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中,哪些符合你對以色列的印象?
危險 包容 陽光 自由
先不著急做出選擇,閱讀全文後,
或許你對以色列會有新的認識。
現在以色列準備講故事瞭,
從最有爭議的地方開始 ……
耶路撒冷
夜幕與燈火輝映下的耶路撒冷老城,巖石圓頂清真寺與教堂同框
" 全民快閃 "
▲
耶胡達市場一角
若想體驗耶路撒冷的真正魔力,最好在周五的中午前抵達耶胡達市場(Mahane Yehuda Marke)。在平常,這裡和其他市場一樣,新鮮的本地食材在貨架上被碼放得整整齊齊,色彩絢爛,香氣迷人。但隻要一等到中午就可以目睹近乎瘋狂的一幕:人們蜂擁來到市場,幾乎到瞭寸步難移的程度。身穿黑色禮服的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挎著沖鋒槍的以色列大兵和興奮又慌張的遊客們混於一處,清掃貨架上的食材,在安息日來臨前盡全力囤積食物。而隻要兩點一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可能以為是快閃活動——商店漸次關閉,人群迅速散去,如同落地的水銀一樣流向四方,遁入城市中的大小街巷,消失不見,準備開始一場全民的 " 冬眠 "。
耶胡達市場內售賣的各色面點
安息日的晚餐是一周中最重要的一餐,全傢人聚在一起,點起蠟燭,吃特定的食物,並進行禱告。在這期間也有許多禁忌,所有的電器都是禁止使用的,甚至不能觸碰電源開關,人們嚴格遵循兩千年前《聖經 · 舊約》中的教誨:上帝用六天造人,第七天停止勞動,用來休息。
在耶穌最後的晚餐舉行地祈禱
在以色列,國傢法定休息日是每周五和周六,周日則是新的一周的開始。每周五起床後,人們便開始為安息日做準備,安息日是猶太人一周中最重要的日子。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商業場所會在周五的午後關閉,並在周六的日落後才重新開門。這期間郵局、銀行等公共服務部門也會關閉,公共交通系統同樣停止運行,街上一片空寂,私傢車和行人也寥寥無幾。
極端正統派猶太人
正統派猶太人立於哭墻下祈禱
即使不信奉任何宗教,當你在步入耶路撒冷時,仍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強烈的神性——打扮特別的猶太男性:他們面頰兩側各有蜷曲的小辮垂下,蓄大胡須,頭戴寬簷黑色禮帽,穿著黑色的長外套,他們是極端正統派猶太人。" 極端正統派 " 一詞在《聖經》時代的希伯來語釋義為那些在上帝面前顫抖的人。在如今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太容易看到的這些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在耶路撒冷卻無處不在。
在耶路撒冷哭墻下的成人禮的誦經儀式
黃昏,西墻廣場上的猶太人越來越多,他們會先在入口處的水池洗凈雙手,然後依次進入廣場禱告。有些人面對西墻靜默,輕撫因為千百萬次的摩挲而變得光滑的墻面,他們輕聲細語,甚至潸然淚下,這是第二次聖殿被毀後猶太人唯一的遺存;也有些人在距離西墻稍遠的地方並排而立,手中拿著經書,高聲誦讀和吟唱經典。
摩西,極端正統派猶太人。
" 我的傢族從東歐遷到以色列,從此定居在耶路撒冷。極端正統派遵循《聖經》中‘果實累累’的戒律,所以我有 7 個兄弟姐妹。父親帶著我和兄弟每日習讀經文,周五傍晚去西墻邊禱告,全傢嚴格依照戒律生活。傢中不允許用電腦,也沒有電視,我也隻能和同樣是極端正統派的猶太孩子交朋友,因為我們堅信自己是‘被選中的人’。"
特拉維夫
特拉維夫的跳蚤市場
一般以色列人會說,這個國傢有兩個首都,一個是聖地耶路撒冷,一個是世俗的特拉維夫。如同地中海岸邊並立的兩顆明珠,在以色列這片狹小的、彎月般的土地上散發著巨大的差異和令旅人著迷的張力。單獨談論兩者中的任何之一都會是片面的,正是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塑造瞭今天的以色列。
特拉維夫希伯來語: תֵּל־אָבִיב - יָפוֹ,英語:Tel Aviv Yafo, 意為 " 春日之丘 "
