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編者按】《經濟學人》雜志日前撰文稱,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現代化設備維修難度越來越大,除瞭受到產品特性的影響外,還表明數字時代的物品所有權發生瞭變化,消費者已經很難再像以前那樣掌握全部的控制權。
以下為原文內容:
同樣是設備,智能手機和拖拉機卻有著天壤之別。而移動設備維修連鎖公司的老板,與種植玉米和大豆的農戶似乎也沒有多少相似之處。但詹森 · 德沃特(Jason DeWater)和蓋伊 · 米爾斯(Guy Mills)卻因為相同的原因感到憤憤不平。
" 就連我們也已經修不好 iPhone 的 Home 鍵瞭。" 德沃特說,他曾經是一名音樂傢,後來利用自己喜歡修理東西的業餘愛好在內佈拉斯加州奧馬哈市開瞭一傢維修公司。
" 以前,如果約翰 · 迪爾拖拉機出瞭問題,我們可以自己修好。但現在已經搞不定瞭。" 米爾斯則解釋說,他的農場位於奧馬哈以西 3 小時車程的安斯利,占地近 4000 英畝。
像德沃特和米爾斯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不隻是修理員和農場主,還包括洗衣機、咖啡機甚至玩具等各種產品的用戶。這些東西都很難修理——甚至由此引發瞭一場為瞭爭取 " 修理權 " 而展開的鬥爭。
在美國,這場運動已經使得十幾個州起草瞭相關的議案,其中就包括內佈拉斯加州。在大洋彼岸,歐洲議會最近也通過一項動議,呼籲監管者強制要求生產商降低產品維修難度。
由於內部結構復雜,某些類型的設備向來都難修,包括復印機和醫療設備。但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納比爾 · 納瑟(Nabil Nasr)表示,曾經的例外如今變成瞭常態。就連約翰 · 迪爾拖拉機都內置瞭數百萬行軟件代碼,用來控制包括引擎和扶手在內的各種配件。
為瞭縮小體積、容納更多新零件,移動設備裡面采用的零件密度越來越高。當維修信息網站 iFixit 分析不久前上市的三星 Galaxy Note8 時,發現這款產品主要用膠水把零件粘在一起。這樣雖然省去瞭扣件,但卻加大瞭維修難度。
廠商也給維修增加瞭一些不太明顯的障礙。租賃設備和處於保修期的設備一直都不允許拆機,但企業現在還經常禁止用戶自行修改軟件。例如,在《約翰 · 迪爾嵌入式軟件授權協議》中,該公司就保留瞭軟件程序的所有權。他們還引述瞭《數字千年版權法案》中的一項引發爭議的內容稱,用戶繞過版權保護的行為屬於非法行為。但要開發電子設備診斷工具,就必須這麼做。
企業還拒絕提供技術信息、專用維修工具和備件。德沃特一直以來都依靠 iFixit 的手冊、自制工具和翻新件或模仿件。他還加入瞭一個全球維修商網絡,那裡的成員經常會針對如何維修新款移動設備交換信息。" 如果中國有哪傢店知道怎麼維修,我們有的時候甚至會把設備寄過去。" 他說。
iFixit CEO 凱勒 · 韋恩斯(Kyle Wiens)表示,可維修性今後可能變得更加重要。企業不僅希望用戶使用授權維修商,還有越來越多的設備不再以獨立形勢存在,而是借助附帶的一系列服務創造額外營收。
亞馬遜 Echo 等智能音箱便是典型例子。這傢電子商務巨頭雖然可能仍在這款設備上虧損,但卻可以借此出售更多其他產品,收集更多用戶信息,然後利用這些數據提供更多服務,或者發佈更多定向廣告。
深刻影響
類似地,如果廠商認為無法通過其收集的數據變現,健身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價格也將遠高於目前的水平。如果用戶很容易修改這種設備,就會切斷產品、服務和數據之間的盈利鏈條。正因如此,這些廠商才會更加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設備。
這些企業表示,限制用戶自行維修(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有助於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同時也是為買傢的利益著想。例如,蘋果不希望消費者因為在安裝屏幕時打碎玻璃而受傷。如果隻有蘋果自己能夠更換 Home 鍵,那就可以避免黑客熟悉指紋讀取系統。這並非危言聳聽:以色列的研究人員最近就成功對智能手機的屏幕進行瞭改裝,可以用於記錄鍵盤輸入信息和安裝惡意軟件。
