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夕,日軍開始擴大吞並亞洲的野心,為防止蘇聯軍隊南下進攻,日軍在十幾年內前後修建瞭十幾個防禦基地,其中東寧要塞是規模最大、防禦設施最強的一處,被稱為 " 東方馬奇諾防線 ",也是二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戰役點。
據悉,東寧要塞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境內,共有飛機場 10 個,永久性工事 400 多處,野戰炮陣地 45 處,屯駐日軍有三個師團,13 餘萬人。直到 1945 年,蘇聯對日宣戰,170 萬大軍跨越中蘇邊界浩浩蕩蕩奔來,在東北抗聯 88 旅的配合下發動總攻,它才迎來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戰鬥。
當時,蘇軍用大炮、戰鬥機和坦克對東寧要塞狂轟濫炸,短短幾天,日本關東軍便損失十幾萬人,而雖然日本已經投降,但部分士兵仍駐守要塞,寧死也不肯出來。此外由於要塞面積廣闊,佈滿地下通道和軍事基地,激戰數日後,缺乏食物和裝備的 1600 名關東軍依然毫發無損。
因此為瞭減少損失,盡快結束戰鬥,蘇軍幾經勸降,甚至將關東軍第三軍後勤參謀高野定夫少佐押來,向要塞內的日本人傳達投降詔書,可後者卻直接將其打死,用行動昭告敵人,他們將頑強抵抗到死。
最終,素來暴脾氣的蘇聯失去耐性,放出最後大招,想出甕中捉鱉的方式,運來許多汽油,全部灌入要塞洞內,然後點燃汽油,用火攻方式折磨敵軍,僅 29 名關東軍僥幸逃出。
據悉蘇聯此戰,隻用瞭 22 天就徹底消滅瞭橫行長達 26 年之久的關東軍,打死日軍 8 萬人,俘虜 59 萬人,其中包括 148 名將級官佐。這些戰俘被陸續送到西伯利亞收容所,為蘇聯人勞役,直到 11 年後,日蘇簽訂《日蘇聯合宣言》,這些戰俘才得以返回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