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 3 月 16 日報道(文 / 董磊)當地時間 13 日清晨,特朗普通過推特宣佈撤換國務卿。特朗普在公佈撤換決定之後解釋稱,盡管他們 " 很合得來 ",但他與蒂勒森在很多課題上看法相左,並以伊朗核協議為例,特朗普想要廢除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努力,但是遭到蒂勒森的反對。無論是特朗普解聘蒂勒森所展示出的決心,還是近一段時間伊朗、歐洲和美國關於伊朗核協議趨於激烈的博弈,似乎都預示著伊朗核協議已經站到瞭懸崖邊上。
特朗普自參加競選以來,就毫不掩飾對伊朗核協議的不滿。但是特朗普撕毀核協議的傾向遭遇瞭國內政治勢力以及歐洲盟友的強大阻力。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極力規勸特朗普 " 別退群 ",而美國軍方以及很多政治人物也都公開發聲警告特朗普撕毀核協議將招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其中以色列和沙特是伊朗核協議的最堅定反對者,也是特朗普撕毀核協議的最堅定支持者,尤其是沙特。伊朗核協議的簽署曾令沙特陷入嚴重的安全焦慮中,而 12 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佈全球武器貿易報告也可以反映這一點,過去 5 年沙特購買瞭美國 18% 的出口武器,武器進口總量居世界第 2 位,更不要說排行榜的第 3 位是埃及,後者的武器進口也大多由沙特買單。
資料圖片:一名伊朗男子手持刊載特朗普關於伊核協議講話的報紙,標題為 " 瘋狂的特朗普 "。(法新社)
奧巴馬極力促成的伊朗核協議,間接的令美國的軍火巨頭們賺瞭個盆滿缽滿。而隨著伊朗核協議的搖搖欲墜,大國對立嚴重,中東的動亂預料將進一步加劇。而特朗普在競選之初就做出瞭拒絕讓盟友再搭 " 順風車 " 的表態,而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前景下,美國的中東盟友們不管是出於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考慮,還是出於 " 納投名狀 " 的考量,都會選擇進一步大舉購買美國武器。美國的軍火商將又迎來一次大好的機會來收割一波福利。
美國新聞網站 Axios 報道稱,3 月 5 日特朗普在與內塔尼亞胡會晤時曾表示,除非法國、德國和英國(在修改核協議上)出現重大變化,否則美國將退出核協議。而據美媒披露,特朗普給出的最終期限是 5 月 12 日。
在特朗普超強硬立場的壓力之下,之前一直嚴守 " 公正 " 的歐洲國傢近日也逐漸開始 " 偏向 " 美國。
法國、德國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重申伊朗遵守瞭核協議,但是最近歐洲國傢施壓伊朗就導彈項目進行談判的調門逐漸提高,而未能限制伊朗發展彈道導彈正是特朗普對核協議最大的不滿。
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曾表態," 伊朗彈道導彈項目應當受到監督 "。此言論曾遭受伊朗的抨擊,伊朗公開呼籲歐洲要堅持獨立不要被美國立場所左右。
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歐洲面臨兩難的困境。如果核協議被推翻,進而在中東引發危機,難民潮甚至是核擴散問題都有可能快速惡化,歐洲將首當其沖。
另外在核協議達成之後,伊朗就與歐洲建立瞭廣泛的經濟聯系。伊朗從歐洲大舉采購商品,例如購買瞭 100 架空客飛機。
資料圖片:蒂勒森(居中者)。
另外,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第一大汽車制造商標致 - 雪鐵龍集團和第 2 大汽車制造商雷諾均在伊朗投資設廠,德國西門子公司也同伊朗開展合作。核協議如果被撕毀,這些商業合同很可能會化為泡影。
另外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中,除瞭沙特和以色列,大多數還是希望能夠與伊朗發展一個穩定且正常的關系。
比如遭遇沙特 " 懲罰 ",身處斷交危機的卡塔爾,還有與伊朗在經濟和安全上有著諸多共同利益的伊拉克。
無論是伊拉克的反恐戰爭,還是在阻止庫爾德自治區獨立的行動中,伊朗武裝和訓練的 " 人民動員 " 組織都做出瞭很大貢獻。美國要在中東構建 " 反伊朗統一戰線 ",特別是撕毀核協議,這些國傢的工作都要耐心細致地去做。
特朗普把上臺後的首訪目的地選在沙特,並積極安排沙特、伊拉克召開協調會議,特朗普與卡塔爾埃米爾就伊朗問題協調立場等等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美國國內對於退出伊朗核協議也有很大的反對聲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將損害美國的 " 信譽 "。" 背信 " 行為將起到一個錯誤的示范。不過從特朗普選擇對伊朗強硬派蓬佩奧來替代蒂勒森來看,似乎特朗普退出核協議的決心愈加堅定瞭。
近些年,伊朗有效地利用瞭中東亂局,其勢力版圖越擴越大。
但是將這些 " 成績 " 完全歸咎於核協議對伊朗的 " 縱容 ",則顯得欲加之罪瞭。正如英國、法國和德國領導人的聯合聲明中所稱,這份核協議是 "13 年外交努力的成果 ",將其破壞會面臨嚴重的安全後果。
美國為核協議修改設下時限,伊朗也拒絕再度退讓,而歐洲彌合雙方立場差距的努力似乎也難以奏效,風雨飄搖的中東局勢似乎難以避免遭遇另一發 " 震撼彈 " 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