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謝信揭開的秘密
3 月 16 日一早,北京市第十五中學高二(3)班的李博同學和班主任王冀老師一起,將一封感謝信交到瞭武警北京總隊某部官兵的手中。" 前幾天學雷鋒日,學校還在號召廣大師生向雷鋒同志學習。最可愛的人給我們做瞭最好的示范,你們就是新時代的雷鋒,真的是太謝謝你們瞭!" 班主任王冀老師激動地說。
感謝信。(邢峻愷 攝)
原來,3 月 9 日傍晚,哨兵何煒、程龍在陶然亭地鐵站執勤時撿到一個錢包,查驗錢包內證件後得知,失主為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學生李博,在向上級報告情況後,兩名哨兵便在原地等候失主,然而直至當晚撤勤,都遲遲未見失主身影。見等候未果,戰士們便輾轉來到學校歸還財物,這才有瞭開篇那封字跡工整的感謝信的故事。
面對失主的專程道謝,平日裡活潑的何煒、程龍顯得十分靦腆:" 您別客氣,拾金不昧,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失主專程送來感謝信。(邢峻愷 攝)
武警 " 暖男 " 頻出
對於武警官兵來說,當 " 網紅 " 已不是新鮮事。還是在陶然亭地鐵站,去年國慶節期間,該部戰士潘貝貝、黃宇執勤時,曾自掏腰包幫助一位 70 歲老人買票乘地鐵,面對老人的追問,始終不肯透露自己的名字。沒想到第二天老人竟冒雨前來歸還 10 元錢,並親自送上感謝信。這則新聞曾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網友們紛紛稱贊兩名戰士 " 暖男 "。
這一次,兩名戰士再次被冠以 " 暖男 " 的稱呼。李博特地在感謝信中寫道:" 你們的舉動,讓我感到中國武警不光是影視劇裡高大偉岸的形象,還是心懷百姓瑣事,默默保衛我們的衛士。對此,我心中武警的形象又多瞭一層‘暖男’的意味。‘暖男’一詞背後包含瞭太多。" 有網友盛贊:" 從他們身上,能夠感受到那份對人民群眾最真摯的熱愛。"
每逢周末,戰士們都會自發走上街頭學雷鋒、做好事。(邢峻愷 攝)
助民愛民是 " 本能 "
" 作為武警官兵,每次幫助群眾後,內心都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哨兵何煒、程龍表示:" 在我們看來,我們隻是做瞭一件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這應該算一種‘本能’吧。"
而這一 " 本能 " 的背後,恰恰是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的賡續。據悉,官兵所在的中隊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55 年前,在毛主席號召全國 " 向雷鋒同志學習 ",戰士們就用微薄的津貼 " 集資 " 買來修鞋機,走上街頭為群眾義務修鞋。1964 年,該中隊六班被中央軍委授予 " 小熔爐班 " 榮譽稱號,時任班長王國勇作為 " 學雷鋒先進典型 " 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幾十年來,中隊戰士換瞭一茬又一茬,但助民為民的傳統卻一直傳承瞭下來,沒有人記得戰士們義務修瞭多少雙鞋,做瞭多少好事,但中隊走出來的每個人都銘記著學雷鋒做好事的傳統," 學雷鋒 " 已成為每名官兵的習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 從昔日胡同小巷到今天的繁華鬧市,變得是環境,不變的是傳承。" 該中隊指導員張成博表示:" 作為雷鋒傳人,我們就是要從日常點滴、身邊小事入手,讓新時代的雷鋒群體煥發出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