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一個世界第 7 強強國,如何因一紙協定說亡就亡瞭?

03-22

怎樣天天看《踢館》?隻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 " 講武堂 ",就可以關註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昨天傳出消息,海警、消防等編制隸屬將進行調整,現在流傳的各種段子很多,不過涉及具體人事調整的應該還沒有這麼快生效,大傢先不要輕信,當搞笑看看算瞭。堂主覺得,改革還是看效果,如果改瞭以後戰鬥力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那是醉好不過的。

問:記得慕尼黑陰謀前,小胡子準備瞭大約 10 個師威脅捷克,當時波希米亞人有 20 個師。陰謀後割瞭蘇臺德,20 個師大部分應該還在吧,戰鬥力一時也不會折損太多,而且捷克人的輕武器暢銷全球,斯柯達的大炮也非常優秀,比起德棍也差不到哪裡去,怎麼就輕輕松松不戰而降瞭?從後來刺殺海德裡希的事看,波希米亞人不是慫貨,為什麼 38 年卻軟瞭? 另外小胡子隻拿瞭捷克,對斯洛伐克看不上,丟給匈牙利做保護國,這又是咋回事?

實在是不能打瞭……

圖:捷克斯洛伐克地圖,綠色區域就是蘇臺德地區

你看看這地圖,等於是大部分的邊界地區都是蘇臺德地區。交出蘇臺德以後,等於是把邊界地區長期以來修築的築壘地域都交出去瞭,邊界區域的有利地形全部完蛋,指向佈拉格的道路完全敞開,這時候也沒啥好打的瞭。

圖:捷克斯洛伐克地形圖,西部邊界三面是山區,那都屬於蘇臺德地區。

而且捷克本身國防戰略就是拼命防守等法國人和波蘭人援軍,結果法國人把捷克賣瞭,波蘭人則更狠,蘇臺德危機的時候打算和德國人一起動手搶捷克地盤……所以慕尼黑危機後,捷克人等於就是絕望瞭,抵抗也等不來援軍,那幹嘛抵抗?

圖:捷克斯洛伐克主要鄰國是德國、奧地利、波蘭和匈牙利,當時德國已經和奧地利合並,匈牙利弱的不行,捷克斯洛伐克唯一的指望就是法國在西面主動進攻德國。法國人表示打不瞭,波蘭人說要分肉吃,那自然就絕望瞭

至於斯洛伐克……德國自己吃肉,那得讓小弟有湯喝,斯洛伐克就是這口湯瞭。斯洛伐克實際上長期是大匈牙利的一部分,是 1526 年莫哈赤之戰,奧斯曼土耳其的立法者蘇萊曼一世陣斬匈牙利國王兼波西米亞國王路易二世。然後路易二世的妹夫兼小舅子,奧地利大公費迪南乘機拿下瞭波西米亞王冠和斯洛伐克,這才形成瞭捷克和斯洛伐克一起過日子的局面,匈牙利人心心念念五百年啊……

圖:一戰奧匈帝國戰敗前,大匈牙利是奧匈帝國二元結構的一半。1920 年特裡亞農條約之後,大匈牙利王國被分割為多個國傢,包括今匈牙利、斯洛伐克、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西部)、克羅地亞、奧地利的佈爾根蘭州。

圖:一戰前的歐洲地圖,奧匈帝國東部、北部都屬於大匈牙利王國。

問:明成祖朱棣時期,遠航艦隊非常龐大,甚至能夠遠航到非洲。那麼問題來瞭,元朝時候都有派艦隊攻打日本,明成祖為什麼沒有想著去打日本?鄭和的艦隊當時去打日本是否會輕而易舉?

明太祖的時候,就設定瞭不征之國的列表,在裡面的國傢都是不允許主動進攻的,而日本就在其中。因為元朝兩次征日的慘痛失利,留下來的教訓實在是太大,要是再遇到臺風咋辦……

尤其是古代人往往很迷信,連續兩次遇到這種不可知問題,那很可能就被神化瞭,覺得是上天不讓打日本。

圖:明太祖《皇明祖訓》的不征之國名單,包括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今越南)、真臘國(今柬埔寨)、暹羅國(今泰國)、占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剌(今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

圖:太祖皇帝祖訓有雲:‘四方諸彝及南蠻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給,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孫毋倚富強要戰功。意思就是,那地方太窮瞭,占瞭還不夠回本,我們不要浪費錢。

而且打下來日本幹嘛……日本那時候連金銀都基本不生產,他們根本還不知道怎麼冶煉金銀礦,隻知道淘沙金,所以那些巨大的金銀礦山的存在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更不要說中國人瞭,因此日本對中國來說有啥吸引力?

