國際地位更接近的狀態,與往昔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新時代的中美關系,或許更有必要堅定地重拾 " 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 的新型大國關系原則來指導,中國要積極主動地學會塑造美國對華政策,努力掌握更多主動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姚樂對此文有貢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