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各黨派對華都友好?因為越來越瞭解

09-30

【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早已落下帷幕,現任總理默克爾帶領聯盟黨繼續保持第一位置,但支持度大幅下滑。等待默克爾的是艱難的、將歷經數月的政府組閣。

國際分析傢們都在為德國政府的前途而憂心,都在說德國已經變成瞭另一番模樣。它給德國帶來瞭一項挑戰,而最終迎接挑戰的是民主制度。從全世界范圍的比較來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德國會成功應對這項挑戰。

中國也在靜觀德國大選後的變化。畢竟作為歐盟的火車頭,德國的走向非常重要。在前不久德國的一個民調中,赫然出現瞭 " 德國政壇各黨的中國立場 " 這個小欄目。這說明,德國媒體也比較重視中國的關切。

這個調查顯示,德國各黨派對華還都算友好。再仔細看看,這些對華友好的黨魁和代表,都與中國有著不同程度的交集和淵源。

這就好理解瞭。我所采訪過的歐洲朋友,無論是政客還是商人,還是普通民眾,隻要去過中國幾次,哪怕隻有三兩次,對中國就不會再有偏見。歐洲人掛在嘴邊的人權自由啦,統統都不再提瞭。

我們看看德國政黨的這幾個黨魁、代表為什麼放棄瞭對中國的偏見,開始變得 " 親華 "。

聯盟黨(基民盟 / 基社盟)的默克爾絕對是一個樣板。默克爾 2005 年上臺,2007 年會見達賴,一時間成為歐洲對華搞價值觀外交的代表性人物。中德關系一度因此緊張,波及兩國經濟合作。

但默克爾很快修正瞭自己的方向,在之後的幾年逐漸成為穩定發展歐中關系、超越價值觀分歧推動雙方合作的代表性領導人。默克爾在位的這些年完成瞭對華關系戰略定位的一個大轉變,可以說為自己的聯盟國和整個歐洲提供瞭思考和經驗。

讓默克爾對中國態度發生轉變的,僅僅是為瞭貿易訂單、經濟合作麼?這雖然是重要原因,但並不是全部。需要與中國經濟合作的國傢太多瞭,為什麼隻有德國等幾個國傢完成瞭對華戰略定位的轉變?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默克爾通過 7 年 10 次的中國之行,瞭解瞭中國。《明鏡》周刊去年曾以 " 默克爾對中國越來越迷戀 " 為題,介紹瞭默克爾對中國態度的轉變。文章認為,默克爾努力瞭解中國,關註中國的發展和變化,她對中國 " 越瞭解,越迷戀 "。

默克爾瞭解中國,不僅是走走紅毯,吃吃國宴,而是想辦法走進中國城市,與城市的領導者及市民聊天,甚至還跟中國廚師學會瞭宮保雞丁。我認為,這些不是默克爾在作秀,她是真的想瞭解中國。正是瞭解博大而復雜的中國,她才消除瞭原來那些對中國 " 膚淺 " 的偏見。

默克爾成都學做宮保雞丁(圖 / 人民網)

在默克爾的競選綱領中,有這樣的表述:數字化時代為德國提供瞭新的機遇,將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全新的就業機會;互聯網商務正為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但是主要的電商平臺卻來自美國以及中國。聯盟黨競選綱領強調,歐洲以及德國必須在該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致力於打造屬於德國的數字化交通、數字化醫療平臺,並推動其走向世界。從中可以看出,中德的電子商務合作,又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據統計,在西方國傢首腦中,總體上,德法領導人來華次數較英美多,其中德國總理訪華頻率最高。在訪華期間,領導人最常去的兩個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幾乎是每次來訪必去,其次是西安、廣州。這也是近年來中德、中法關系穩健發展的原因之一吧。

在德國政壇,不要以為默克爾是最厲害的 " 知華派 ",大選中橫空出現的德國選項黨 ( AfD ) 的威德爾一下子蓋住瞭默克爾的風頭。威德爾曾在中國工作過 6 年,她的博士論文題目也與中國有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對而言,默克爾的 " 宮保雞丁 " 就差瞭點意思。

威德爾十多年前在拜羅伊特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畢業後先是在高盛、安聯等國集團工作。隨後,她還在中國工作過整整 6 年,供職於中國銀行。她參加競選時,威德爾提到瞭她的中國經歷。《經濟周刊》認為,威德爾對中國的態度最能夠反映此前一直較低調的她的政治立場。威德爾在黨代會上說,德國能夠從當今的中國學到許多東西,中國是一個極其具有活力的國傢,那裡所有人都想著向前沖,每個人都在幹活。在那裡,有著非常強大的進取精神。然後,她還借中國抨擊瞭一下當今德國的難民政策:" 中國人認為,邊境安全是最重要的。"

威德爾(圖 / 德新社)

