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10-04

創業總是浪漫的,生鮮電商的創業則更加浪漫,因為她肩負瞭食品安全的使命,她喚醒瞭我們對食物和美好鄉村的向往。一眨眼,生鮮電商已經有十年的歷史,這期間有無數的創業團隊在重構人與食物的鏈條上揮灑著激情與浪漫,也掙紮於慘淡的現實之中。如今生鮮電商已經是萬億規模的市場,但剩下的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商傢,其他的大都倒下或轉型瞭,生鮮電商也越來越變得像是一門 " 生意 ",那個屬於生鮮電商的羅曼蒂克消亡瞭嗎?

不久前,中糧旗下的我買網準備赴港上市,已經向香港交易所上交瞭初步招股文件,其招股文件顯示,我買網近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 33.35 億人民幣,營收累計 64.28 億人民幣。中糧我買網在此前融資總計 20 多億人民幣。

同樣就在不久前,易果生鮮完成 3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加上之前幾輪,融資總計 70 多億人民幣。

如今的生鮮電商已經離不開這些巨額數字,似乎也淪為巨頭的遊戲,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可曾想,十年前生鮮電商剛剛出現,十幾萬就可以組一個創業團隊,背上單反下鄉,一個人就能開個超級買手淘寶店。那個時候,充滿著創業的激情,充滿著重塑食品安全的熱情,也充滿著美麗鄉村的浪漫幻想。

從最初的激情和浪漫,到如今的巨額數字,那個屬於生鮮電商的羅曼蒂克消亡瞭嗎?

最早一批的生鮮電商出現在 2005-2008 年(易果 2005,和樂康 2008,沱沱工社 2008),筆者有幸成為其中一傢創業團隊的一員。

早期大部分涉足生鮮電商 / 農產品電商的創業者大致都有類似的入行緣由,被當時的食品安全狀況所迫。那時是食品安全問題開始頻發的時期,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毒奶粉、重金屬超標、抗生素超標等等。那個時期,我們第一次從學校畢業後又重新學習瞭元素周期表。

同樣是那個時期,逆都市化潮流開始,很多都市白領下鄉務農創業,即可以逃離都市的亞健康生活,又可以產出安全的農產品。

就這樣,有生產,有銷售,借助互聯網,生鮮電商 / 農產品電商開始發展起來。

" 農人網 " 是早期的農產品電商之一,其網站的標語 " 讓我們一起重建人與食物的親密關系 ",字裡行間滿是文藝氣息。早期農人網的團隊曾經做個幾個很漂亮的案例,他們做的農人故事讓往常枯燥和 " 土氣 " 的農業變得有趣和親切。

然而,生鮮電商創業者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卻比想象中的多很多。

農人網在成功的運作瞭幾款農產品幹貨之後,就止步不前瞭。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幹貨類的成功太容易被復制,文藝的團隊拼不過暴力營銷的團隊。而他們也涉足過一些生鮮產品,但是在那個時期生鮮冷鏈及倉儲太過落後,試水幾款水果後就鎩羽而歸。剛剛勾起人與食物之間的曖昧關系很快敗給瞭現實。

從田頭到餐桌

壹畝田(2008)和多利農場(2005)是兩個成立較早的自有基地的農莊 + 直營電商。這兩傢都在上海,在崇明和浦東有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有機蔬菜,銷售模式采用會員直營模式,客戶的訂單也是從農場直接發快遞或者農場的配送車直接配送到客戶傢裡。這種直接從田頭到餐桌的模式縮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讓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能更直接更快的到達消費者的餐桌。

但是這種看起來很美的模式依然無法解決電商中最難搞的蔬菜。蔬菜,在我的餐飲結構中占的比例並不重要,這決定瞭我們不會在蔬菜上花太多的錢。而蔬菜的倉儲、包裝和運輸又是成本最高的農產品。蔬菜 90% 左右的都是水分,而且非常不易保鮮,一公斤蔬菜的包裝運輸成本通常不少於 10 元。這些還沒有算上各種損耗。

迫於資金周轉壓力,壹畝田被納入光明集團旗下,而多利農莊則 " 聯姻 " 平安。

顛覆菜場,解決農產品滯銷

既然從田頭到餐桌不易,那就顛覆菜市場和批發商!何況還可以解決農產品滯銷。

每年我們都能看到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幾毛錢一斤的大白菜爛在地裡沒人要,而城裡的老百姓卻為菜價飛漲叫苦。為何?可惡的中間商啊!錢都被層層的中間商給賺去瞭。那何不用電商來代替傳統渠道呢?於是一批顛覆菜市場的創業者走在瞭創業的路上。