然而,難以維修的確有很多弊端。授權經銷商距離用戶通常很遠,收費也遠高於獨立維修商,而且往往解決不瞭問題。禁止用戶自行維修設備還會限制創新。農用設備領域有很多發明(例如圓形灌溉系統)都是農民自己設計的。
生產顧問馬克 · 沙弗(Mark Schaffer)表示,不能輕易修理設備給很多地方造成瞭困擾,因為從智能手機到洗衣機,越來越多的產品出現故障後都會被直接丟棄,而不再維修。這便會增加浪費和污染。根據德國智庫 Oko-Institut 的統計,該國用於替換故障傢電的新傢電比例(而非首次購買的傢電),從 2004 年的 3.5% 增加到 2012 年的 8.3%。
為瞭扭轉這一趨勢,同時捍衛整個行業的利益,由維修公司、環保組織和慈善機構資助的遊說團體 Repair Association 希望美國立法者能夠出臺旨在保障 " 維修權 " 的法律,要求各行各業的公司為消費者和獨立維修商提供與授權服務提供商相同的服務文檔、工具和備件。
他們希望,一旦有一個重要的州通過這種法律,全國都能跟進——就像汽車行業一樣,馬薩諸塞州在 2012 年通過瞭汽車維修權的法律後,促成瞭汽車廠商與維修商達成瞭全國性的諒解備忘錄。
立法之所以還沒有通過,是因為 Repair Association 面臨著廠商的激烈抵抗。蘋果的戰略是做好兩手準備。他們已經向內佈拉斯加派遣遊說員。據稱,這些遊說員向當地政客警告稱,這樣的立法會導致大量黑客湧入該州。
與此同時,他們也做出瞭象征性的承諾——該公司今年 4 月宣佈將向授權維修點發送 400 臺屏幕維修機,這樣就不必再把損壞的 iPhone 發送到中心維修站統一維修瞭。另外,他們還在投資開發各種技術,簡化產品回收過程——其中就包括專門拆解 iPhone 的 Liam 機器人。
這種做法能否給維修權運動降溫,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此舉反而有可能加快這場運動的進度。在監管制度較為嚴格的法國,如果故意通過產品設計來限制使用壽命,就會面臨最高 30 萬歐元(35.4 萬美元)或最高相當於在法國年銷售額 5% 的罰款。廠商還必須將產品的大致使用年限告知消費者。政府希望這兩項規定可以促使企業降低維修難度。
背後深意
紐約大學的詹森 · 舒爾茨(Jason Schultz)表示,世界各地針對維修權展開的爭論凸顯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在數字時代,擁有某件東西究竟意味著什麼?他與凱斯西儲大學的阿隆 · 波紮諾斯基(Aaron Perzanowski)合著瞭《所有權的終結》(The End of Ownership)一書,在其中描述瞭企業如何通過各種方法限制人們對自己購買的東西的控制力,尤其是數字產品。" 所有者 " 往往無法轉賣商品,也無法將它與其他數字產品融合起來。
企業甚至開始限制實體商品的買傢權利。例如,特斯拉不允許用戶利用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通過 Uber 和 Lyft 等專車平臺賺錢(顯然是因為他們很快就將推出名為 Tesla Network 的自有專車平臺)。值得關註的是:倘若特斯拉進一步加強對 Uber 不利的政策,究竟會發生什麼情況?
無論如何,所有權的淡化似乎觸痛瞭左右兩派的神經。" 維修並不是個黨派問題。"Repair Association 執行總監蓋伊 · 戈登 - 伯恩(Gay Gordon-Byrne)說,他指出,維修權立法已經在多數州獲得瞭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的支持。
德沃特和威爾斯這兩位內佈拉斯加州的居民讓我們得以瞭解背後的原因。德沃特是自由派,他認為自己的生計會因為大公司的政策而受到威脅。而較為保守的威爾斯則認為,不能維修自己的拖拉機對私有財產構成瞭威脅。這兩派人士聯合起來,將會組成強大的聯盟。(編譯 / 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