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能潛多深?曾潛水下 230 米發生巨響漏水變形

10-01

上世紀 60 年代至 80 年代,是人類歷史上核潛艇發展的黃金 30 年,在這個美蘇爭奪全球霸權的時代,核潛艇作為 " 二次核打擊能力 " 的核心擔當瞭戰略核力量中堅,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兩國都不遺餘力、不惜代價地在核潛艇建造方面展開瞭針鋒相對同時也近乎瘋狂的競爭,美蘇兩國先後發展瞭四代十多個型號核潛艇,並建造瞭二百多艘核潛艇,開創瞭人類歷史上一種武器進化速度的世界紀錄。

當時,航行速度最快、下潛深度最大、排水量最大、攜帶核導彈數量最多、核彈頭數量最多、續航能力最強等世界紀錄都是那個時代創造的。而當時的前蘇聯海軍在大力發展核潛艇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探索核潛艇的新用途,不斷更新核潛艇的設計思路,其中 685 型大潛深試驗核潛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謂大潛深試驗,簡單地說就是看看核潛艇到底可以潛到多深的海底。

685 型核潛艇(北約稱之為 " 麥克 " 級)的主要任務一是進行一些重大技術的試驗和驗證,二是對敵方核潛艇進行探測、監視和長期跟蹤,阻止和打擊敵方航母機動部隊及大型水面艦艇,破壞敵海上交通線等。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此之前的前蘇聯核潛艇在噪音控制上處於劣勢,為瞭扭轉這種情況,前蘇聯將核潛艇的大潛深和高航速作為破解前蘇聯核潛艇技術困局的一個方案。

但美國由於掌握降噪技術的優勢,雖然也很重視大潛深,但並沒有 " 病態 " 到要制造全鈦合金的核潛艇,除此之外,685 型核潛艇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用途,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作為北方艦隊的水下指揮部。因為 685 型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為 1250 米,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傢的核潛艇,685 型核潛艇成為名副其實的超大潛深核潛艇,但這艘潛艇耐壓殼體全部用鈦合金打造,其造價可以制造幾艘其他型號的攻擊型核潛艇,並不能應用於批產潛艇。

所以即使被敵人的核潛艇發現,也無法對其實施跟蹤和攻擊,至少在美國人研制出 MK50 魚雷之前是這樣的。正是得益於 685 型核潛艇的技術積累,後來的俄軍潛艇最大潛深最起碼都在 600 米上下(" 阿爾法 " 級下潛深度 900 米," 塞拉 " 級下潛深度 750 米),而美軍也不甘落後,大多在 450 至 600 米左右(" 海狼 " 級核潛艇為 600 米)。

眾所周知,核潛艇采用大潛深、超大潛深技術是提高其隱蔽性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現代對潛探測技術的不斷改進完善,核潛艇被探測到的概率不斷增加,除瞭傳統的聲吶探測技術日臻完善外,磁探測技術、熱探測技術、尾跡探測技術、流體內部擾動探測技術、激光探測技術等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核潛艇受到的威脅日趨嚴重。而大潛深技術則能比較有效地應對這些威脅,甚至能有效地規避反潛武器的攻擊。因此,當今世界主要核潛艇大國,都比較重視對核潛艇大潛深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國當然也不會在該領域缺席。

幾年前,在解放軍一篇公開的報道中事跡宣稱,某型潛艇帶著一百多名艇員和參試人員開始向深海潛航試驗,"100 米、150 米、200 米……一切正常。但當潛艇到 230 米時,艇內陸續發出響聲和出現漏水,個別支撐角鋼彎曲 "。最後,當核潛艇最終下潛到 300 米時,艇體不再發出響聲,漏水亦未加劇。指揮人員在確認各艙水密情況良好後,才下令上浮。總體上來說中國核潛艇已經掌握瞭大潛深技術,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最新型的 09IIIB 和 09V 型核潛艇的最大潛深應該在 350 米左右,美軍最新的美國攻擊型核潛艇 " 弗吉尼亞 " 級基本也在 300 至 350 米左右,但總體上與美俄兩國核潛艇還存在一定差距,那麼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

潛艇,特別是核潛艇要做到大潛深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實現核潛艇的大潛深、超大潛深,必須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大關鍵技術,即大潛深材料技術、大潛深結構技術以及大潛深系統相關技術。大潛深潛艇在深海活動,需要承受巨大的海水壓力,潛艇下潛得越深,承受的壓力越大。為保證潛艇不被破壞,對建造潛艇耐壓殼體材料的強度、韌性、塑性、耐疲勞性、耐海水腐蝕性、可焊接性以及工藝性等就提出瞭很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在高強度材料領域接連獲得突破,屈服強度 900MPa 以上的特種鋼技術已經得到應用,但我國在高質量得大直徑殼體焊接領域已經殼體加工方案還存在很大技術差距,需要加快追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