威德爾於 2011 年完成瞭她的博士論文,獲得瞭拜羅伊特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退休金制度:序理論視角下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改革方案 "。她不僅深入瞭解中國,而且還對中國的一些領域的發展提出瞭自己的看法。威德爾的導師是以研究公共衛生政策而知名的經濟學傢奧伯蘭德教授,他也是推崇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之芝加哥經濟學派的重要支持者。奧伯蘭德最重要的學術觀點就是:市場機制能夠奏效,但是市場也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機構。這與中國對待市場機制的態度幾乎如出一轍。

威德爾在中國工作 6 年,而且是在中國的金融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在基層,但從她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她已經非常瞭解中國:中國的發展靠的是自身的活力,是每個中國人的勤奮和進取,而不是西方專傢、媒體所臆想的貿易保護、經濟封閉等。

《法蘭克福匯報》今年 3 月曾報道瞭威德爾與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兩名外交官的一次會面,該報記者也參加瞭這次談話。這名記者註意到,威德爾與中國外交官在柏林市中心一咖啡館的此次會面,雙方不時用流利的中文交談。他透露:38 歲的威德爾對中國外交官講瞭許多強調中國在當今世界重要地位的話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威德爾關於中國的評論,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個讓世界都感到不安的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選項黨代表,憑借自己與中國的特殊關系和感情,也許會給中德關系帶來不一樣的驚喜。當然瞭,黨派都有其自身的利益,但我們至少要相信威德爾不會給中國制造麻煩吧。

第二大黨社民黨獲二戰以來最差成績。選後德國電視一臺和二臺馬上詢問,社民黨領袖舒爾茨是否該走人?作為當今德國最為古老的政黨,社民黨是由卡爾 · 馬克思於 1875 年參與創建的;至今作為黨產對外運營開放的特裡爾的馬克思故居博物館,也對共產黨執政下的中國民眾有著不小的親和力。

但是,這層 " 親戚關系 ",並不能阻止該黨高層人物對中國 " 開炮 "。就在今年 8 月,社民黨籍的德國副總理加佈裡爾 ( Sigmar Gabriel ) 在一次演講中敦促中國 " 不要試圖分化歐洲 "。雖然個別黨員的觀點不能代表這個黨派,但是,我們顯然不能希望馬克思還能繼續對這個黨派產生影響。

德國社民黨黨主席舒爾茨在任歐洲議會主席期間,曾經與中國高層有過多次互動,舒爾茨甚至與習近平進行過促膝長談。他還向習近平表示,德國重視中國在當今國際事務中作用。德國社會民主黨幾十年來致力於發展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推進德中友好合作。社會民主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新形勢下,社會民主黨願加強同中國共產黨交流,為推動德中兩國關系發展作出貢獻。

習近平會見舒爾茨(圖 / 央視新聞)

如果我們認為他上面的表述是出於禮儀的話,那麼社民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到中國就應該是其真實的想法:歐洲、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都對世界和平、全球反恐承擔有共同的責任,因此,要加強國際安全,必須促進政府間談話、民眾間交流以及南北合作。此外,社民黨還提到瞭同世界各國一道全力推動《巴黎氣候協議》的實施,該黨也認為中國是推動這個協議的重要力量。

德國廣播電臺網站不久前刊發瞭該臺采訪德國綠黨政治傢於爾根 · 特裡廷的文章《我們在這個世界必須與不同政權相處》。文章說,於爾根 · 特裡廷贊成德國與中國深化夥伴關系。雖然價值觀存在不同,但在氣候變化和部分貿易政策方面雙方仍有利益重疊。在一個變得多極化的世界,人們必須尋找聯盟夥伴。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德國可以向中國學習。與此同時,美國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背離瞭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德國未來將必須與存在巨大差異的政權相處。特裡廷多次訪問中國,他表示 " 我瞭解中國 "。

大選前,綠黨的新聞發言人向媒體提供瞭一份長達 10 頁的黨團決議文件,其標題就是 " 對華政策:攜手中國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機遇以及利益沖突 "。決議指出:經濟迅速增長的中國願意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這對於全世界都是契機。

德國綠黨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多次攻擊中國的人權和言論自由。但願這個黨派中,能有越來越多瞭解中國的黨員。

左翼黨脫胎於前東德的共產主義政黨。2014 年的黨代會上,左翼黨祭出瞭共產主義的老祖宗馬克思,主打社會公正議題。大選期間,該黨發言人表示,德國左翼黨近年來一直和中國共產黨有著密切交流,同時也密切關註著中國各領域的發展動向。左翼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到瞭當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減少軍火貿易、在全球范圍內促進社會公正、加強國際法的作用、促進全球人權的進步。這與中國的外交政策遙相呼應。

正如歐洲媒體所言,不論默克爾挑選瞭何種聯合夥伴,德國將繼續是歐盟的最重要國傢、最重要經濟體、政治上的 " 穩定器 "。而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歐盟。

我們知道,雖然經貿合作對兩個國傢的關系至關重要,但最終決定兩國關系的,卻常常是 " 意識形態 "。中德、中法關系,都曾經因此發生過波折。改變歐洲各國各黨派針對中國的 " 意識形態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正在通過對中國瞭解的不斷深入,改變固有的觀念。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