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雙雙失敗的伏擊與反伏擊戰,再評美軍尼日爾遇襲

03-13

參戰老兵告訴您:這是一場雙雙失敗的伏擊戰與反伏擊戰

再析美軍特種兵尼日爾遭伏擊

軍事專傢羅富強

2017 年 10 月 4 日上午,12 名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官兵以及 30 名尼日爾政府軍聯合分隊,在尼日爾遭遇武裝組織伏擊。當時並未引發多少反響,因為美軍陣亡 4 人這個結局太平淡瞭。前幾日,隨著武裝分子將繳獲的美軍陣亡士兵的頭盔式攝像儀視頻編輯後公之於眾,兩名美軍士兵的頭盔式攝像儀真實地記錄瞭主角及其隊友的作戰與陣亡過程,畫面中的悲壯鏡頭與血腥結局讓人震撼。

筆者在鳳凰網軍事頻道發表美軍特種兵尼日爾遭伏擊詳解一文後,引發瞭一系列討論,各類跟進文章數不勝數。在經過有關媒體和個人進一步作戰經過的相關報道後,反響更是強烈。

實際上,在一名經歷過傳統作戰與現代化戰爭退休的職業軍人眼裡,這種畫面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瞭。

下面,作者以一個傳統戰爭時期的步兵排長、現代戰爭(黎以戰爭)時期的維和部隊指揮長,擔任過作訓參謀、連長、作訓股長、營長、參謀長的經歷,以一生當中親眼目睹上千個各類屍體的體會,再次詳解美軍特種兵尼日爾遭遇伏擊的看法。

一、伏擊戰的真實過程與四個真相

1、黑色越野車上共有 4 名美軍士兵。也就是說:陣亡的 4 人都屬於黑色越野車上的駕乘人員,其中一人早就被擊倒在車上,另外 3 人在後續的戰鬥中相繼陣亡。

昨天,筆者再次認真查看瞭多個版本的視頻,發現瞭媒體報道與一些評論文章中部分嚴重失實不存在美軍一名黑人狙擊手獨自隱蔽射擊的事實,更不存在視頻中那 3 名士兵為瞭接應黑人狙擊手而犧牲自我的情況。黑色越野車上一共有 4 名美軍士兵,這 4 名士兵就是這次伏擊中陣亡的全部美軍士兵。

是這段視頻誤導瞭大傢,誤以為黑色越野車上隻有 3 人: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幾張圖片就明白瞭:

第一張:約翰遜和佈萊特在車輛右側隱蔽運動,到達紅色煙幕彈位置,約翰遜指揮萊特駕駛車輛左轉時,我們看到車內副駕駛位置上似乎有一個身體。

第二張:當穿過紅色煙幕區後,約翰遜指揮萊特下車,但其全身動作姿勢很高,顯然受到障礙物的阻擋:

第三張:緊接著,在約翰遜第一次被擊倒前一秒,此時萊特駕駛的車輛緩慢移動,打開的車門裡出現瞭一個士兵仰面躺在正副駕駛位置之間的畫面,但時間極短,僅有大約 0.1 秒,慢放才能清楚看到。

第四張:被擊倒後的約翰遜爬起來撲撲前進到瞭車輛右側時,佈萊特已經被擊倒在車輛右前方大約 4 米處。

第五張:約翰遜檢查情況發現佈萊克已經失去知覺後,萊特下車將佈萊克拖到車旁,然後與約翰遜一道對敵射擊。

上述視頻截圖,足以證明這輛車共有 4 人,而不是國內外媒體報道的 3 人。

就是說:美軍 12 人,一共 3 輛車,每輛車上共 4 人。陣亡的士兵全部屬於最後與伏兵作戰的黑色車輛上的人員。

2、當車隊遇襲後,美軍黑白兩車留下來阻擊伏兵,其餘車輛及人員是加速按照原來行進方向逃離瞭伏擊現場。

我們還是用圖說話:

下兩圖中,均可清晰看到美尼車隊的車轍印。證明瞭美尼軍隊其他人員的確是從伏兵的橫向路線逃離戰場的。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黑色越野車的這幾名士兵繼續沿著伏兵面前進行橫向移動,他們極有可能就是為瞭追趕大部隊。

