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軍,最基本的火力來源依然是炮兵,尤其是師炮兵和統帥部炮兵。那麼,侵華戰爭初期的日本陸軍,火力水平究竟怎樣,是很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筆者在此收集一些相關資料,略加介紹。
日本炮兵部隊
1937 年,日本陸軍對炮兵的戰時編制規定如下:
師團屬野炮聯隊,共有 4 個大隊。其中 3 個大隊配備改進型 38 式野炮(3 個大隊合計 36 門),1 個大隊配屬 91 式 105 毫米榴彈炮 12 門。師團屬山炮聯隊隻有 3 個大隊,共有 36 門 94 式山炮。獨立山炮聯隊有 2 個大隊,合計 24 門 94 式山炮。野戰重炮聯隊有 2 個大隊,合計 24 門 150 毫米榴彈炮。獨立野戰重炮聯隊有 2 個大隊,合計 16 門 105 毫米加農炮。獨立野戰重炮大隊有 12 門 150 毫米榴彈炮。
以上是戰時編制。如果按平時編制,火炮數量要少很多。比如師團屬野炮聯隊,平時編制下一共隻有 3 個大隊,加起來共有 7 個炮兵中隊(6 個 75 毫米野炮中隊,1 個 105 毫米榴彈炮中隊)。
日軍炮兵部隊
1937 年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全部陸戰炮兵單位如下(不含高炮和要塞炮兵):
14 個師團屬野炮聯隊、3 個師團屬山炮聯隊、2 個獨立山炮聯隊、1 個騎炮聯隊、9 個野戰重炮聯隊、9 個重炮聯隊。這些單位當時都采用平時編制,但具體火炮數有多少,並不清楚。尤其是按照當時日軍的習慣,平時編制的部隊,還會保管一些定數以外的武器裝備。
而戰時新出現的三單位(三個步兵聯隊為基幹)師團,炮兵編制也有所不同:一共 3 個大隊(2 個野炮大隊,1 個 105 榴彈炮大隊),每個大隊三個中隊。采取這種編制的第 26 師團,紙面規定一共有 12 門 91 式 105 榴彈炮,24 門 95 式野炮。不過紙面規定畢竟隻是紙面。第 26 師團實際是有 36 門師團炮,但構成卻是:9 門 91 式 105 榴彈炮,27 門較老式的改進型 38 式野炮。
日軍炮兵部隊
類似情況在日軍師團中並不鮮見。再如第 21 師團,按編制應該有 12 門 91 式 105 榴彈炮,24 門 94 式山炮。而實際卻是:9 門 91 式 105 榴彈炮,24 門 94 式山炮。實際上,1940 年華北方面軍有 7 個師團按編制應該有 12 門 105 榴彈炮,而實際上 6 個師團各隻有 9 門,隻有 1 個師團達到定數的 12 門。顯然,日軍很難按編制裝備定數的榴彈炮。
此時日軍的火力水準,以 1940 年的華北方面軍為例:兵員超過 24 萬人,有 700 門山野炮和 40 門重炮。
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除瞭師團旅團炮兵外,日軍獨立炮兵部隊有:2 個獨立野炮聯隊、5 個獨立山炮聯隊、3 個獨立山炮大隊、19 個野戰重炮聯隊、1 個野戰重炮大隊、5 個重炮聯隊、10 個重炮大隊、2 個重炮中隊、6 個臼炮大隊。此時,日本全軍有超過 1600 門大口徑和中口徑火炮。作為比較,1941 年中期,德國陸軍共有 12000 門大口徑和中口徑火炮。
日軍炮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