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傢信用擔保的比特幣,比美發卡還不靠譜

10-02

中國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在短時間內已重塑瞭全球比特幣市場。就在交易者們忙於轉場之際,一個更大的議題卻在發酵。《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稍早報道,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已相繼開始討論發行具有法律依據的數字貨幣,因為各國央行存在一種危機感:如果比特幣等以驚人的速度普及,那麼在資金結算服務等領域,本國貨幣的存在感將下降,未來勢必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報道截圖

這番話裡信息量不小:第一,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所謂 " 虛擬貨幣 " 真能擠壓現行貨幣流通,對屬於國傢主權范疇的貨幣發行權構成挑戰?第二,不久之後我們是不是要使用虛擬貨幣來進行日常消費?

要看清這些問題,還得把 " 比特幣 " 做個拆分," 比特 " 先放在一邊,看看 " 幣 " 到底意味著什麼。

貨幣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種交換媒介,人們借助貨幣從市場上換取自己的所需。千百年來,黃金和白銀是人類從實踐中找到的最適合充當交換媒介的物品。然而今天人們最熟悉的還是紙幣。一張紙能夠讓人相信它有價值,根源還是在於它的背後有國傢信用作為擔保。

如果把這種信用發揮作用的過程舉個形象點的例子,那麼可以理解為,比如政府從一個人手上借走 100 公斤黃金,並寫下一張以政府名義借債的欠條。隨後這位欠條的擁有者發現,他直接用欠條就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商品,同時還可以用來繳稅。

在這裡,欠條能夠流通是因為市場中的所有人都相信,不管將它交換到誰手上,最終隻要拿著它找到政府,都可以換回 100 公斤黃金。而政府償還這張欠條的能力是有國傢稅收、國傢強制力等措施來保障的。

與此同時,這張欠條還可以用來繳稅,也就是說當它通過稅收渠道回到國傢財政中,這個小紙條就完成瞭從政府手中發出、再回到政府手中的流通閉環。

▲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英國《經濟學人》)

真實的歷史中,這張欠條就是國傢最初發行的國債,並最終演變成為瞭今天的紙幣。人類社會,也從最初的實物貨幣時代邁入瞭信用貨幣時代。

如今,世界上無論貨幣的名稱、形態如何變化,最根本的原型就是兩種:擁有實際價值的黃金和白銀,以及由國傢強制力做擔保的紙幣。

比特幣不是貨幣

顯然,目前比特幣不像黃金白銀一般擁有實際價值,並且也沒有與黃金白銀形成掛鉤;而對照紙幣,比特幣又缺少瞭國傢信用的背書。因此盡管名稱裡含有貨幣的意象,比特幣仍然很難被視為貨幣。

當然你也可能會問,如果信用是一種非實物貨幣成立與否的關鍵,那麼在一定范圍內獲得瞭大眾認可、能夠用它換回自己所需商品的交易媒介,為什麼不可以說它就是真正的貨幣?

其實,信用背書的關鍵在於:最終有沒有一個主體來買單。貨幣發行主體的信用等級不夠高,它發行的所謂貨幣,適用范圍以及生命力就會十分有限,也就更加容易被市場拋棄。對於這個問題,超市積分卡和美發卡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一個消費者用超市卡中的積分換得瞭兩個面包,此時這個積分在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成為瞭超市自己發行的 " 貨幣 ",但它的流通范圍僅限於這傢超市,換到其他商場往往不能通用。

理發店辦卡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間理發店承諾憑卡剪發 20 次,但還沒用完店鋪就倒閉瞭,若是無人接盤,那麼意味著這張卡的信用徹底失效,退出流通;若是可以轉到其他店鋪繼續用卡,但享受的服務質量存在差距,也顯示這張卡長期流通下去的信用效力不足。

說到底,真正的貨幣不是隨便一個主體想發就能發,隻有最高等級的信用背書,才最能確保一種貨幣立得住、活得久。

不久前,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 · 戴蒙對市場熱炒比特幣評價得十分直白:" 不能做這樣的生意,一些人打算憑空創造出一種貨幣 "," 它不會有好結果 …… 有人會被幹掉,政府也會嚴厲打壓 "。講這番話時,戴蒙直接抨擊比特幣是一場騙局," 比鬱金香球莖還要糟糕 "。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 · 戴蒙(CNBC)

換句話說,炒作比特幣實際就是一場金融遊戲,其間充滿瞭泡沫,並沒有實際的價值支撐。

未來貨幣什麼樣?

既然比特幣不是貨幣,為什麼能讓各國央行感到危機呢?這就好比投幣打遊戲。

很多商場都有投幣式遊戲機,玩傢需要投入商傢特制的遊戲幣才能啟動遊戲,不過後來有人學會瞭自己仿造遊戲幣。這意味著總的市場份額中,商傢能夠做擔保的遊戲幣數量縮水,而缺少信用背書的遊戲幣增加,商傢維持遊戲機收支平衡的規則遭到破壞,遊戲機長期穩定經營的可能性也就降低瞭。

如此再來看比特幣一類的虛擬貨幣,如果它們不斷普及,金融秩序必然大亂,勢必沖擊國傢的貨幣政策。

不久前,國際清算銀行(BIS)發佈的三季度報告說,世界各地央行不能對虛擬貨幣袖手旁觀,任其自由發展,因為它有可能對金融體系穩定構成風險。BIS 還在報告中評論說,各中央銀行不但要考慮隱私和支付系統增效問題,還要考慮其所產生的經濟、金融和貨幣政策影響。

因此,現在各國央行雖然開始討論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但這些醞釀中的數字貨幣即使會借鑒比特幣相關技術,其運行邏輯也必然不同於比特幣。因為隻要是央行發行,不管電子形態還是紙制形態,內核都是國傢信用背書。

如今,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等等眾多名詞亂花漸入,人們也越來越能夠接納無現金支付,陪伴人類數百年的紙幣已經迎來生命倒計時,但現行體系之下,貨幣運行的主要邏輯並未顛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