圖:日本 14 世紀是戰亂時期,雖然動不動就幾萬士兵,但戰前動員吃的是飯團,我們好歹也要上頓酒肉……從臨戰一頓飯就能看出貧富差距來,更不要說日本貴族當時都以不吃肉為榮,年紀輕輕就營養不良死亡,出門就幾個隨從……聽聽都讓人嫌棄不想去

鄭和船隊花錢已經很厲害瞭,同時明朝還在越南和蒙古不斷燒錢。再花錢打下來日本,還要大量屯兵,那朱棣不要修北京城,不要修大運河瞭麼……

圖:歐洲地理大發現先後繞過瞭非洲和美洲,可為啥放著近在咫尺的非洲他們不去呢?因為窮啊!日本要是早 500 年發現金礦銀礦,我們早就打過去瞭,可惜啊!

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堂主,求教:為什麼西方歐洲那邊中世紀普遍流行騎士世襲分封制,自備武器裝備和仆役,卻不恢復羅馬時代的公民普遍兵役制?感覺中國古代一直沒有專門的騎士階層和世襲分封,這兩種軍事動員制度有何異同、優劣?

這是因為羅馬時代的公民普遍義務兵役制,是基於城邦制度的,城邦下國傢對居民的控制力強,而且公民內部比較平等,這樣才能組織起來有戰鬥力的軍隊。

圖:羅馬和希臘一樣,國傢結構是基於城邦制的,也就是以城市為核心,市民也就是自由民去當兵,奴隸去幹活搞種植。

而中世紀已經分化成瞭封建主和農奴,農奴沒吃沒喝沒武器,上瞭戰場也沒紀律沒勇氣,實際上隻能拿來做苦力,根本打不瞭仗。隻有富裕的封建主才能打仗,也就是騎士瞭。

圖:在莊園勞作的農奴。歐洲貴族和農奴完全兩分,導致歐洲城堡不保護城鎮,隻保護貴族傢庭自己,對方來打時城鎮中立或投降,誰來統治都不影響城鎮的活動。但是東歐那邊就不一樣瞭,為瞭防韃靼人、土耳其人這些外族,城堡是很大的。

實際上中世紀保留瞭城邦體制的威尼斯,還是用公民兵來打仗的,但是它人口太少,又要維持海軍,所以公民兵隻能拿去撐起來艦隊,陸地上得靠雇傭兵打仗。

我國實際上也有隱形的騎士階層,比如說唐朝時期,打仗主力要麼是少數民族附庸,要麼就是藩鎮牙兵。藩鎮牙兵就是世襲制,隻不過他們集中住在城裡而不像騎士一樣住在鄉下,是以一個統一整體來分封;也就是整個藩鎮就相當於他們的領地,統一收稅來分配,明朝的傢丁其實也是類似的概念。

圖:花木蘭為啥要從軍,因為 "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就是她傢在兵役名單上,不去不行,這就是世襲的軍戶。

圖:更早的漢代有北地騎士這個群體,也就是北方專門當兵打仗的傢庭,其代表就是夜射虎的李廣。

問:堂主,你說 F-35C 沒有用吹氣襟翼,吹氣襟翼都要發動機盡量前置,我想知道戰鬥機使用吹氣襟翼到底是如何實現的,能給個迷你嗎?

這個就給你一個長的吧,感動不感動啊?記得給堂主介紹女朋友……

吹氣襟翼又叫做附面層吹除裝置,主要是從發動機引氣,吹除掉機翼和襟翼表面的附面層,從而提高氣動效率、增加升力,這樣在起飛著陸的時候就可以降低所需要的速度,提高起降能力。對於艦載機來說非常有用,F-4 用和不用吹氣襟翼,能相差 30% 的起飛重量。

圖:襟副翼偏轉可以增大飛機升力,但氣流與襟副翼分離會導致升力降低,吹氣襟翼就是要解決分離問題,解決辦法就是吹起以增大附面層流速、提高其能量。

吹氣襟翼的實現,主要就是在發動機的壓氣機部分設置引氣活門,在需要的時候打開活門引氣,然後通過管道輸送到機翼上,沿著翼展方向給管道設置開口。在打開活門引氣後,氣流就從各個開口噴出到機翼和襟翼表面,就可以瞭。