3、伏兵不斷轉移陣地,一直追著美軍黑白車輛打

從美軍士兵的頭盔攝像儀鏡頭看,伏兵射擊的最初位置是出村後不遠處的第一片樹林,當白色皮卡脫離戰場後,剩下的黑色越野車上的士兵也開始橫向轉移,射向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樹林轉移到南面緊挨的樹林,直至最終被圍殲。

從萊特逃離的畫面中,我發現瞭另一個極為短暫不易看到的畫面伏兵後來駕乘車輛進行堵截,實現瞭兩面包抄,堵截瞭他們的逃離路線,全殲瞭黑車人員。

從武裝人員自身公佈的錄像看,武裝分子是邊打邊運動,不斷轉移伏擊位置:

從整個錄像可以看到,伏兵的作戰路徑是首先定位射擊,而後迂回包抄,最終截斷瞭黑色越野車及美軍的逃離路線:

4、關於伏擊一開始就有兩輛車輛被摧毀的說法存在重大疑問

視頻中任何方向的鏡頭都根本看不到任何被摧毀的車輛,尤其是在視頻中體現的最初伏擊區域內,沒有一輛被摧毀的車輛。即便是留下阻擊伏兵的黑色車輛戰鬥的後期,車輛已經順著逃兵路線行進瞭上百米距離後,視線內仍舊看不到任何被摧毀的車輛。

如果真有被擊毀的車輛,在其他人迅速逃離戰場的情況下,必有被摧毀的車輛甚至傷亡的人員留在現場。而視頻的任何角度都看不到被摧毀的車輛。以車隊出村 150 米即遭到伏擊的情況看,在這種平坦的地形上,最起碼被摧毀的車輛應該會出現在鏡頭內。

因此,關於伏擊一開始就有兩輛車輛被摧毀的說法,極有可能是美尼軍方有關人員為瞭開拓自顧自逃跑的責任而編造的謊言。

二、這是一場非常失敗的伏擊戰

尼日爾方面進行伏擊的武裝組織,雖然成功地留住瞭美軍在村裡過夜,獲得瞭組織伏擊的時間,但從各方面看,這都是一場極為失敗的伏擊戰。

首先,從人數及戰果方面看,這種地形上,一場 50 人對 42 人的伏擊戰,最起碼應該殲滅對方 50% 以上的車輛和人員,也就是 6 輛以上的車輛、20 名以上人員,才能算是達成最基本的作戰目標。如果組織得好,甚至可以全殲,一人不剩。

伏兵這種僅僅擊斃 4 名殿後的美軍士兵,完全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一場伏擊戰。

那麼,伏兵失敗在那些方面呢?

第一,設伏陣地選擇不當,沒有形成堵截態勢。

伏兵選擇的伏擊位置,一開始僅僅是村子出來東南邊的第一片樹林,這種單一的伏擊射擊區域,對於運動的車輛,效果極為不佳。

組織伏擊戰,最基本的兵力部署應該是截頭堵尾打中間。當然,這種平坦地形,不便於組織火力袋形成包圍圈進行合圍,因為那樣可能傷瞭自己人。但如果伏兵采用下圖的伏擊部署,第一波射擊至少可以斃傷美尼軍隊 30 人。

第二,伏兵射擊分工不到位,沒有形成火力優勢。

通常來講,組織伏擊作戰,對於第一波開火射擊的人員要有人員與火器與射擊的任務分工。即便是伏兵這種愚蠢的伏擊部署,也應該有射擊任務分工。比如,重火器重點打擊帶有車載機槍的目標,打擊頭車、尾車,其餘人員射擊中間車輛和人員。

此外,還要有人專門負責射擊車輪、油箱等要害部位,確保對方難以逃離。

特別重要的是:這種伏擊作戰,第一次射擊一定要統一時間同時開火,才能達成最大效果。

三、這還是一場非常失敗的反伏擊作戰

很顯然,這場遭遇伏擊的作戰,美尼聯合分隊的貪生怕死暴露無遺,本文暫且不談;尼日爾部隊乃至非洲部隊的戰鬥意志也暫且不談。本文著重談談美軍的幾個典型問題。

1、美軍指揮官完全不稱職。

就美尼聯合分隊來說,這場反伏擊戰的指揮官應該撤職,甚至應該軍法從事。美軍指揮官的責任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一是戰前指揮不當,沒有從被村莊領導找借口留宿他們過夜的反常舉動中發現背後隱情,缺乏足夠的警惕,留宿村莊過夜。

