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六十七年的戰績揭秘 38 軍曾擊斃美軍上校

11-21

沉寂六十七年的戰績揭秘

38 軍在龍源裡擊斃美軍上校

作者:徐魯海 ( 原創 )

擊斃美軍上校,是 1950 年 11 月 29 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我志願軍第 38 軍 337 團在西線龍源裡阻擊戰的重大戰果。

二次戰役中,東線的志願軍 27 軍也在新興裡擊斃瞭美 31 團上校團長麥克萊恩。原 27 集團軍編史辦主任張克勤同志說:" 麥克萊恩上校不是在戰鬥中被當場擊斃的,而是在他負傷後被送到東京美國陸軍醫院,4 天後搶救無效死亡的。"337 團擊斃的這名美軍上校,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在戰鬥中當場擊斃的美軍軍銜最高的指揮官。

我父親徐煒將軍在龍源裡阻擊戰中任 337 團政委。為瞭傳承紅色基因,宣傳革命老前輩的英雄事跡,在寫他的傳記時,我曾就這個問題采訪過時任 337 團 6 連指導員的祝再馨同志 ( 曾任 114 師副師長 ) ,他回憶瞭那場戰鬥經過:

抗美援朝二次戰役開始後,337 團配合兄弟部隊打下德川,又一夜行軍 145 裡到達三所裡後,第二天深夜奉命急行軍 , 於次日凌晨先敵占領龍源裡,堵住瞭數萬名南逃北援之敵。

為打開南逃的退路。11 月 29 日上午,敵在向我堅守葛峴嶺高地的 1 營陣地攻擊受挫後,北援的美軍經偵察發現,龍源裡村北主路三叉路口向右拐,與南下順川主路相通,沿著此道路攻擊,即可從側後攻擊我 1 營葛峴嶺陣地,亦可與南逃的美軍會合。在呼喚空中支援後,美軍在一名上校的指揮下,在飛機和炮兵、坦克的掩護下,立即沿這條路向我 2 營先遣分隊堅守的 143 高地發起攻擊。

此時,在葛峴嶺高地團指揮所的徐煒正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動態。險報接踵而來:"2 營先遣分隊的前沿陣地失守,敵正攻擊 143 高地,敵占領 1 營陣地道路對面的小山包,主陣地受威脅。" 徐煒十分焦急,此時 337 團陣地南北之敵相距不足 800 米,而 2 營主力未到,僅有的預備隊 2 連也已進入北面的警戒陣地與敵相撞,徐煒手中已無兵可用。如果敵攻破 143 高地,1 營陣地就很難守住。他決定抽調警衛團指的兵力,讓警通連副連長周秉修 ( 曾任 38 軍後勤部副部長 ) 帶 2 個排做好支援 143 高地的準備。

緊急時刻,參謀盧洪亮 ( 曾任 113 師副參謀長 ) 報告,"2 營主力趕到瞭 !" 命令迅速展開 "。徐煒指著 143 等幾個高地說," 讓他們立即搶占有利地形,側擊敵人,把三叉路口卡死。6 連配屬營機槍連,在 143 高地組織反擊,奪回高地前沿陣地。"

143 高地在三叉路口東側,與葛峴嶺高地隔路南北相望,控制著南下順川鄉村主路的出口。6 連在連長稽月才、指導員祝再馨的指揮下,勇猛地插至敵側後,快速設置瞭反坦克和機槍陣地,從高地居高臨下發起反擊,敵先頭坦克被擊毀,正面遭突然攻擊,側後遭火力打擊,進攻之敵迅速崩潰,扔下屍體和裝備,向龍源裡以南潰逃。此次反擊,炸毀敵坦克 1 輛,消滅美軍步兵 30 餘人,擊斃美軍上校一名。

這名上校可能就是讓美 38 團坦克手梅斯駕駛坦克返回去的那個美騎 1 師團長。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第 423 頁 )

祝再馨回憶時說:" 我連戰士追擊美軍沖到山下公路時,發現被打死的敵軍官是一名美軍上校,因戰鬥結束時,幾架 " 油挑子 " ( 美 F-84 戰鬥轟炸機 ) 飛來掃射轟炸,部隊為安全,迅速撤回陣地隱蔽,未能及時打掃戰場,後來再打掃戰場時,沒見到屍體 ( 已被美軍搶走 ) 。因此,團裡沒有作為戰果上報。"

