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 日,楊偉當選中科院院士。30 多年來,楊偉一直在科研一線從事戰鬥機的設計與研發工作,他是我國包括殲 20 在內 7 型戰鬥機的總設計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在中國一億名科技工作者中,中科院院士數量僅有 800 人。
201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共有 61 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殲 20 總設計師楊偉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引人關註。楊偉屬於技術科學部,專業是飛行器設計與飛行控制。
楊偉同志簡歷
楊偉,男,1963 年 5 月出生,四川資中人,漢族,1985 年 3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員,飛機總設計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1978 年 9 月
在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本科學習;
1982 年 8 月
在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與飛行力學專業研究生學習;
1985 年 11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九室設計員;
1992 年 9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九室副主任;
1993 年 10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九室主任;
1998 年 5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副所長兼九室主任;
1998 年 6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副所長兼副總師;
2001 年 1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總設計師兼副所長;
2002 年 11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常務副所長兼總設計師;
2004 年 6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所長兼總設計師、黨委副書記;
2005 年 12 月
任航空工業成都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2008 年 12 月
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2016 年 7 月
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2013 年 2 月
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7 年 10 月
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楊偉是我國航空工程領域傑出的 7 型戰鬥機的總設計師。30 多年來,他一直在科研一線從事戰鬥機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從我國第一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鬥機殲 10 到我國新一代外貿機 " 梟龍 "、" 梟龍 " 雙座,從殲 10 的系列改進型殲 10 雙座、殲 10A、殲 10B、殲 10C 到我國第四代戰鬥機殲 20,為我國航空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做出瞭突出貢獻。
在他的帶領下,研制團隊超常拼搏,銳意創新,攻堅克難。使殲 10 系列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得到瞭全面提升,成為空軍主力裝備," 梟龍 " 系列飛機樹立瞭我國先進戰鬥機出口新的裡程碑,第四代殲 20 隱身戰鬥機項目的順利推進,更是跨出瞭趕超世界先進的歷史性一大步。
楊偉同志先後獲得國傢科技進步特等獎 1 項,二等獎 1 項,國傢管理創新一等獎 1 項,以及國防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13 項。
先後榮獲 " 全國先進工作者 "、" 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和 " 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等榮譽,榮獲巴基斯坦總統親自頒發的 " 卓越之星 " 國傢榮譽勛章。
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2017 年 1 月 1 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產生。
為優化院士隊伍學科結構,在 2017 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進一步加強瞭對新興和交叉學科、以及國防和國傢安全領域的支持,專門建立瞭新興和交叉學科特別推薦機制,成立瞭國防和國傢安全特別推薦小組,並特別增加名額用於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今年,繼續有多名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當選,其中有 5 人通過特別推薦機制推薦;國防和國傢安全領域也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加強。通過此次增選,院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院士,是國傢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完善院士制度。2014 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進行瞭章程修訂內容最多、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將原來的 100 多個推薦渠道收緊,僅保留瞭由 " 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 " 兩個渠道推薦,並通過評選機制、退出機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稱號回歸 " 學術性、榮譽性 " 的本質定位。
根據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案關於適當增加外籍院士名額的要求,中國科學院今年新增選外籍院士 16 人。其中,安德烈 · 蓋姆和詹姆斯 · 弗雷澤 · 司徒塔特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新當選外籍院士來自 8 個國傢,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 3 國首次有科學傢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堅持外籍院士標準的前提下,重點關註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傢候選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國別分佈也更趨合理。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 800 人,外籍院士 9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