優菜網是最早一批涉足大眾蔬菜的電商。網上菜市場聽著很好,一旦運營起來,那是分分鐘被大白菜玩死。今天賣不出去的菜第二天就不能賣瞭,這損耗可大瞭去瞭。一個客戶的訂單裡有雞蛋、黃瓜和冷凍肋排,看似一個定單,實則三個訂單,包裝,運費一點都不能省。

優菜網很快就倒下去瞭。蔬菜是電商的雷區,真是一點不假,後來倒下的還有小農女和青年菜君等等。

如今,依然奮鬥在大眾蔬菜電商市場的僅剩下食行生鮮和我廚,而這兩傢至今仍未盈利。

傢鄉的美味

當返鄉或鄉村旅遊吃到正宗農傢菜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熟悉的話語 " 哇,原來韭菜炒蛋這麼香啊 "" 原來豬肉不加香料也可以燒的這麼香 "" 這才是雞肉應有的味道 "……

鑒於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產狀況和食品流通體系,在城市餐桌上的農產品已經失去農產品本身應有的味道。於是便有很多創業者希望借助電商把傢鄉的美味再現到都市的餐桌。

鄉村農產品電商基本有三類:" 身份證類 "," 文藝類 " 和 " 運營類 "。

身份證類:大都是農戶或者電腦水平有限的返鄉創業者自己經營一個淘寶 C 店。這類店鋪裝修 " 質樸 ",產品的展示圖片往往是自己手持身份證親自上陣,通過這個打造一種可靠的感覺。在淘寶上曾經有過一大批這樣的店鋪,也有幾個銷量做的不錯的,但是後來都慢慢消失瞭。

文藝類:很多文藝青年應該知道南食召、不二食堂、手植記、夢溪食記這些小而美的店鋪吧?這類店鋪的經營者大都是文藝青年或媒體人,他們擅長撲捉大眾需求,又能夠對產品和店鋪進行精美的設計。這類店鋪也曾火極一時,成為業界模仿的標桿,但是如今大都銷聲匿跡。

運營類:這類都是專業電商人搞的,他們擅長電商的運營卻疏於農產業及農業的常識,雖然能夠打造爆款,但是往往因為損耗賠款等而極少盈利。知名電商媒體人魯振旺也曾創辦搶鮮購農產品電商,但是鎩羽而歸。

這三類農特產電商的消亡雖然有各自不同的願意,但是核心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小農模式在被 " 鄉愁情節 "" 逆城鎮化 " 和 " 食品安全焦慮 " 三股思潮消費後失去瞭在現代商業社會最後的價值。

小團隊的宿命

也有一些生鮮電商小團隊把目光放到進口的標準化產品上。筆者在做生鮮電商的時候曾經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一個夫妻店的小團隊,這個小團隊主要做進口牛奶電商。

比起蔬果和肉禽蛋,進口牛奶品質穩定,產品標準化而且常溫奶有一定的保質期,而且客單價也高,除瞭發快遞麻煩一點,其他都很適合做電商。那個時候也是國內牛奶不斷爆出食品安全醜聞的時候,因此網上進口牛奶銷量不斷攀升。

淘寶是各個進口牛奶電商的主要銷售平臺之一。當時幾個爆款進口牛奶的排名靠前的,除瞭我們公司外,那個夫妻店的小團隊也經常能排到前三。他們因為團隊小,運營成本底,而且隻做幾個爆款,運營效率也高,不用 ERP 系統,一個記事本足以,靠低價走量,隻要肯吃苦,照樣收入不菲。

可是,同樣是好景不長,隨著進口牛奶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商傢入場,小團隊即便運營效率再高,也比不上體量大出數百倍的規模優勢。如今,如果你在淘寶搜索進口牛奶,銷量前十的清一色的是天貓超市,小團隊已經徹底消失。

浪漫還在嗎?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在最初興起時都是千姿百態,創業者充滿激情,浪漫的想法和創新的模式不斷迸發出來,這些想法和模式同現有的社會結構和商業規則不斷碰撞和摩擦,然後達到一個階段理性。

來源:億歐

作者:鄭倫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