聽瞭老首長的講述,我心中十分感慨,志願軍先輩在朝鮮戰場上,以極其落後的武器,在極其艱苦的環境,與裝備現代化武器的敵人作戰,所取得的每一個戰果、每一次勝利,都是那麼極其的珍貴。尤其是擊斃美軍上校這個重大戰果,如果當時公開披露、大力宣傳,對於激勵士氣、打擊敵人的作用將難以估量。但是,志願軍先輩嚴謹求實的對待戰果,對未經嚴格核實的戰果堅決不上報。革命老前輩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風讓人景懷 ! 我軍為什麼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抓建設、打勝仗。這是我軍的紅色基因和傳傢寶,是我軍克敵制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如果我們今天能夠核實當年志願軍這個重大戰果,不但能更好地宣傳英雄的事跡,傳承光榮的傳統,也是對當年浴血奮戰的志願軍烈士和革命老前輩最好的紀念和緬懷。

為瞭做好這件有意義的事,我采訪瞭幾十名當年參加戰鬥的老同志,他們都很支持我這個想法,認真地回憶瞭當年戰鬥的情況。時任團作戰參謀的張浩畔同志 ( 曾任 113 師副師長 ) 分析說:143 高地在 1 營陣地左前側,敵攻破這個高地,就可繞到 1 營陣地後側發起攻擊。如果 1 營陣地失守,南逃北援之敵就能會合,龍源裡這道閘門就會打開。因此,143 高地是雙方的爭奪點,美軍高級軍官到現場指揮也是有可能的。而且美軍有制空權和重型火炮,2 營主力雖有重機槍和迫擊炮,但他們當時在三所裡支援 338 團打反擊後正急行軍往這邊趕,還沒到達,而堅守 143 高地的分隊隻有步槍、刺刀和手榴彈,殺傷范圍有限,因此,美軍官在他認為的安全距離內沒做任何防護,就直接在公路上的吉普車指揮。

老同志的分析,說明擊斃美軍上校是符合當時戰場實際的,他們當年也聽說過擊斃美軍上校的這件事,但都沒親眼見到。所以,雖然老同志講的情況比較客觀,但都不能證實這個戰果。我又查閱有關史料,也沒找到這方面的內容。我體會到核實這個戰果的難度,當年在戰場上都很難做到,幾十年後再想核實就更難瞭。

就在我對此一籌莫展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事情發生瞭轉機。

那是我在尋找張成福烈士的照片時 ( 見 2015 年 12 月 3 日解放軍報 ) ,找到老戰友朱冬民。他 1976 年曾任 6 連 1 排長,那年聽老指導員祝再馨講傳統後,他就非常想把這個重大戰果搞清楚。近年來,中央關於要發掘好運用好部隊的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更堅定瞭這名對革命先烈無比崇敬,對人民軍隊無比熱愛的老兵的信心。

朱冬民有個想法,也是我軍長期作戰實踐所證明的:就是敵方提供的證據也可以證實我軍的戰果,而且更有說服力。如抗戰時,我八路軍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雖然日軍馬上運走瞭屍體,但以後日本報紙公佈瞭消息,這個重大戰果就得到證實。因此,朱冬民利用轉業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工作的便利條件,查閱瞭很多外國的書籍和資料。那天我找到他時,他告訴我兩個信息:

一是被美國人稱為最冷靜、最客觀、最犀利的美國歷史學傢和新聞記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美 38 團坦克手梅斯回憶說,11 月 29 日上午,在葛峴嶺山口以南,有一名美軍上校 ( 美騎 1 師團長 ) 過來讓他駕駛坦克返回去 ( 向志願軍進攻 ) 。梅斯的回憶證明:確有一名美軍上校在山口以南指揮,以必要安全的距離判斷,其位置應在龍源裡村附近的開闊地,而該地距 143 高地南側不遠。但此書沒披露這名上校後來的行蹤。

二是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出版的《朝鮮戰爭》一書中,也講瞭美軍在龍源裡遭到志願軍的沉重打擊,傷亡慘重,雖沒點明美軍上校陣亡,因為日本宣傳要看美國的眼色,但也談到戰鬥中,美軍 " 師參謀長以下 ( 指揮官 ) 從此以後不知道消息。"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中有很多日本情報官和翻譯及日裔美國軍人,因此日本人掌握史料的還是比較準確的。

這兩個方面的信息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且大部分內容與老同志的回憶相吻合,有的如敵方行動還更詳細,但都是間接的,當事人都沒有親眼見到這名被擊斃的美軍上校屍體,因此也不能作為證據來證實。紀實文學不是小說,不能虛構,必須要有事實為依據。更何況這是志願軍重大戰果公開披露,必須象老前輩那樣嚴謹求實,在沒有證據證實之前,不能做結論。所以我隻是將美國人和日本人有關龍源裡戰鬥中美軍的行動和對我軍的評價等有關內容寫到《磨礪——徐煒將軍的戰鬥歷程》 ( 以下簡稱《磨礪》 ) 書中,以此來證明我軍的英勇頑強和戰鬥勝利,但擊斃美軍上校的內容還是沒有寫到這本書中。

