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北京 10 月 2 日電(記者李鵬)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近日表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按計劃,全面開展系泊試驗,相關工作進展順利。首艘國產航母從開建到下水,比國外同類型航母建造周期縮短近一半。有媒體預測,首艘國產航母很可能早於原定計劃,2018 年年底前就能加入中國海軍。
那麼,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要再過幾道坎?
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陳虎將為您深入解析。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資料圖
4 月 26 號,首艘國產航母成功下水,9 月份,全面開展系泊試驗,未來還要進行海上試驗,軍事觀察員陳虎指出,航母要形成規模戰鬥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陳虎:這個地方提到瞭一個概念,就是規模戰鬥力,怎麼樣算是規模戰鬥力?按照一般的標準來衡量,起碼是三艘航母,這三艘航母可以保證多種的需要。比如說如果一艘進廠大修,至少還有兩艘可用,既可以應對兩個方向的作戰使用,也可以兩者合一,形成一個雙航母戰鬥群,在主要的或者是重要的作戰方向,形成一定的兵力優勢。當然有人說,我們國產航母都很新,離入廠大修還有不少的時間,這樣兩艘是不是也夠瞭呢?如果是加上我們現在的試驗訓練艦,遼寧艦的話,那麼除瞭遼寧號之外,兩艘戰鬥航母應該也可以達到規模戰鬥力的一個底線標準。
遼寧艦資料圖
軍事專傢陳虎認為,中國航母要形成規模戰鬥力,首先要解決艦載機的問題。
陳虎:大傢說艦載機我們現在都已經解決瞭,但是實際上這裡頭至少還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四代艦載機的問題,因為如果時間向前前推的話,再過三五年,我們周邊四代機的數量,應該已經形成規模戰鬥力瞭。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航母艦載機,如果不能實現四代艦載機上艦的話,那麼可能在艦載機的作戰性能和質量上,就可能和對手形成一個代差。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一個規模產能的問題,如果大傢算一筆賬就會發現,三艘航母,如果按照正常的配置,而且保證艦上的艦載機滿員,同時岸上有相應的同等數量的備份戰機。這樣一來大傢可以算一筆賬,三艘航母的話,大概需要 200 架艦載機。那麼,200 架艦載戰鬥機,如果要形成這樣的規模,對產能就有一個要求,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挑戰。當然,艦載機這個坎還要解決或者說攻克一些特型艦載機的問題,比如說固定機翼的反潛巡邏機,比如說電子戰飛機等等一些艦載特種飛機。
遼寧艦航母編隊訓練
軍事專傢陳虎指出有瞭航母,有瞭艦載機,中國航母要形成規模戰鬥力還需要再過兩道坎。
陳虎:第二個坎就應該是人的坎。很多人會認為人力資源對於中國軍隊來說不存在障礙,但是對於航母來說,不光艦載機飛行員,艦上的操作人員,這個數量可能就會更大。如果說三艘航母的話,整個的這個人員數量的規模,應該在千人以上的量級,這些人員的培養周期,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問題。第三道坎,就是一個戰術運用的問題。航母的戰術課目應該包括很多的內容,防空、反潛、反艦、護航,編隊的作戰形式在不同環境下,不同編隊的這樣一個作戰樣式,等等這些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形成一整套可行的、可靠的這樣一個戰術運用方式。這應該是第三道坎。不管是艦載機,不管是人員還是戰術,對我們現在都不應該形成一個制約性的障礙。假以時日這些坎我們都過得去,但是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另一個因素,就是時間因素。這就是形成規模戰鬥力需要多長的時間?如果說用一個十年、八年,所有的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但是如果在五年之內快速形成這樣的一個規模戰鬥力,我們就會發現這三道坎克服起來的難度或者說邁過去的難度都不會小。看來,中國航母要想快速形成規模戰鬥力,我們還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國防時空》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新聞綜合類節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 6:00-6:30 周六日 6:15-6:30 ; 播出頻率:中國之聲北京地區 FM106.1;新聞郵箱:[email protected] 和 [email protected])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消息來源:CNR 國防時空
本期編審:孫 利
責任編輯:李 鵬、歐亞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