圖:吹氣襟翼的結構,噴管上的箭頭為吹氣方向。

至於說前置,其實也不是必須的。比如說米格 21 就有一些版本也應用瞭吹氣襟翼,而且應用吹氣襟翼最猛的 A-5 攻擊機,佈局很像米格 -25,發動機很靠後。而且別的飛機基本就是在機翼後部設置吹氣,A-5 的最重版本是在機翼前緣也設置瞭吹氣,一口氣從 26 噸級別吹到瞭 37 噸級別,還能輕松滿足艦上起降需求,簡直是 " 吹牛 " 的極限。

圖:A-5 攻擊機三視圖,其發動機在機身後部,距離機翼前緣很遠。

圖:RA-5C 的機翼,襟翼後方凸起的那一條就是吹氣襟翼開口。

問:聽說寧波某研究所在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的研究上取得瞭重大突破,制備得拉伸強度 5.24Gpa、拉伸模量 593Gpa 的高強高模碳纖維,實現國產 M60J 關鍵制備技術突破!堂主能說說麼?這個在工藝,量產,成本上意義有多大?對擺脫美日的制約有什麼意義?

這個主要是應用在衛星上的,衛星一公斤重量需要幾萬美元發射成本,所以能減一公斤就能省幾萬美元,減重是很重要的。因此要采用高模量碳纖維來搭建衛星的骨架結構,之前我們的衛星要麼結構笨重,要麼就得靠特殊渠道搞 M60J 瞭。

圖:韓國羅老號火箭,右側可見其真正的有效載荷至於頭部那麼一點。當前火箭的入軌重量基本在發射重量的 1.5% 左右,也就是 1.5 噸的衛星要用 98.5 噸的火箭來發射。所以衛星輕一點,火箭就能輕很多,價格就差大瞭。

圖:國內小型衛星模型,其後部骨架露出來瞭。這些骨架早年用鋁合金,後來用碳纖維,重量減輕很大。

之前靠特殊渠道,往往要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很多國際倒爺就是這麼攢下買大別野的錢的啊。本身國外買 M60J 雖然不便宜,但是對比起減重效果來還是劃算的,問題是走私加價後就哭死瞭。現在自己生產,哪怕初期質量不穩定,成本偏高,那比起走私還是強多瞭。

而且不用擔心哪個供貨渠道突然被端瞭,到時候國內衛星還在等米下鍋,那損失比什麼都大。

圖:侏儒導彈。美國人自己供貨有保證,產能也足夠,於是到處用碳纖維減重,搞出瞭侏儒這種 16.5 噸的洲際導彈,我們類似性能的東風 31A 重量得翻番,這就是基礎工業能力的差距。

圖:我們自己搞不定高性能碳纖維,就隻能小批量進口貨造點衛星之類的,要大批量造的隻能用落後的老東西,免得到時候買不到。材料性能差、整體要求高,結果就是問題頻出,比如巨浪 2 的彈體斷裂。材料問題解決後,整體的性能才能大幅上升。

問:唐主,我開始以為隻有使用 AHEAD 彈的 35mm 高炮需要膛口測速,後來發現使用普通彈的高炮,比如獵豹早期型,那時根本還沒有 AHEAD,為什麼也需要為每發炮彈測速?

圖:德國獵豹的炮口,明顯是測速裝置而非傳統的制退器。

實際上你看現代化的自行榴彈炮,在炮尾根部那裡往往就會設置一個測速雷達,那榴彈炮也不是 AHEAD 啊?

圖:德國 PZH-2000,炮盾上方為測速雷達。

實際上這是為瞭提高射擊精度的措施之一。因為炮彈飛行彈道是直接跟初速相關的,同樣仰角,初速高就飛得遠一點,初速低就飛得近一點。

而初速往往受火炮內溫度之類問題影響很大,所以每發炮彈的初速變化有規律可循。如果測速線圈測出前一發炮彈初速偏高形成遠彈,那下一發炮彈擊發前就調低炮口仰角降低射程避免打遠瞭。

圖:火炮射擊多發炮彈後,其落點散佈區的范圍受內彈道、出膛速度、風偏等因素影響,大致是圓形或長橢圓形。

圖:長橢圓表明炮彈初速誤差較大,橫橢圓表明初速誤差小。精確測定炮彈初速,就是為瞭縮小縱向散佈。

當然這樣也需要超高精度的炮控系統和火控計算機,才能精確調節仰角。而且炮彈生產質量要好,確保每一發炮彈的偏差小。傳統粗放式的比如毛子的那些高射炮,這就是俏媚眼給瞎子看瞭。

