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旅途哭鬧好尷尬?過來人走心支招,教你搞定熊孩子

10-01

作者丨粒粒媽媽

隻要當媽的,大概都有這樣的體驗:帶娃兒出去浪雖然是件開心事,但出門在外總是有很多變數,尤其小孩子,如果是長途旅行,想讓他一直安安靜靜、不哭鬧,難度系數還真不是一般的高啊!

想起之前的旅行,粒粒不止一次被後座的熊孩子抓頭發、睡著瞭被踢座位踢醒……

正好前幾天看到一個報道:在寧波飛西安航班的頭等艙上,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坐飛機,因為怕女兒會打擾到身邊乘客,給頭等艙的每個人都發瞭一份禮物,包括耳塞、糖果,還附上瞭下面的卡片——

帶娃兒出門,做爸媽的我們,誰都不希望自傢娃哭鬧不止、成為別人眼裡的 " 熊孩子 ";但同時也希望萬一孩子有不適或心情煩躁而哭鬧時,能得到別人的理解。

作為一位寶媽,不管功課做得多足,我還是經歷過好幾次娃兒折騰的鬧心旅程。幸好經過一次次積攢的經驗,現在基本每次都能做到愉快出行,今天就跟大傢分享一些過來人經驗,希望大傢有所啟發!

先說帶孩子出行前,最好先做到這一點:排除孩子身體上的不適。孩子是最終於自己身體感受的,哪裡不舒服都可能導致 " 小宇宙 " 的爆發。

所以在出行前和旅途中,都要時不時觀察下孩子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給孩子補充適量的水分和食物、穿合適的衣物、註意有沒有暈車癥狀等等。還要提前和孩子談論即將到來的旅行。

但是,這隻能算是基本的,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長途旅行都是特別的經歷:他們可能覺得激動、興奮,也可能恐懼、無措,而這些情緒都可能導致他們無法 " 正常 " 表現。

所以粒粒媽還有 4 招,來幫你 " 助攻 " 和娃兒的共同旅行——

跟身邊的乘客提前熟絡

都說 " 伸手不打笑臉人 ",話糙理不糙。

當我們帶孩子上車後,不妨主動跟周圍的人打下招呼,不僅能在旅途中認識新朋友,更重要的是:在必要時能請求他們的幫助;萬一孩子狀態不好,對方也更容易容忍。

平時不善於跟陌生人打招呼的,用孩子作為一個撬動點,也更自然;小朋友往往是人際關系的 " 破冰先鋒 ";如果身邊正好有其他小朋友,可以讓孩子們先認識,然後和傢長聊一聊。

如果身邊的人好相處,可以請他們幫些小忙,遞個包什麼的,之後進入攀談就比較容易;如果身邊人一直冷酷臉,那就不用太主動瞭。

不過如果之後孩子吵鬧,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實際是說給旁人聽的):" 叔叔 / 阿姨在休息哦,我們要安靜一點。" 起碼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尊重他們的,我們知道給你們帶來瞭幹擾,也在努力不打擾。

準備有意思的玩具零食和小遊戲

在陌生的車廂或機艙裡,孩子過瞭最初的新鮮勁,通常都需要平時自己喜歡的玩具,我們可以根據旅途的時間長度,選擇不同的玩具來搭配。

這是非常個性化的選擇,一定要根據自己娃兒的喜好來決定。唯一要註意的是:不要帶太多,或者太大的東西。玩具太雜會七零八落,太大的根本施展不開。

個人經驗來看,最合適的尺寸大概是,能把玩具裝進一個 A4 文件夾的樣子,可以方便放在座位後的袋子裡。

粒粒以前上網給孩子買過手工包,因為女兒在幼兒園學瞭不少手工,但像剪刀之類的不安全,所以準備都是折紙類手工,折好瞭還能用成品跟孩子一起玩(ai)個(yan)小遊戲 ~

適當使用電子產品

如果上面的遊戲都玩膩瞭,我們隻能擺出 " 終極大殺器 " ——電子產品瞭。雖然平時我們不建議經常給孩子電子產品,但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準備好合適的遊戲或動畫片,讓孩子在旅途中玩玩也是 OK 噠 ~

不過要註意好:讓孩子適當休息下眼睛。比如可以用喝水、吃東西、逗娃兒看看窗外等相對溫和的方法," 打斷 " 一下孩子。

調整自己的心態

說瞭這麼多,其實在我們已經盡力做好一切預防工作後,最重要的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好好享受旅途。

以前我就發現,孩子在傢都很配合,但一到公共場合就各種 zuo。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是——

我每次出門就特別緊張、小心翼翼。孩子稍微有一點哭鬧的苗頭,我就恨不得馬上把苗頭扼殺在搖籃中,一舉一動都充滿緊張感。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我緊繃的狀態會讓她感覺到古怪、不解和壓力,自然也很難心平氣和。

不管功課做得多足,帶上娃兒的旅途總是多變數的。但是在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做好自己能做的,娃兒鬧瞭,禮貌地跟乘客道個歉,然後接受這次旅途並不愉快的事實;

隨著我們積攢的經驗越來越多,旅程也會慢慢變得越來越輕松愉快。如果我們一直神經緊繃,遇到不愉快的經歷,就失去帶孩子出門的欲望,那麼我們永遠也學不會 " 怎樣和孩子在旅途中愉快相處 "。

和孩子出行,你都有過哪些特別的經歷呢?如果有其他出行妙招,也可以跟大傢分享下哦!

▷作者:粒粒媽媽,傢有 5 歲小棉襖,為瞭更好養育孩子日夜苦心鉆研、廢寢忘食,最後把自己折騰成瞭育兒達人。今日頭條億萬自媒體、UC 萬元量子計劃獎金連續獲獎得主,搜狐母嬰金牌作者。

在這裡,粒粒媽媽每天和你說說媽媽們關心的那些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