二是次日返回基地,在非安全區內活動缺乏應有的警惕性,面對這種樹林密集、平坦寬闊的地形,不僅沒有派出側方警戒車輛,連最基本的尖兵車輛也沒有派出,未能及時發現可疑情況。

三是各自自顧自逃命,指揮官自身沖出伏擊區後,長達兩小時的時間裡,居然不組織迂回反包抄作戰,營救被困部屬,采取丟下不管、各自逃命的做法。如果前面沖出伏擊區的人員從伏兵側後方包抄攻擊,且不說極有可能反敗為勝包敵餃子,至少可以打亂伏兵陣腳,甚至打跑伏兵,不至於導致黑色車輛的 4 名士兵全部陣亡。或者,至少可以消滅更多的伏兵。

2、戰鬥小組相互間沒有配合。

關於在伏兵火力面前橫向撤退的錯誤行動,本人前文已經闡述,本文不再贅述,暫且理解為他們為瞭追上大部隊吧!

即便按照他們的撤退方向,當大部車輛人員沖出伏擊區後剩下的黑白兩車,如果采取互相掩護、交替撤退的方式,絕不會導致黑色車輛的 4 名美軍士兵全部陣亡。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白色車輛利用車載機槍以及士兵的突擊步槍射擊,黑色車輛一邊射擊一邊撤退,超過白色車輛一段距離後停下,依托車輛進行多向射擊,掩護白色車輛撤退。白色車輛同樣采取黑色車輛的動作進行撤退。如此循環,直至脫離敵人的有效射程。

但實際情況是:擁有車載機槍的白色車輛,自顧自駕車逃離,脫離戰場,再也沒有支援黑色色車輛士兵們的作戰行動。如果白色車輛離開一段距離後,哪怕從遠方以火力支援和掩護黑色車輛的士兵們,我想也不至於導致他們全被殲滅。

作為一名參戰老兵,每一次看視頻都能想象得到那 3 名士兵被隊友拋棄後孤軍奮戰的那種絕望心理。

3、緩慢的徒步撤退動作嚴重違背作戰要求。

剩下的 3 名士兵,在隊友們全部沖出伏擊區以後,利用車輛掩護,緩慢地步行,橫向移動的戰法是絕對錯誤的,而他們 3 人本是完全可能逃離死亡的。

可以看得出來,約翰遜應該是負責該車行動的小組長,但他也進行瞭錯誤的指揮。首先是錯誤地指揮瞭車輛的行進方向,尤其是在通過第一個紅色煙幕區時本該直行或者右轉盡量遠離敵人,並可利用樹林隱蔽掩護。他卻錯誤地指揮車輛左轉迎敵,使車輛離敵人更近不說,還使車輛與他們位於樹林與敵人之間,導致自己和佈萊克被擊倒。

從下面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黑色越野車是具有一定防彈功能的車輛,因為面對敵人密集的火力射擊,越野車身背彈面一側沒有一處彈孔,也沒有一處凸出,甚至連玻璃都沒有破損,且駕車的萊特位於車輛左側,直到下車時都完好無損,最後是被射殺在徒步逃亡過程中。下圖可見這輛越野車具有一定的防彈能力:

這是最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因為在佈萊特被擊倒時,車輛仍處於正常狀態,駕駛車輛的萊特是被約翰遜指揮下車的。直到敵人逼近瞭他們才開始快速奔跑,直到最後被射殺。

如果他們全部上車,並且可以帶上被擊倒在地的佈萊特,這種地形的時速完全可以開到 50 公裡,應該可以突出重圍確保生還。

說道這裡,我們不僅要說:即便是他們在敵人逼近瞭才快速奔跑,也是在跑出瞭好幾十碼以後才中彈倒地。假設他們一開始就往右前方遠離敵人的方向徒步快速奔跑,在樹林灌木的掩護下,逃生的希望也是很大的。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黑色車輛具有一定的防彈能力,所以可能是被命令作為殿後車輛的原因,但總不能丟下他們殿後,其餘人員逃離後再也不管他們死活的理由。

至於美軍、法軍的支援,視屏中看不到,也不瞭解具體情況,本文不必分析闡述。

寫下本文並非事後諸葛亮,權當戰例積累,是一個教訓總結,值得我軍借鑒,更值得在非洲維和的我軍部隊借鑒。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