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名老農自辦寨風傢訓講習堂 自稱是三國時期劉備後裔

10-01

" 講道理,守法紀;好品德,終不棄;見長輩,先稱呼;道若窄,禮讓邊 ……"9 月 29 日,貴州天柱縣坌處鎮臥龍谷苗寨風雨橋上,隨著一長袍老翁的領誦,30 位身著古代書童服飾的小孩,也跟著誦讀起來。旁邊一塊活動木板上,寫有一排陰刻文字 ---- 臥龍谷寨風傢訓講習堂。

臥龍谷苗寨九成寨民均姓劉,有資料記載說他們是三國時期劉備的後裔,千多年前遷徙至此,入鄉隨俗改為苗族,文化底蘊厚實,民風淳厚古樸,是遠近聞名的 " 文人寨 ",存有已建幾百年的 " 惜字爐 ",祖先還定下規矩:寫過字的紙張,不得亂扔,須拿到爐裡燒掉,否則有辱斯文先賢怪罪。該寨至今仍延續著 " 講三國、評水滸 " 等傳統節慶習俗。

年過六旬的劉純先、劉德文、劉德高,是村中德高望重的寨老,而且幼時熟讀古書,被寨人奉為秀才。近年來,他們見到一些年輕人染上好逸惡勞、漠視禮儀等陋習,十分憂慮,思來想去,打算借重祖先千百年的方法,運用傢規傢訓等教化後人走正道,永葆優良寨風傢風。倡議一出,立即得到瞭村中在外工作人士 40 多人積極響應,出主意,捐資捐物,建微信交流群。

今年以來,他們利用農閑時間,收集傳統寨風、傢風、傢訓的好故事,自行編制瞭《臥龍谷寨風傢訓三字經》、《臥龍谷寨歌》、《臥龍谷山歌》等鄉土讀物十餘篇,在村中發放和宣講,今夏又在本寨外出成功人士資助下,自發創辦瞭寨風傢訓講習堂。

9 月 2 日,星期六,講習堂第一節課在寨中風雨橋舉行,傢長們將 30 名幼童送來,其中最大的 13 歲,最小的 5 歲。兒童穿上熱心人士捐贈的書童服,戴上古代頭巾,手捧竹簡,竹簡上是鐫刻的三字經。" 領誦先生 " 則是寨老劉德文,他也是一副古代裝束,也手捧三字經,念誦一句,幼童們跟讀一句,然後再互動式問答,一字一句地講解。

學堂一般在周末開講,有時晚間也上課。為瞭擴展效果,講習堂 " 先生 " 們常將學員帶到風雨橋、" 惜字爐 "、祠堂、祠牌樓等場所,誦讀寨規傢規,緬懷本寨歷史,講述先賢忠孝節義故事,讓幼童們在瞭解鄉愁的同時,聆聽傢風好故事,接受傳統文化和優良寨風的教育,懂得今後該怎樣做人、人生路該怎樣走,並懂得仁義禮智信和孝道等核心價值觀,將 " 孝老敬老是傳統,老人面前謙為人,人人都有十八歲,轉眼又是白發人 " 等寨歌牢記心底。

由於《寨風傢訓三字經》等講習堂教材,均是本地寨老所寫,貼近生活接地氣,帶有泥土氣息露珠味,許多成年人也被吸引,趕來講習堂聆聽或跟著誦讀。

近一個月來,該講習堂已講課 5 場,培訓幼童 30 多名,受教育群眾 280 人次。村民告訴筆者,自寨風傢規講習堂創辦以來,臥龍谷寨風有瞭進一步好轉,村民們尊老愛幼、友善互助的現象更多瞭,為蠅頭小利扯皮的事情更少瞭,青少年好學上進的更多瞭。

村委會副主任潘榮春說,全村 9 月份僅發生糾紛 1 例,比去年同期減少 2 例,並全部達成瞭和解;拾金不昧、扶危濟困等好人好事湧現 20 多起,同比增加一倍多。

目前,該寨傢傢戶戶均掛有寫著自傢祖訓的傢規傢風牌,成為全省首個村民自發 " 戶戶亮傢風 " 的山寨。

金可文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如雄

責編 小曾曾

編審 蒲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