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微型無人機,遊走 25 千米高空

11-09

眾所周知,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已經占據著全世界前端水平的地位,無人機儼然也成為中國優秀武器軍備的一張名片,而就在上個月,中國臨近空間成功測試一款微型無人機,也是一時激起瞭外界高度的關註。

據悉,這款微型無人機在距地球表面 25 千米的高空成功完成瞭試驗,這也意味著臨近空間無人機邁出瞭關鍵性的一步,使人類往這個 " 死亡禁區 " 靠近瞭一些。據悉,這次測試一共使用瞭兩架微型無人機,大小與蝙蝠差不多,是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所研制。在測試過程中,這兩架微型無人機被超壓氣球帶到 25 千米以上的高空,然後電磁脈沖的方式發射出去,無人機的時速在 0.5 米的距離內從零加速到 100 公裡,就像一顆出膛的子彈一樣。

而說到這個臨近空間,或許有些軍迷不太熟悉,臨近空間呢,就是指距離地面高度在 20 千米到 100 千米之間的空域,這個空域也正好處於傳統航天活動和航空活動交界的中間范圍,通常也被人們稱為獨立於太空和天空之外的 " 第三極 "。臨近空間有著不可限量的軍事戰略地位,尤其是在當今航天航空發展迅猛的時代,該區域具備 " 承上啟下 " 的特殊區位優勢,這也就為偵察監視、戰略預警、通信中繼、氣象探測、導航定位、電子對抗等領域開闊前景起到極好的作用,這樣一塊 " 肥肉 ",自然是全世界各大軍事強國所奮力爭奪的新戰場。

其實,目前現役的飛機,已經有很多具備瞭在臨近空間飛行的能力,像俄羅斯的米格 -25 和美國的的 SR71 等,但是,這些飛機也隻是能做到在臨近空間飛行而已,要在此區域長時間停留或飛行,就很難瞭。這是因為臨近空間的自然環境極其嚴苛,常規有人飛機是沒辦法在此區域進行長時間的飛行,更別說逗留瞭,而且,即便是飛行,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基於這樣的條件限制,想要深層次打入臨近空間,最好的選擇就是研制臨近空間無人機,實現在臨近空間長時間駐留,執行各種任務。

但是,即便是無人機,要想在條件極其苛刻的臨近空間執行偵察等任務,也是很大的難題。臨近空間空氣極其稀薄,就沒法有足夠的升力,並且該區域低溫、輻照、臭氧等特點,也會對無人機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很容易使無人機的電子部件發生故障,阻礙其完成任務。而像目前服役的無人機,飛行最高的就是美國的全球鷹,但即便是全球鷹,最高也隻能達到 20 千米的高度而已。因此,要想進入臨近空間,占據一個有利的局勢,研制臨近空間無人機勢在必行。

這次中科院傳來的消息,也是起瞭個很好的頭。據悉,這次進行測試的微型無人機雖然體積較小,但有著不小的能耐,綜合性能也不是蓋的。該機裝備瞭用於對地形地貌進行測繪以及通過電子信號進行采集的探測設備,在臨近空間,25 千米以上的高度,可謂是居高臨下俯視全球,敵方軍事部署情況一覽無餘,站得高看得遠也是這麼個道理。重點是,該機性能好成本也不高,造價僅僅隻要幾百人民幣,物美價廉都無法形容瞭,就這樣的低成本,進行大量投放廣泛使用是一點壓力也沒有。而且,對於可以在 25 千米以上執行任務的微型無人機來說,絕大部分防空武器都毫無辦法,隻有專用的戰區高空防空導彈系統能發揮攔截作用,但是,動用這樣級別的導彈可是最低花費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用來攔截攻擊造價隻有幾百塊的無人機,即便是對方肯,我們也沒什麼不樂意的,反正也不虧。

此外,攜帶該微型無人機的超壓氣球也不是什麼簡單的產品,想想也知道,該微型無人機都這麼厲害瞭,攜帶其進入臨近空間的超壓氣球定然也不是什麼低劣貨。該超壓氣球體積大約為 7000 立方米,載重能力 150 公斤,平飛高度約 25 千米。這次測試,同樣也是驗證瞭該超壓氣球設計的可靠性和優越性,也是我國在長航時超壓氣球研制領域的重大突破。不過,目前我國臨近空間無人機也隻能算開瞭一個良好的頭,迎來瞭一些突破,要實現真正走向臨近空間這一戰場,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臨近空間無人機必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更高的成就。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