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手機上的 AI 你發現瞭嗎?

09-28

機器學習最早用在搜索,用來做廣告排序;後來頭條出現,把機器學習放到瞭內容推薦上;我們想做的不僅僅是內容推薦,因為音樂、新聞內容推薦這些是很常見的,我們用 AI 去做提升手機體驗的事。

新浪手機 蘇航

在 Flyme 非正式會談上,楊顏的一句話似乎就為 Flyme 系統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指明瞭方向。誠然,今年在手機圈有幾個關鍵詞不得不提," 人工智能 " 和 " 全面屏 " 就是其中最火熱的兩個。

從 16 年開始,Flyme 團隊分出一部分人手研發手機系統中的 One Mind 智能思維引擎,希望通過這顆引擎探索手機上的人工智能。時隔一年,魅族推出瞭基於 Android 的 Flyme 6.2 系統,在這個系統中 One Mind 已經初見成效。

魅族 One Mind 產品負責人譚必文

在 Flyme 非正式會談之後,魅族 One Mind 產品負責人譚必文接受新浪手機的獨傢專訪,聊瞭聊這顆具備人工智能技術的 One Mind 引擎在 Flyme 系統中的作用與未來。

人工智能的載體很多 手機更適合推進

人工智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在許多不同的領域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應用。像今年比較火的智能音箱、自動駕駛、語音助手、機器人,所有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載體。談到手機上的人工智能,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語音助手,因為幾乎所有科技巨頭都研發瞭自己的語音助手,比如蘋果的 Siri、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三星的 Bixby 等等。

智能語音是人工智能在手機上的具體體現之一

也正是因為大傢都在做,讓語音助手成為在手機人工智能領域幾乎無差別的項目。譚必文坦然在人工智能領域裡一些巨頭科技公司已經做的非常好,包括無人駕駛、圖像識別和語音助手,而在手機的人工智能領域,魅族想做一些非手機公司不能做的事情。

" 比如要預測用戶的的某些行為,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床,這類事情基本上隻有手機才能預測到。手機就像一個巨大的傳感器,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它。當我們能預測用戶的行為習慣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能做些什麼,這是我們重點想要發展的 "。

這或許就是手機更適合推進人工智能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譚必文解釋稱,手機上的人工智能容錯率更高一些。他舉瞭個例子,無人駕駛技術雖然更炫酷,但是一旦出現問題會發生車禍,它直接和生命掛鉤,這多少阻礙瞭這項技術的發展。而像語音助手這樣的功能,即使出現一些差錯,識別不準,造成的後果最多是用戶不再使用這個功能瞭,而過一段時間,經過迭代升級用戶發現問題解決瞭也許還會想再嘗試一下。

" 也許手機不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載體,但是手機是更適合推進人工智能的載體 "。

One Mind 在 Flyme 中做瞭一些用戶看不見的事

在 Flyme 非正式會談上,楊顏提到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技術來提升手機的基礎性能和體驗,比如說怎麼樣讓手機不卡,怎麼讓手機更省電。這部分恰恰是用戶不能直觀體驗到的。

" 我們的重點首先是做一些優化手機基礎體驗的事,作為一個手機廠商,這些是它的根基,是最原始的東西。所以我們期待 AI 技術能在這一塊帶來新的想法 "。

那麼 One Mind 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什麼角色呢?在譚必文和他團隊的構想裡,One Mind 會成為像手機大腦一樣的東西,幫助手機做一些決策。舉個例子,在如何讓手機更省電的這部分設定中,One Mind 引擎扮演瞭一次 " 決策者 " 的角色,由它來決定手機的進程是否需要保留,判斷應用在後臺使用網絡是否是一件必要的事;在掌握瞭用戶睡眠習慣之後,One Mind 對後臺的操作也會發生變化,在用戶睡眠的時候,One Mind 要考慮把不常用的進程凍結,讓手機進入類似睡眠的狀態,當用戶醒來時,手機上的一切都恢復正常,以保證不會錯過任何信息。

