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超級武器“匕首”能否遏制美軍?性能或誇大 有望三年列裝

03-21

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公佈的六種俄羅斯 " 超級武器 " 引發瞭輿論的熱議。雖然俄官方宣稱這六種 " 超級武器 " 性能先進,可以遏制對手,但也因發佈信息過少且多采用動畫介紹形式而引發瞭廣泛的質疑。在六種 " 超級武器 " 中," 匕首 " 高超音速導彈被公佈的技術細節最多,對俄羅斯的對手的遏制拒止能力較強,從其研制進程看在近期列裝的可能性也較大。因此,筆者以目前俄官方公佈的消息和各方的猜測為基礎,為讀者簡要分析 " 匕首 " 高超音速導彈的性能特征。

據俄羅斯國防部官網發佈的消息稱," 匕首 " 高超音速導彈正式編號為 Kh-47M2,射程可超過 2000 公裡,飛行速度可達 10 馬赫," 匕首 " 可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具有核常兼備打擊能力。該型導彈可由空基平臺發射,能摧毀地面及水面多種固定或移動目標(包括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從外形上看," 匕首 " 的彈體形狀簡潔。彈體前半部分導彈是一個圓錐形整流罩,後半部分為圓柱形,尾翼呈 X 形。如果將上述外形因素,與 " 匕首 " 的飛行速度、飛行軌跡特征和動力模式相結合,可看出該導彈與俄軍現役的 " 伊斯坎德爾 -M" 地對地彈道導彈較相似,因此有外媒猜測 " 匕首 " 可能是 " 伊斯坎德爾 -M" 某種空射改進型。而從動畫視頻中 " 匕首 " 在發射後數秒內加速到超音速的特征看,其采用美式高超音速武器技術路徑的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可能性也較小。

除性能指標顯著外,對於俄軍的對手——美軍和其他北約國傢軍隊來說," 匕首 " 產生的最大威脅在於其可能的打擊模式 / 作戰使用流程。據俄羅斯官方公佈的動畫顯示,在空基平臺發射 " 匕首 " 及發動機點火後,導彈速度迅速提升,同時進入與常規彈道導彈類似的飛行軌跡,並以 10 馬赫的速度飛行。在接近打擊目標時,導彈則實施機動以 " 攻頂 " 方式摧毀目標。如果上述飛行軌跡和速度能夠達成," 匕首 " 就很難被美國海軍目前裝備的艦載反導系統發現和摧毀,進而對美海軍水面艦艇造成巨大威脅。同時,這種性能也迫使美海軍在艦載反彈道導彈系統的研發采購上投入更多資源,陷美國於被動的軍備競賽之中。此外,俄羅斯將 " 匕首 " 的發射平臺定為較為老舊的米格 -31 戰鬥機,其用意也在於利用該型戰機航速高、航程遠的特征以及裝載反衛星武器的經驗。米格 -31 戰鬥機可能會大大提升 " 匕首 " 的機動性。

雖然 " 匕首 " 的紙面性能頗為神秘而強悍,但基於俄方公佈的少許資料和俄羅斯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的經歷,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對 " 匕首 " 提出瞭質疑。美國《大眾機械》雜志即報道稱,俄羅斯目前尚不具有研制真正意義上的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俄羅斯近年研發的 " 鋯石 " 導彈及俄印聯合研發的 " 佈拉莫斯 " 導彈的時速均未超過 7 馬赫,射程也僅有數百公裡。因此,沒有理由認為俄羅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向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跨越。同時,俄官方視頻資料中展示的飛行軌跡,也並不符合空射型彈道導彈和助推滑翔彈的飛行軌跡特征。綜合上述情況下,目前還很難對 " 匕首 " 的屬性作出判斷。

目前外界對於 " 匕首 " 的另一個質疑,則在於其機動能力。" 匕首 " 導彈賴以威懾美軍的 " 殺手鐧 ",即在於其超高的飛行速度與難以捉摸的飛行軌跡,使得美軍的各型反導系統難於發揮效能。而飛行軌跡的 " 多變 ",則仰賴於導彈的機動性能。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官方微信公號 " 海鷹資訊 " 分析稱,盡管俄國防部和空天軍導彈一直堅稱," 匕首 " 在各飛行階段都有較高的機動性。但俄官方公佈的視頻資料顯示,導彈在飛行中段的軌跡類似常規彈道導彈,在飛行末端才開始大幅機動。俄官方在機動性能上的含糊其辭和自相矛盾,使得外界懷疑 " 匕首 " 的關鍵性能有所誇大。

此外,雖然俄官方宣稱 " 匕首 " 已經裝備部隊,但從其研發進度來看,完全形成戰鬥力仍需要數年時間。俄國防部稱,首批 " 匕首 " 高超聲速導彈已於 2017 年 12 月進入試驗戰備值班狀態;且自 2018 年初,米格 -31 戰機已搭載 " 匕首 " 導彈完成瞭逾 250 次飛行,並成功完成瞭試射。上述信息說明 " 匕首 " 的列裝正在穩步進行。不過,對於這種采用全新技術和戰法,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障礙和使用規范空白的武器來說,其技術性能的成熟和與作戰部隊的磨合都需要數年的時間。根據俄國防部和空天軍發佈的規劃,俄軍將於 2020 年前後裝備一批高超音速武器。如果 " 匕首 " 的研制進程順利,則有望於三年後躋身首批現役高超音速武器的行列。(文 / 馬騏騑)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