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 2》中的機甲戰士有重大缺陷,未來戰場難堪大用

03-26

(環太平洋 2 機甲)

電影《環太平洋》2 已經於 3 月 23 日正式上映,相比於第一部裡的機甲,《環太平洋》2 裡的機甲顯得更靈活、防禦能力更強。但是面對不斷進化的 " 開菊 ",機甲的一系列重大缺陷在電影裡也暴露無遺,這也是現實中陸戰兵器仍然是輪式、履帶式裝甲武器占統治地位的原因,機甲戰士在未來戰場中難堪大用。

(培訓一名機甲駕駛員的周期極長)

首先是機甲的操控問題,作為一個復雜的人形機械,機甲的平衡能力註定遠遠比不上坦克、裝甲車,在復雜的戰場環境裡,如何在機甲行進時保持平衡就是一大技術難題,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開發一套電傳操控系統,電腦自動幫助駕駛員維持機甲的平衡問題,但是這樣做的代價是機甲註定造價高昂,根本無法全面代替坦克在陸戰中的地位。而且完全陌生的操控方式讓機甲駕駛員的訓練周期也成倍增加,屆時培養一名機甲駕駛員的時間恐怕會比培養戰鬥機飛行員更長,《環太平洋》2 裡也同樣出現瞭機甲駕駛員數量不足的問題。

(現代坦克都盡量降低車體高度,降低被彈面)

而機甲另一大問題就是防護問題,現代主戰坦克都盡可能的降低車體高度,以減少中彈面積。而機甲高大威猛的形象雖然很提士氣,但是巨大的中彈面積帶來的防護問題非常嚴重,整個正面全部設計厚重的裝甲會造成機甲失去靈活性,而隻設輕裝甲屆時恐怕普通的步兵攜帶反坦克導彈就能輕易摧毀造價高昂的機甲。同時機甲的足部防護註定是阿喀琉斯之踵,復雜的機械傳動結構帶來的極高的故障率,戰場上受損的機甲也根本不能修復,隻能設法拖回後防基地維修,電影裡反派的機甲黑曜石正式因為腿部被擊傷而戰鬥力大減,最終被擊毀。可以說機甲除瞭潛在的機動性外,在防護、成本、可靠性上均不如傳統坦克。

(被伊朗俘獲的 RQ-170 無人機)

《環太平洋》最震撼的一幕莫過於邵氏集團的無人機甲集體叛變,無人駕駛技術雖然有利於減少人員傷亡、降低駕駛員培訓成本、快速部署等優點,但是無人駕駛的兵器一旦被敵人通過某種手段奪過操控權,會瞬間成為己方的敵人,這一點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對無人駕駛最大的擔憂。現實中軍用無人機早已遇到此類問題瞭:2011 年,美國的一架 "RQ-170" 無人偵察機在對伊朗實施空中情報搜集時,據傳被伊朗專傢實施電子幹擾,然後輸入瞭欺騙性 GPS 坐標,讓這架無人機降落在伊朗境內被繳獲。2018 年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基地遭到不明無人機群的攻擊,被俄羅斯的反無人機系統成功誘導 6 架,讓這 6 架無人機全部降落被俄軍繳獲。

(未來戰場仍是有人駕駛兵器為主導)

無人駕駛技術的局限性讓各大軍事強國仍然不敢將其全面普及,畢竟戰時己方的戰機突然全部叛變是任何國傢無法承受的,而有人駕駛的戰機雖然也會出現駕駛員叛變的的情況,但是出現集體叛變的幾率幾乎為 0,未來有人駕駛武器仍然在軍隊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

來源:軍情解析

更多內容

▲美國 F135 發動機再創歷史,中國不甘落後加緊研發可秒殺殲 20 的五代機

▲一款能飛 3 馬赫的 " 牛車 ",後輩曾在中國栽跟頭

編輯 | 周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