One Mind 在手機中就決定哪些進程需要保留

如果把 CPU 比作手機的心臟,那麼譚必文希望 One Mind 能夠成為手機中的大腦。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譚必文也有一些擔心。" 進程的管理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如過一個不該被殺死的進程最終被錯誤的 Kill(殺死)掉瞭,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在應用狀態的感知上我們對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

在手機最基層,或者說是系統的底層運用 AI 的技術實現手機性能或體驗上的優化是 One Mind 誕生後做的第一件事。隻不過這件事對於用戶來講是一件很難觸摸到的事情,它隻會默默地影響著系統的運行和體驗。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譚必文的團隊也曾考慮過是否要把這些優化在前端強化,從而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現給用戶。但最終他們的決定是不需要。

One Mind 做得那些看得見的事——清爽通知欄

畢竟,距離 One Mind 誕生已經過瞭一年的時間,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段時間裡,除瞭讓 One Mind 做一些優化層面的事,Flyme 團隊還讓它在用戶面前有所展現。

其中一個明顯的展示是通知欄的通知收納,將不常用的通知收納起來,給通知欄帶來清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已經適應瞭消息繁雜的通知欄,懶得去清理它,就像習慣瞭凌亂的出租屋,也不會感覺怎麼樣。不過,譚必文始終認為機器應該去適應人,而不是人去適應機器。

Flyme 系統通知欄右上角收納瞭不重要的通知

" 我們的內心都是希望清爽的,而不是被迫去習慣 "。於是就有瞭不常用通知收納的想法。在這套操作過程中,One Mind 所做的事是在把通知分類以後,感知用戶的行為習慣,綜合判斷一則通知是否是用戶特別需要的。如果是無關緊要的通知,在 One Mind 加持下的通知欄會把這些通知放到右上角的收納盒中。

One Mind 做得那些看得見的事——遊戲模式 2.0

另一個用戶能接觸到的成果則運用在瞭 Flyme 系統中的遊戲模式 2.0 之中。在 Flyme 6.2 系統中,遊戲模式被升級到 2.0 版本,這個功能也成為 Flyme 的一個重要功能。它會在遊戲中自動開啟,讓用戶在遊戲中即使收到微信、電話、紅包也不用退出遊戲,在遊戲界面中就可以操作。

Flyme 系統中的遊戲模式 2.0

而實現這些功能的前提則是 One Mind 感知用戶打開的是什麼類型的應用。如果是遊戲,OK,我們進入遊戲模式。譚必文坦承要做的類似的事其實不一定需要人工智能,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系統中設置選項,讓用戶自己把需要進入遊戲模式的應用添加進去。" 這是一個最笨的做法,雖然看起來操作很簡單,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講根本不知道這個設置在哪,也看不懂這個設置是做什麼的 "。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類似這種手動設置的方式是不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去操作,甚至懶得去操作。這意味著遊戲模式將僅有一小部分用戶去使用。" 如果一個設定做好以後,隻能服務於一小部分的人,那麼這件事可以說是沒有做好 "。

之後,Flyme 團隊又想瞭另一種 " 笨辦法 ":將市面上 80% 的熱名遊戲放入系統白名單,隻要打開的是這份白名單的應用,都默認開啟遊戲模式。這樣做能解決 80% 用戶的需求,不過一旦用戶發現某款遊戲不能自動啟用遊戲模式,就需要反饋給工程師,工程師再人工把遊戲機入白名單。" 這其實也是一個過時的做法 " 譚必文說道。

在這之後才是 One Mind 的介入,依靠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讓系統自動判斷打開的應用屬於哪個類型,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優化。" 我們未來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用戶不需要設置,一旦進入這個應用就已經是最佳的體驗狀態瞭 "。

從某些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存在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 " 懶 ",從而解放手腳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One Mind 的未來在哪裡?

