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好萊塢也有金九銀十?

10-02

隻要是好萊塢的影迷,很難不註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種種對於來年奧斯卡的預測、對於種子選手的評介的文章,從九月開始慢慢地見諸於報端和各種媒體平臺。

換而言之,頒獎季實實在在地從九月開始——雖然從九月到奧斯卡舉辦的 3 月,足足有 5 個月時間,但是人們依舊樂此不疲地在這小半年的時間裡,不停地分析、猜測、估計奧斯卡的提名名單和最終結果。甚至連博彩公司都沒有閑著,從九月開始,他們就為各種影片和電影人開出賠率,以期大賺一筆。

那麼,誰能說清楚,為什麼 3 月的奧斯卡,從九月就開始瞭預熱和競爭呢?

首先是暑期檔的結束,那些承擔著電影公司一年 " 盈利計劃 " 的影片上映結束。這就意味著,制片方的賺錢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剩下來的事情,就是推出幾部好片,賺一些口碑和獎項瞭。諸多電影公司都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裡上映精心炮制的藝術性偏強,商業味偏弱的影片。

當然,商業味偏弱,絕不意味著商業性為零。像是在 2013 年 10 月上映的《地心引力》,不僅在奧斯卡上斬獲頗豐,也在北美拿到瞭 2.7 億美元的票房。

《地心引力》

這樣的影片推向市場,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口碑發酵的過程。所以,下半年的各種電影節、各種影展,成為瞭絕佳的讓影片獲得 " 曝光率 " 的機會。

9 月份的威尼斯電影節,是所有頒獎季影片的 " 前哨站 "。能不能進入威尼斯的主競賽單元,這個要看威尼斯選片人的口味和喜好。不過,展映單元、地平線單元,都是很合適的展示場所。如果能得到開幕影片的 " 殊榮 ",那就再美妙不過瞭。

今年的威尼斯,就選擇瞭亞歷山大 · 佩恩的《縮身》作為開幕片。相比較冷門小眾的歐洲參賽片,擁有馬特 · 達蒙這種明星的《縮身》,獲得瞭更高的曝光率和關註度。假若沒有能進入威尼斯這種級別的電影節,那麼次一等的多倫多和特柳賴德電影節,甚至是裡約國際電影節、蘇黎世、貝魯特電影節,都是不錯的選擇。

《縮身》

還是以《地心引力》為例。這部電影從 8 月底到 10 月,一共參加瞭威尼斯、多倫多、特柳賴德、聖塞巴斯蒂安、裡約、蘇黎世、貝魯特、倫敦、尼斯、芬蘭的 Night Visions 等等電影節和影展。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共有十餘次。

隨著曝光度的不斷提升,影評、解讀、幕後、分析的文章不斷增多。影片口碑得到瞭長時間的發酵。這就營造瞭一種 " 轟炸式宣傳 " 的效果。直到來年的三月,人們腦海裡對於影片已經有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隻要提及頒獎季,《地心引力》四個字就會自動蹦出。加上影片實際水平尚可,所以獲獎,也是理所當然。

電影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影片接受影評人和影迷的檢閱,好讓制片方在真正的業內人士投票之前,對旗下影片做出調整。銷聲也好、匿跡也罷,這都是獎項的運作和操作,與影片的實際水準,並不直接相關。

這幾年最著名的例子,是保羅 · 托馬斯 · 安德森的《大師》。原本,這部在威尼斯拿到瞭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三個重要獎項的影片,是韋恩斯坦公司當年的力作。但影片過於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和形而上的故事,讓北美影評人對其敬而遠之。所以,到瞭頒獎季,《大師》幾乎全面銷聲匿跡,最終隻拿到瞭與 " 威尼斯獲獎片 " 並不相稱的三個奧斯卡提名。

《大師》

去年斯科塞斯的《沉默》也是一樣。12 月 23 日的點映日期,就是沖著奧斯卡而來的。可考慮到故事的久遠、地域的差異以及宗教的緣故,派拉蒙公司在隨後的頒獎季裡主推《藩籬》為種子選手,《沉默》被迫 " 沉默 "。

2013 年,韋恩斯坦公司有兩部很不錯的影片上映:《曼德拉》和《菲洛梅娜》。在起先,韋恩斯坦是主推《曼德拉》的。畢竟偉人傳記片,是奧斯卡的最愛。可是在隨後的多倫多,觀眾對這兩部電影的反應,卻截然相反。本不被看好的《菲洛梅娜》占據瞭先機。最後,韋恩斯坦改變瞭 " 沖奧策略 ",讓《菲洛梅娜》作為種子選手參賽

——這一切轉變,這一切計劃調整,都發生在九月的幾次影展之後。

《菲洛梅娜》

根據媒體的統計,70-80% 的奧斯卡種子選手,都會選擇將自己的 " 首秀 " 放在九月的各種影展之上。雖然在影展上亮相,但這並不意味著影片很快就會上映。大部分片商的策略是,讓影片在 9 月和是 10 月的兩個月時間內,不斷地參加影展,不斷地公佈評論,制造輿論和熱度。

隨後偃旗息鼓一個月,再在 12 月中進行點映,以獲得參加奧斯卡的資格,並最終在聖誕到來年的 1 月正式上映。在這段時間內,發行方會不斷地公佈電影的物料、訪談。這麼一來,一部電影的 " 上映前 " 的 " 預熱 " 時間,就能長達 4 個月。

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發酵之後,人們的胃口和熱情,都已經被最大化瞭。這個時間點再上映,往往能獲得生物學上 " 補償生長 " 的效應(補償生長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營養限制後 , 哺乳動物和鳥類表現出的與年齡有關的一段快速生長發育時期)。

雖然 9 月到翌年 3 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一切的征途,都是從 9 月的首秀,或者說全球首映開始的。獎項運作,搏獎策略,在這兩個月時間內,都可以調整。片方還可以根據口碑與觀眾喜好,來決定影片參加什麼獎項的評選——所以,金九銀十的說法,在好萊塢一樣適用。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