《磨礪》一書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後,受到廣大官兵的歡迎。我到老部隊和幹休所去送書,許多熟悉龍源裡阻擊戰的老同志看瞭《血戰龍源裡》一節,都為這個重大戰果沒寫到書中感到遺憾。朱冬民也收到瞭我的書。今年春節後的一天,他來電話告訴我:" 核實擊斃美軍上校的戰果有希望瞭。"

今年是建軍九十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當前,我軍新的領導指揮體制、新的武器裝備、新的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正在使我們這支偉大的軍隊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重塑,但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永遠不能變,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永遠不能丟。傳承這個紅色基因,發揚這個光榮傳統,對於貫徹落實習主席強軍思想,端正風氣,改進工作,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真是太重要瞭 ! 在這個時候,志願軍這個重大戰果能得到核實,核實的是戰果,贊頌的是英雄,傳承的是精神,開拓的是未來,這是改革強軍的生動教材,也是向建軍九十周年獻禮 !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北京。陽春三月,北京外國語大學院內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紅柳綠,書聲瑯瑯。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呀 ! 在北外寬敞明亮的外教樓裡,朱冬民拿出一本厚厚的英文書,這是英國官方戰史《朝鮮戰爭的英國參與》,書的封面是一名英國軍官在指揮英軍炮兵射擊的圖片,圖片中的榴彈炮閃著白光,冒著黃煙 ; 遠處的一座座黃褐色山峰,就像是烈火焚燒過的殘灰和焦土,仿佛是亙古的荒漠。

朱冬民告訴我,他認真閱讀瞭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書,發現他們對英軍在龍源裡支援美軍作戰的經過都有記錄。特別是日本人的書中寫道:" 英軍已在葛峴嶺南側受阻。營 ( 英軍密德薩斯營 ) 沿途北上未發生情況,但在葛峴洞西側的三叉路口向右一拐,突然遭到迫擊炮和機槍火力的殺傷,損失嚴重,喪失瞭攻擊能力。" 日本人講的英國人攻擊的地點就是 6 連堅守的 143 高地前。根據這個線索,朱冬民通過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工作的朋友找到瞭這本英國官方的戰史的第一冊書,並請外籍教師教將龍源裡阻擊戰這一節的文字翻譯出來,從中有瞭重大發現:

書中第 333-334 頁,記述瞭當年在龍源裡率領英國皇傢陸軍第 27 旅密德薩斯營支援美軍作戰的曼上校的回憶,曼上校說:"1950 年 11 月 29 日上午,先遣連通過龍源裡村,到達山脊最高處停下,在道路向路溝傾斜的一側是一輛佈滿彈孔的吉普,裡面躺著美國陸軍上校和司機的屍體。

由於這本書沒在國內公開出版,得到這個信息後,我又通過友人到英國查詢:本書是 1995 年 6 月由英國皇傢文書局出版的。他還在英國的互聯網上查到瞭英文書名和作者,證明本書是英國官方正式文獻。曼上校是親眼看到被擊斃美軍上校屍體的當事人,他的回憶可以直接證實這個戰果。

被擊斃的美軍上校可能就是讓梅斯駕駛坦克返回去的那個美騎 1 師團長,美騎 1 師是美國陸軍歷史最悠久的王牌師,號稱美國 " 開國元勛師 ",官兵都佩戴著馬頭圖案的臂章。騎 1 師上校指揮官被擊斃,是美軍的恥辱,對美軍的震撼和士氣及在國際上所造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美軍對外從不提美上校在龍源裡陣亡的事,倒是當年在龍源裡親眼目睹美軍上校屍體的英國人說瞭實話,才證實瞭志願軍這個重大戰果。

再版的《磨礪》一書,據此加進瞭擊斃美軍上校的戰鬥經過,這是本書內容的重要豐富和完善。掩卷付印之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擊斃美軍上校這件史實直到六十七年後的今天才得以確認和公開,當年參加龍源裡戰鬥的志願軍大部分都不在瞭,但歲月的流逝不會湮沒他們的戰果,新一代軍人將永遠銘記志願軍的英雄業績,以他們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光榮傳統,在改革強軍的征程中創造出更加燦爛的輝煌 !

……

近日,我看到老戰友胡中樂寫的《萬歲軍》電影文學劇本,倍感興奮,熱血沸騰,他傾透瞭幾十年的心血完成此稿。38 軍在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書寫驚天地、泣鬼神的豪邁壯舉,成為 " 最可愛的人 "。彭總電令 " 三十八軍萬歲 "! 此戰,我志願軍各部隊致使美軍兩大主力王牌:美第 1 騎兵師遭到重創,美第 2 師受到殲滅性打擊,促美潰退至三八線。人們稱這是 " 美國陸戰史上的最大敗績 "," 改變瞭歷史進程 ",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 作者:徐魯海、原武警雲南總隊政治部主任、大校。 )

( 胡中樂,《萬歲軍》劇本編劇,現為中國外交筆會理事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