人工智能技術在手機上能做的事很多,大致上能分為自然語言處理、圖像和語音。目前來說,One Mind 在自然語言處理的上做瞭很多工作,這部分包括大量文本的處理,讓整個智能引擎在手機基礎優化、通知欄和遊戲模式上發揮作用。

談到未來,One Mind 在自然語言方向上會有更多嘗試,而圖像和語音上的處理 One Mind 也一直在做。事實上,在 Flyme 6.2 系統中圖像處理已經有所體現,其加入的趣拍功能運用到瞭類似的技術。" 目前做的比較好的美顏、趣拍,基本上都運用瞭深度學習的技術,因為傳統的工程學辦法已經很難做到識別每個人的人臉 "。

說到人臉識別和 AI 技術在圖像上的應用,譚必文毫不避諱地稱贊瞭蘋果的 Face ID 技術。" 蘋果的 iPhone X 發佈之後,讓人們看到圖像處理不光可以用在攝像頭的成像、相冊的分類上,這隻是兩個典型的應用場景 "。換句話講,未來魅族也會考慮將人工智能技術,或者說 One Mind 引擎用在人臉識別上。" 能有一套屬於魅族的 Face ID,不管在什麼時間發,或者發不發,都是需要我們去嘗試的 "。

至於語音方向,譚必文解釋目前智能語音在安卓領域目前面臨瞭一個共性的問題:第三方應用的適配。由於安卓系統的開放,讓每個廠商都能擁有開發自傢語音助手的資格,這就導致第三方開發者無法做到一一適配。" 如果第三方不能適配,那麼整個語音助手會始終停留在打通系統的層面,而應用層面則是一個個孤島 "。

這大概也是魅族在語音助手方向上面臨的問題,它還沒能成長到像蘋果那樣讓開發者積極的去適配,把所有生態掌控在自己手中。而安卓系統的開放性也造就瞭這樣的結果——每傢廠商都不可能把安卓應用生態徹底掌控在自己手裡。

於是魅族開始思考是否能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在不方便使用雙手操作手機的情況下,用語音助手代替觸摸操作。" 現在語音面臨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用戶不知道它能做些什麼,看起來好像什麼都能幹,又好像什麼都不能幹。如果把使用的場景限定好,語音的體驗就會好很多 "。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開車過程中使用語音操作代替雙手觸摸。類似的想法在智能音箱產品的設計上也有所體現,也許未來智能語音會成為新的交互方式代替觸摸,但目前它還做不到這一點。所以許多智能音箱在設計之初就考慮讓語音成為手機交互的一個互補功能而不是代替(設定一個不方便使用手機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下讓語音去工作,其他情況下依然通過觸摸使用手機)。

可以說 One Mind 團隊的成立讓 Flyme 系統看到未來的許多可能,隻不過這些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許在 Flyme 下一個大版本中(Flyme 7.0),我們能看到 One Mind 的應用能逐漸展現在用戶面前。

關於數據安全 這是 AI 繞不開的一道坎

手機上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能稱為智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能識別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讓自己學習成長。而在這之前,收集數據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那麼這些屬於用戶的 " 私人數據 " 會存放在哪?安全又如何得到保證呢?

說巧不巧,蘋果公司在今天更新瞭頁面,向所有用戶闡述瞭他們的 AI 技術(Face ID)在安全隱私方面做得工作。在這之前,譚必文也和新浪手機聊瞭聊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在他看來目前關於隱私的相關工作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一些通用的 AI 模型不需要用戶數據進行訓練,而一些小模型會盡可能讓收集到的數據在手機本地做處理;

2、如果數據非要傳到雲端,相應的規范需要保證在雲端隻能看到數據而對應不到人;

3、把雲端數據收集的開關交到用戶手中(我們在系統設置中常見的 " 是否加入體驗計劃 " 的開關)。

這個思路大致和蘋果公司講得一致,隻不過在安卓的生態下想做到這些,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企業。也就是所謂的 " 但凡有節操的公司都能把這件事處理好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