迷你踢館

問:堂主,我又來瞭,這次架空一下歷史,如果甲午戰爭時左宗棠還活著,且身體康健,由其節制統帥清軍各部,同時啟用劉銘傳,劉光才,聶士成等清末猛將,那麼即使前期仍然被日軍攆出朝鮮,可守住鴨綠江總還有可能吧

守不住的,因為遼東方向很容易被從海上兜後路,旅順丟瞭萬事皆休,或者說關鍵其實是加強遼東半島的佈防,保住基地。

問:直升機想提升高原性能,不能隻用大發動機就可以吧,槳葉直徑是不是也必須增大才可以呢?在這種情況下,為滿足陸航高原變態的 3 個 6 要求的直升機,是否有可能由於旋翼直徑過大,而造成上艦限制呢?在中國錢緊,不太可能為陸航和海航各研究專用直升機的情況下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把陸航的旋翼改小給海航用?

確實有影響,但是你看黑鷹和海鷹一樣的旋翼,高原上一樣玩得很 6。旋翼本身不光是直徑問題,升力設計也很重要,還有槳葉數量也重要。

圖:CH-53 發展到 K,起飛重量從 19 噸漲到 38 噸,主旋翼直徑始終是 24 米,就是為瞭適應兩棲攻擊艦的限制。不過反過來說,旋翼直徑不變起飛重量也翻番瞭。我國重型直升機旋翼直徑約為 30 米,已經考慮到高原要求,那隻好讓軍艦設計來適應飛機。

問:F-117 以及 B2 這兩型飛機是否可以算是五代機?如果不算那這兩款型號該算幾代機?

這倆都是轟炸機……跟戰鬥機完全是兩碼事,沒法放在一起算哪一代的。

問:F22 雷達不到一平米功率隻有 16 千瓦,對 1 平米目標(下同)探測距離就達到 180 公裡瞭,346 雷達十幾平米功率幾兆瓦,探測距離不到 400 公裡美帝的 SPY1 也差不多,都跟戰機雷達差距很大,是不是艦載雷達需要探測的空間大造成的啊?還有薩德雷達不到 10 平米平均功率 80 千瓦,探測距離 1700 公裡,比各國艦載雷達面積小功率小探測距離遠,海軍完全不是對手啊?

艦載雷達的探測距離不是取決於性能,而是取決於地球曲率,SPY-1 的 370 公裡探測距離,實際上指的是探測三萬英尺高度的目標,最遠也就是 370 公裡距離上才看得到,更遠就被地球遮住瞭。真要比探測距離,SPY-1 大仰角是能發現上千公裡外的導彈和火箭的。薩德的遠探測距離,也是大仰角模式,針對的是超高空目標。

圖:遠程預警雷達的搜索范圍在地球上是這樣的,下面有大把的空白區。而且艦載多功能雷達要負責搜索警戒,戰鬥機雷達一般不幹,都是靠人引導,所以二者的掃描速度差很多,這轉化為發現距離差異可以差幾倍。

問:請問為啥不在南沙群島建火箭發射基地,一方面更靠近赤道,一方面有可以賦予海島軍事基地以外的功能,感覺每次發射都等同於顯示主權,讓猴子們無話可說。

因為規劃文昌時還沒開始造島呢,誰能想到基建狂魔有這能力啊 2333,那都是二十幾年前開就在做的規劃瞭,而且因為當時窮逼,文昌還做的很小氣,面積太小。

問:荷蘭這個國傢的軍事工業,是個什麼野路數?他民用工業也就是飛利浦的電子和光學強,怎麼莫名其妙的弄瞭個守門員速射炮出來,然後又莫名其妙的沒動靜瞭,堂主能整體介紹一下吧。

守門員速射炮,炮本身是美國人的 GAU-8,荷蘭自己就是搞炮控系統、火控系統,那這不就是荷蘭的強項麼……

圖:荷蘭守門員高炮,集成瞭搜索和火控雷達,加上控制系統,荷蘭人自己幹的都是擅長的。

問:有個問題一直沒明白,就是美帝的空對地導彈和空對艦導彈都放棄超音速,而用亞音速隱身的,個人也認為,具備隱身性能的導彈才是正道,那麼問題來瞭,為什麼我兔不發展隱身的空地、空艦導彈呢,高大威猛英俊瀟灑的橖杼,你怎麼看?

美國人實際上也就是剛剛開始交付部隊測試,我們也在搞,隻不過進度比美國人要慢而已。

圖:AGM-158B 反艦導彈還在測試尚未服役,外購的 NSM 還沒隨 F-35C 上艦裝備,之前美軍的魚叉那都是什麼年代的東西瞭。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傢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