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伊拉克戰爭進入第 16 個年頭

03-20

春日的巴格達街頭熙熙攘攘。市中心的解放廣場屹立著在伊拉克享有盛譽的 " 自由紀念碑 ",象征著伊拉克人民對於獨立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站在紀念碑下,白發蒼蒼的巴格達市民胡達伊爾指著不遠處一座佈滿彈孔的廢棄高樓說:"15 年瞭,這樓還是這副破樣子。"  

 

2003 年 3 月 20 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推翻薩達姆 · 侯賽因政權。

時至今日,美國曾經承諾帶給伊拉克人的自由與民主不見蹤影,戰爭的印記卻在巴格達依然清晰。 

泡影

局勢的發展讓對美國抱有幻想的伊拉克人大失所望。

" 薩達姆讓伊拉克先後陷入三場戰爭,還遭受瞭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人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曾經我認為)也許美國人把薩達姆推翻之後能讓伊拉克翻開新的一頁,"58 歲的巴格達雜貨店主優素福坦言。 

在付出沉重代價後,伊拉克人終於認識到,美國人鼓吹的所謂自由不過是泡影而已。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公開批評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以錯誤借口發動的、完全沒有必要的非正義戰爭

分析人士普遍指出,伊戰打破瞭伊拉克國內政治生態平衡,導致教派之爭激烈化,恐怖、極端主義從而找到生存空間快速滋長。

回首以前的生活,胡達伊爾說,在過去的伊拉克,無論是什葉派、遜尼派,還是庫爾德人和雅茲迪人,對國傢有認同感。但戰爭爆發後,各族群、各教派之間的對立日益加劇。 

矛盾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倒臺後,沖突隨之而至,許多城市發生瞭長達數年的血腥仇殺。

2004 年," 基地 " 組織利用動亂局勢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分支,打著反美口號招兵買馬,孕育出之後的極端組織 " 伊斯蘭國 "。

去年 12 月,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佈,伊政府軍已收復 " 伊斯蘭國 " 在伊控制的所有地區,並表示伊拉克取得瞭打擊 " 伊斯蘭國 " 的歷史性勝利。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抗擊恐怖主義的鬥爭遠沒有結束,隻有實現伊拉克國內不同教派、不同民族間的和解,才能從根本上清除極端組織生存的土壤。

目前,在美國主導下,伊拉克建立瞭配額制政治體系,將總統、總理、議會及內閣職位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然而,各派別之間矛盾很深,彼此缺乏信任。

戰爭開始以來,伊拉克經濟發展停滯,民生凋敝,基礎設施遭受巨大破壞,重建成本高昂。

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數據顯示,目前伊拉克仍有約 250 萬人流離失所。要讓這些人返回傢園,伊拉克政府需清理成片早已成為廢墟的城鎮,幫助平民重建房屋。

今年 2 月,伊拉克官員在科威特出席伊拉克重建國際會議時表示,重建工作預計需要約 880 億美元。

伊拉克經濟目前高度依賴石油產業,而石油產業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有限,伊國內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數量高企不下。

據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提供的數據顯示,伊拉克現有 700 萬貧困人口,全國失業率達到 11%,其中年輕人的失業率更超過 20%。

未來

" 我們有一手好牌,但卻沒有打好," 巴格達市民穆瓦法克 · 杜加裡說," 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眾多。但目前伊拉克人民生活在絕望與困苦之中,我們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瞭卻找不到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目前正試圖從伊拉克抽身,在伊重建上沒有表示出足夠誠意。

盡管是伊拉克慘淡現狀的 " 始作俑者 ",但美方在 2 月的伊拉克重建國際會議上沒有向伊政府提供任何直接援助,僅僅提高瞭伊政府的信貸額度。這也直接導致伊政府最終籌得的資金與實際需求相距甚遠。

如今的巴格達,隨處可見廢棄的房屋、彈痕累累的建築、重兵把守的碉堡。

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隔閡和恐懼給整個伊拉克社會和民眾留下刺心的創痛。 

"15 年瞭,美國人根本不關心我們想要什麼,伊拉克人的生活沒有任何改善,我們看不到希望,"47 歲的巴格達律師阿巴斯說。

-END-

監制:李大偉

記者:陳瑩 魏玉棟  

編輯:陸佳飛   王昊   王曉梅   魯豫

攝像:哈利勒 · 達伍德  

剪輯:周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