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簽”阻擋解放軍

11-06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最近臺媒經常提起紅隼火箭筒,說這是反登陸戰的利器,解放軍裝甲車輛的克星。薩沙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是寫篇文章系統的說一說吧。聽薩沙說一說吧。

客觀來說,臺軍還是比較重視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為什麼呢?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臺軍裝甲部隊太爛。

早在 70 年代,解放軍開始裝備新式的 69 式 40 火箭筒,性能上有很大提高。臺軍為瞭和解放軍抗衡,開始仿造美國的 M72 輕型火箭筒,編號是 66 火箭筒。這種 66 火箭筒在當年算是相當優秀,2 公斤多的重量,破甲力高達 300 多毫米,可以輕松擊穿解放軍的 59 式坦克正面裝甲。這種火箭筒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面,還有很重要的性能:一次性使用不占編制。

臺軍計劃生產 3.5 萬個火箭筒,但因技術不過硬,壓電引信經常出問題,隻生產瞭約 1 萬個。

70 年代末,美軍擺脫越南戰爭,大量 M72 火箭筒需要低價甩賣。臺軍趁機購買瞭一大批 M72,性能較差的 66 式火箭筒在 90 年代徹底停止生產。

隨著 90 年代解放軍裝甲部隊的突飛猛進,射程隻有 100 多米、破甲能力較弱的 66 式火箭筒開始力不從心。

2004 年,臺灣中山科學院提交瞭發展第二代火箭筒的建議,很快被批準。

但臺軍方面卻並不熱心。他們已經引進瞭下一代火箭筒 AT4,甚至還裝備瞭部分更先進的 SMAW 火箭筒。這兩種火箭筒都經受過實戰考驗,性能相當優秀,怎麼也比臺軍自產的要強。

這邊中山科學院聽取軍方意見,借鑒瞭 SMAW 的主要結構,很快研究出紅隼火箭筒。

紅隼是中國一種有名的鳥類,是著名的捕獵者,攻擊時非常銳利兇狠。

中山科學院用紅隼的這個名字,說明他們對火箭筒是相當滿意的。

紅隼在 2009 年臺北航天展上第一次向外界公佈,2011 年推出下一代改進型號並且裝備臺軍海軍陸戰隊。

紅隼火箭筒的主要性能和 SMAW 一致,重量 4.5 公斤,長度 750 毫米,口徑 80 毫米。

紅隼火箭筒同 SMAW 也有一定的區別。SMAW 發射前必須手工裝填火箭彈。紅隼火箭筒的火箭彈是預先裝在火箭筒裡面的,兩端用橡膠密封。第一次發射時,隻需要接觸密封,就可以直接開火瞭。

這很像是一次性火箭筒的設計,但紅隼卻是可重復使用的。

其實,這真是中山科學院設計者的聰明之處。他們認為,實戰中非專業反坦克步兵,幾乎不可能重復裝填火箭筒,一般就是打完就跑,隨手將火箭筒丟棄。

紅隼在臺軍中並不占編制,每個士兵都可以攜帶 1 個,自然會當做一次性的使用瞭。

所以紅隼采用這種設計,在普通步兵手裡就是一次性火箭筒,而在反坦克步兵手裡也可以重復裝彈使用,一舉多得。

紅隼的操作比 M72 復雜一些,但也算很簡單。從攜帶狀態轉換戰鬥狀態,隻需要 6 秒鐘。即便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人,用模擬彈訓練幾次,也能熟練掌握火箭筒。

發射器上放大倍率 2.5 倍、視場 12 度的光學瞄準具,內有 3 條測距中垂分劃線,分別對應 50 米、250 米和 400 米射程。為滿足夜戰需要,還可以加裝夜視瞄準鏡。

大傢看到瞭吧,紅隼的射程已經增加到 400 米,不再是 M72 的 100 多米瞭。

就破甲能力上,紅隼也有很大增強。一些媒體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為 400 毫米,這似乎是低估瞭。

在一次試驗中,紅隼將作為靶子的臺軍老式 M48A3 坦克輕松擊毀。根據當時報道:高壓、高溫射流不但打穿側裝甲(76 毫米),更從炮塔右側穿出,顯示出瞭其威力。如果用於攻擊其它目標,紅隼可穿透 1.2 米厚的鋼筋混凝土、1.5 米厚的磚墻以及 2.7 米厚的土木工事。

一般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和 SMAW 大體一致,也就是達到瞭 600 毫米,可以對付大部分主戰坦克。

這是老一代的紅隼,新一代則又強調瞭城市戰能力,可以從建築物內發射。

客觀來說,紅隼是一種不錯的反坦克武器。由單兵攜帶和 400 米的射程,在城市戰內還是有較大威力的。600 毫米的破甲能力,讓它可以從側面和後面擊穿目前世界大部分主戰坦克,也包括我軍的 96 式(沒安裝反應裝甲)。至於我軍其他的裝甲車輛和輕型坦克,紅隼自然也是可以對付的。

不過,臺軍對紅隼卻並不起勁,很多兵種並不願意購買。

臺軍認為,目前遠距離可以使用美制標槍反坦克導彈,近距離還有進口的 SMAW 或者老一點的 AT4。

紅隼的性能和 SMAW 大同小異,後者經受過無數實戰考驗,顯然可靠性更高。

另外,對於臺灣媒體吹噓的 " 紅隼是反登陸戰利器 "," 步兵在灘頭就可以將解放軍兩棲裝甲部隊摧毀大半 ",臺軍也是嗤之以鼻。

紅隼性能再好,也隻是射程幾百米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在灘頭的作戰中,主要是海空軍裝甲部隊和炮兵發揮威力,哪裡輪得到步兵上陣,更別說扛著火箭筒往灘頭敵人陣地跑。

紅隼真正發揮威力的地方,應該是臺灣的城鎮內。由臺軍利用復雜地形伏擊坦克裝甲車,就像敘利亞內戰那樣。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也是臺軍準備打陣地戰,官兵有頑強的戰鬥意志。誰都知道,城市戰中反坦克是九死一生的。

悖論是,一旦臺軍進行瞭城鎮戰,就說明海空軍已經完瞭,陸軍主力也掛瞭,臺軍距離失敗不遠瞭。到瞭那個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貌似打城鎮戰,這倒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