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歲的袁小逸正在準備專升本的最後一門自學考試,如果今年通過,接下來,她就要選擇考研的學校瞭。
這個時間,距離父親袁鴻林對她 "16 歲大學畢業 " 的規劃,晚瞭兩年。
嘉興人袁鴻林,被稱為 " 民間私塾第一人 ",14 年前,這位北大畢業的碩士在海鹽老傢開辦私塾,女兒是他的第一位學生。之後," 私塾女孩袁小逸 " 在媒體上被稱為奇跡,袁鴻林也將自己的教學模式稱為 " 袁小逸模式 "。
這些年過去瞭,袁鴻林堅持的私塾教育模式進行順利嗎?
13 歲開始參加自考
5 年時間考完專科考本科
紮著隨意的馬尾辮,戴一副淺色框眼鏡,說到高興處會笑出聲來,袁小逸是個性格外向又健談的女孩。
3 歲進幼兒園時,老師給袁小逸的評語是:與小朋友的正常溝通有問題。
之後她一直抗拒去幼兒園,2003 年,在袁小逸 4 歲時,袁鴻林決定把女兒帶回傢自己教,一直到現在的 18 歲。
袁鴻林曾經對女兒的規劃是:3 歲開始早教,6 歲達到小學低年級水平,9 歲小學畢業,13 歲高中畢業,16 歲大學畢業,19 歲碩士畢業,21 歲博士畢業。
" 我目前在準備英語自考的本科,還剩最後一門瞭,今年 10 月考。專業課有幾門的確比較難,其他還好。" 講起現狀,袁小逸很輕松。
袁小逸 13 歲開始參加自考,16 歲拿到大專文憑,繼而開始專升本。一開始感興趣的是心理學,但考瞭幾次下來後,感覺有些吃力," 大概那個時候年紀還太小。" 後來在袁鴻林的建議下,改選自己的強項,英語。
準備考試、在私塾裡上課、看書、和朋友聊八卦、偶爾打幾盤遊戲,這是她這幾年的生活。
此外,袁小逸這些年的生活還有一個特殊之處,跟著父母不停搬傢。
今年 1 月份,袁鴻林又帶著全傢從浙江紹興搬到廣東深圳,繼而落腳惠州。這是他開辦私塾以來第 5 次搬傢:之前從海鹽到永康、再到義烏,又搬到紹興 ……
" 我就像打遊擊。" 袁鴻林說,頻繁搬傢的原因之一是,當地教育部門不認可。
袁鴻林目前在惠州和當地一個培訓機構合作,地方暫時設在一個公園裡,眼下隻有四五個學生,小的三四歲,大的八九歲,和他的小女兒年紀相仿。
7 年前,袁鴻林有瞭小女兒,對小女兒的教育,他采用的還是 " 袁小逸模式 ",在傢上學。
目前,私塾裡的學生大多是認可他理念的粉絲、朋友的孩子,包吃住,每年 5 萬元。
在袁鴻林的博客上,公佈瞭上課表:早上 7 點起床,晚上 21:30 就寢,從早讀到主題課程到體育鍛煉和興趣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國學、英語、數學和科學都教。
承擔課程的老師主要是袁鴻林夫妻,偶爾袁小逸也會來客串上課。
堅持在傢教的袁鴻林坦言
女兒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伴
說起自己與同齡人大不同的成長軌道,袁小逸還是比較喜歡 " 私塾 " 模式," 傳統的那種上學方式,不適合我。"
但 2008 年 , 袁小逸曾到嘉興某中學初二年級插班。
為什麼會突然花一年的時間去插班?
" 我個人覺得,她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 袁鴻林解釋,那段時間,私塾不被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認可,所以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沒有對外公開招生,學生不多,這讓小逸覺得孤獨。
對袁小逸來說,這一年最大的收獲之一是結交到瞭新朋友,因為是住校,她有瞭自己的舍友,保持聯系到現在。
從幼兒開始就 " 在傢上學 ",持續到高等教育,在袁鴻林看來,女兒的表現優異。
不過,他也坦言,隨著小逸慢慢長大,這種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在袁鴻林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伴。" 這個伴不是簡單的同齡人,而是學識在一個層次,學習上可以相互切磋的。"
除此之外,作為父親,袁鴻林也敏銳地察覺到,女孩子需要有閨蜜," 她在這方面比較遺憾,另外還有異性交往,也會有所限制。"
袁鴻林說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隻能順其自然。" 在傢上學的孩子,到瞭一定的階段,這的確是一個遺憾。這畢竟是小眾的學習模式,人際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限制,畢竟不像在學校裡,有大批孩子。" 但是,這並不妨礙袁鴻林對 " 在傢上學 " 的堅持," 交到的朋友少,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他們交往的質量會高很多。"
大部分時間都獨處的袁小逸倒沒有覺得自己缺朋友," 我交友渠道比較廣,有的是在媒體上看到我的事情後,來找我的,另外,我們這些在傢上學的,有一個圈子。但是能和我聊得比較深的,都是比我大 3 到 5 歲。"
袁鴻林:我反對不學理工的做法
對現在有些私塾隻教文史的做法,袁鴻林說,他很反對。
" 不教理工,是把現代學術砍掉瞭一大半,是不負責任的。我覺得,孩子到瞭 13 歲以上,甚至要更傾向於學理工。"
在袁鴻林看來,基礎學科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根據孩子特點有所傾向,但不能一刀切。
" 一些私塾不教,大概是因為師資缺乏吧。" 袁鴻林的觀點是,對學校的應試教育不能極端地去反對,你可以不去搞,但該學的還是要學。
除此之外,風靡的讀經私塾也是袁鴻林反對的," 那是傻讀,方式錯誤。"
在傢上學,畢竟是小眾的學習模式,人際交往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