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青銅戈實物裡面,最古老的兩件出土於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其中一件為直內無胡戈,長 26cm,另一件為曲內無胡戈,長 32.5cm。
▲二裡頭玉戈
兩件戈的形制都比較原始,這點從它們的外部特征上就能看出來,兩戈都較為寬大,戈援也平直無曲線,沒有胡和闌,整個兒就是一開瞭刃的青銅板子,特點就是傻大黑粗。這種傻大黑粗的戈一般都是中國青銅時代早期的產物,後來大傢的制造技術上去瞭,做出的東西就精巧的多瞭。
▲商代玉援曲內鑲嵌綠松石獸面紋戈
除瞭這兩件戈外,中國還出土過一些早期的青銅戈,但其餘器物的制造日期均存在爭議,專傢都沒法統一意見,在斷代準確的實物裡,就數這兩件戈最為古老瞭。
到瞭商代,青銅戈的使用進一步普及,中國出土瞭許多商代時期的青銅戈,其中有不少都出土於殷墟地區。
▲殷墟遺址
殷墟出土瞭大量商代文物,截止到 1985 年,殷墟一共發現矛 900 餘件,戈 710 餘件。這麼一看,似乎商代軍隊更喜歡用矛,但實際則不然,你要是逐墓盤點過來的話,會發現大部分墓葬裡面都是戈比矛多,那為什麼矛的總數要比戈多一二百件呢?主要是因為殷墟西北崗的一座商王墓葬實在太給力瞭,該墓一次就出土瞭 500 件矛,而戈隻出土瞭 72 件,這樣一來,矛的數量就一下子上去瞭。
▲錯綠松石龍紋內戈
現代學者根據青銅戈的外觀,將其分為八類:直內無胡、直內有胡、曲內無胡、曲內有胡、短銎無胡、短銎有胡、管銎無胡、管銎有胡。而這八類並不是說每個時期都有,某個朝代可能隻有這幾種,某個朝代又隻有那幾種,如商代就缺少曲內有胡和管銎有胡的青銅戈,其餘六類則都有,其中又以直內無胡戈為主。
商代前期的戈跟二裡頭時期的戈差不多,擁有戈援平直,上下刃對稱等特點,但多出瞭上下闌。上下闌增加瞭戈頭上的捆綁點,使戈頭可以和戈柲結合的更牢固一些。
這時期的戈裝柄完成後,戈頭和戈柄呈九十度左右,這種戈隻適合用來啄擊,用來勾割就很不方便瞭。因為這種戈頭和戈柄垂直的戈,如果勾到目標,同時又未能將目標勾斷的話,就會被目標掛住,無法收回。所以在勾割時,為瞭避免戈被目標掛住,戈頭和柄之間的角度應該大於九十度,就很容易滑脫。
商代那會兒,車戰還不流行,打仗基本上就是步兵互砍,而步兵的主要武器就是戈,戈這種武器,步兵使用時候不需要太長,因為它不像矛,矛是刺的,矛柄越長刺的越遠,戈是勾啄的,雖然也是柄越長攻擊距離越遠,但由於勾啄是個比較復雜的動作,離的遠瞭,操作就不方便瞭。
金文中有一些步兵持戈的圖案,從圖案上看,戈柲長大概是人身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左右。商代墓葬中出土過一些戈柲的實物,長度均在一米以內。與金文中的數據相符。這種長度的戈柲是步兵用戈的長度,這說明這些戈都是步兵使用的。從體型上看,商代前期的戈一般全長(即援長加內長的和)超過 30cm,援長超過 20cm。商代中後期到戰國時期的戈通長一般在 20~30cm 左右,個別長度超過 30cm,最長者可達 50cm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