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能飛 3 馬赫的“牛車”,後輩曾在中國栽跟頭

03-24

說起高空偷窺狂,不知小夥伴們會想到什麼?是一騎絕塵的 SR-71" 黑鳥 ",頻頻被 " 竹竿 " 捅下的 U-2,還是折戟中國的 D-21?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SR-71 和 D-21 的共同前輩:A-12" 牛車 " 偵察機。

▲ 06932 號 A-12 偵察機 與 SR-71 非常相似

源於 U-2 的缺點

說到最為著名的戰略偵察機,自然非 " 臭鼬工廠 " 的 U-2 莫屬。其誕生後曾一度達到瞭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使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偷窺各種對手。當然,U-2 的缺點也很明顯,其隻是單純的飛的高,但速度一般,且並不隱身。

▲ U-2:偵察機界的常青樹

隨著薩姆 -2 導彈的誕生,U-2 終於遇到它的死敵,開始在蘇聯和中國被頻繁的擊落。特別是 " 鮑爾斯事件 " 引發瞭極大的外交風波,丟光瞭美國人的臉面。這一切促使美國要改進偵察辦法,最終在讓 U-2 隱身無果後,美國人將目光瞄向瞭 " 速度 "。

▲鮑爾斯 他被判入獄 10 年

3 馬赫的 " 牛車 "

A-12 偵察機服役於 1963 年 -1968 年,是美國 " 黑鳥 " 傢族中的第一代。也是 YF-12 截擊機和 SR-71" 黑鳥 " 高空偵察機的前身,同 D-21 無人偵察機也頗有淵源。出於保密需要,A-12 綽號 " 牛車 ",給人以 " 很慢 " 的感覺,與其實際 3 馬赫的速度相比,頗能體現些美式幽默。

▲被封存的 A-12

由於 A-12 是向未知領域邁進,因而采用諸多 " 與眾不同 " 的技術。為瞭達到設想中的高速,該機由兩臺 J58 渦噴發動機提供動力,單臺推力 15422 千克,可進行 3.2 馬赫(3541 公裡 / 小時)的持續加力巡航。

▲臭鼬工廠中 A-12 的測試模型

由於此時機身溫度飆升到超過 220 ℃,鋁合金會變軟,因而飛機 95% 的結構采用鈦合金制造。為克服高溫會導致普通燃油爆炸的問題,洛克希德又研制瞭穩定的 JP-7 特種燃油。為瞭配套使用,進而又研制瞭特殊的使用三乙基硼烷(TEB)的化學點火系統(CIS)。

▲ A-12 原型機,工程師測量雷達的橫截面

集眾多先進技術於一身,造就瞭他超越時代的性能。當年,A-12 僅用 12 分鐘便穿越北越領空。飛行高度達到瞭 27400 米,在這裡飛行員可以盡情的欣賞地球之美。

▲俯瞰地球之美(U-2 拍攝)

對胖子和單身狗的 " 歧視 "

如此高科技的產物,自然需要 " 非同一般 " 的飛行員來把持。因此 A-12 在飛行員的選擇上也是頗為苛刻。首先,身高超過 6 英尺,體重超過 175 磅的人就被排除在外,因為駕駛艙太小,實在擠不下他們。

▲ A-12 偵察機

其次,飛行員必須是年齡在 25 歲到 40 歲之間的老司機,而且必須是熟悉 " 世紀系列 " 戰機的老司機。比如在麥克唐納 F-101" 巫毒 " 和洛克希德 F-104" 星式 " 戰鬥機上,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 F-104" 星式 " 戰鬥機

第三,在挑選飛行員時,會刻意選擇已婚人士,因為他們認定結婚的飛行員比單身漢更穩定。話說這簡直就是對單身狗赤裸裸的 " 歧視 "!此外,候選人還必須自願參加一個項目,除瞭與空間、絕密和風險有關之外,他們一無所知。

▲ A-12 通過特殊拖車 前往 51 區的路上

越南上空的 " 黑幕 "

超越時代的 " 牛車 " 前後共制造 15 架,從 1967 年 5 月起,A-12 開始執行 " 黑幕行動 "。計劃主要讓 A-12 攜帶偵察設備,偵查北越的導彈陣地。雖然行動整體還算順利,但還是發生瞭讓美國人驚愕的一幕,北越方面不僅用雷達發現瞭 A-12,甚至還向他發射瞭導彈。

在 1968 年 5 月的一次行動中,A-12 同時遭到瞭 6 枚防空導彈的攔截。雖然最後攔截並未成功,但返回基地後的 A-12 還是被檢測到輕微損傷,而這也是 A-12 服役生涯中為數不多的戰傷。不過受到 " 機密計劃 " 的影響,這一故事直到 2007 年才逐漸被披露。

▲騰空的導彈殺奔 " 牛車 " 而來

後來者 D-21

A-12 之後,除瞭為人所熟知的 SR-71" 黑鳥 "。還有一個 D-21 無人偵察機與 A-12 頗有淵源。在 U-2 的 " 鮑爾斯事件 " 後,美國人挖空心思的開始探索無人偵察機,並提出將 A-12 改裝成無人偵察機的計劃。

▲ D-21 高速無人偵察機

現實情況確是,A-12 的設計師凱利 · 約翰遜認為," 牛車 " 並不適合改成無人駕駛。但處於美國飛機設計象牙塔尖的 " 臭鼬工廠 " 自然另有他法,設計師通過相同的設計思路和技術,制造瞭一款由 A-12 攜帶發射小型無人偵察機—— D-21。

▲ M-21(A-12 改進而來)背上的 D-21

據悉,D-21 共生產瞭 38 架,投放使用 21 架。做實戰部署 4 次,全部都是面向中國。但結果是:第 1 次,飛機音訊全無。第 2、3 次回收失敗。第 4 次,索性被中國俘獲。四次失敗後,D-21 最終進瞭博物館。而被俘獲的殘骸則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做瞭展品。

▲博物館中的 D-21 無人偵察機殘骸

最後,我們隻能說:種花傢的天空不是你想來就來。不請自來的,偷窺者 U-2 和 D-21 就是你們的榜樣。

來源:軍事編輯部

更多內容

▲西太平洋不 " 太平 ",日本出雲號欲改航母作戰能力超遼寧號?

▲打爛變形金剛的黑武器中國已在測試——一張圖讀懂電磁炮的厲害

編輯 | 周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