20 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者走出已變得擁擠的老城,重新購買空地,設計街道和街區,建造大量的公園和開放空間,並以希伯來語 " 春日之丘 " 命名這座城市,也就是今天的特拉維夫。
在特拉維夫海灘上看日落
沿著羅斯柴爾德大街邊走邊看,到處都是露天咖啡館,各自特色鮮明卻又完美融入這座城市的氣場之中。即便是冬季,仍有人在正午時分浸入海中,地中海式氣候永遠那麼溫暖宜人,海風依然和煦。
特拉維夫的海灘上消磨時光的人們
在這裡,人們埋葬瞭近百年前猶太民族的傷痛,忘記巴以爭端和恐怖襲擊帶來的噩夢,忽略彼此間依然存續的矛盾,隻是享受美食和好天氣。與耶路撒冷的神性之美相比,特拉維夫的世俗之美同樣讓人動容。
奧莉,60 歲,特拉維夫的某網絡公司 CEO。
" 我是素食主義者、女性主義者,也是個同性戀者。我和比自己小 23 歲的同性戀人相愛,並通過精子庫生育瞭兩個男孩。特拉維夫有著龐大的同性戀群體,以色列是全世界同性戀生育率最高的國傢之一,因為政府鼓勵生育,也不限取向和年齡。我熱愛特拉維夫的包容和快樂。雖然最近十年幾乎不再有恐怖襲擊,但我還是在選擇房屋時給孩子們的臥室加裝瞭防爆裝置。問題不曾解決,生活依然繼續。"
集體農場 " 基佈茲 "
集體農場內的少年
在以色列建國之初,存在著希伯來語發音為 " 基佈茲 " 的集體農場,人們在此共同勞動生活。" 基佈茲 " 和中國 20 世紀 50 年代的人民公社的生活形態非常接近,卻顯得更加理想主義。
基佈茲集體農業社區
20 世紀 30 年代,當第一批德國難民到來時,這裡隻是地中海邊一個荒蕪的山頭。他們成為這個基佈茲的拓荒者,開始沒日沒夜地工作。如今,荒山變成處處花開的美麗小鎮,這一切都是在不到 100 年的時間裡發生的。
在基佈茲中的豪華酒店
現在以色列大概還有不到 10 個基佈茲依然大體保有傳統的生活方式,人們共享生活資料,生活富足,卻從不浪費。人們似乎不願放棄一個早已習慣的熟悉社會,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非但沒有使基佈茲消失,反而使基佈茲發揮更大作用——現在的基佈茲可以在網上投票決意。
瑪麗,103 歲,基佈茲最早的拓荒者。
" 當時我懷著身孕,為躲避納粹的迫害從柏林來到以色列,並和幾個同行者建立新的基佈茲。我有過兩段婚姻, 共生育瞭 5 個子女,第一任丈夫自殺,第二個女婿自殺,女兒精神失常,小兒子在戰爭中失去瞭一條腿。現在,我和傢人依然生活在當年親手建立的基佈茲中。我隻能坐在輪椅上,清醒的時候越來越少,但我依然會要求護工為自己穿上整齊的衣服,戴上首飾化好妝。我的雙手幹枯,但我會讓它們永遠潔凈,塗上喜愛的豆蔻色指甲油。"
景點推薦
死海
以色列境內的死海不收門票,是必遊景點之一。經過 " 海平面 " 的標志繼續向下,不久就可以看到死海那沉寂的寶石藍的海面。死海不僅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地理奇觀,它也見證瞭這片土地在幾千年裡的歷史變遷。
伯利恒
主誕教堂顯然是伯利恒最大的亮點之一,卻時常人滿為患。近年來伯利恒也因為絢麗多彩的 " 巴以隔離墻 " 塗鴉而聞名於世。自英國塗鴉藝術傢班克西第一次在這個城市創作以來,如今的隔離墻塗鴉內容更加豐富,遊客也可以購買材料,親自嘗試。
梅察達
如果有可能的話,參加在梅察達高地看日出的一日團。從入口爬到山頂大概需要 1 個小時,但死海日出讓一切變得值得。在一片廢墟之上,遙想當年近 1000 名猶太人死守要塞,抗擊羅馬人,最終全部陣亡的壯烈事跡。
加利利海
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耶穌的大部分傳教活動都是在加利利海周邊進行的。海邊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小城市,也有以色列最有名的幾個基佈茲。
拉馬拉
如果可以,嘗試跟隨旅行團造訪這座約旦河西岸的城市。從耶路撒冷出發,大巴一路穿越巴以邊境到達拉馬拉,可以感受到細微的變化。拉馬拉和任何猶太人的城市都不一樣,這裡也是阿拉法特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穆卡達官邸由衛兵把守,遊客隻能從入口走到室內墓前,拍照是允許的,如果是穆斯林,可以進入專門為紀念阿拉法特而修建的清真寺中祈禱。
拿撒勒
這裡曾經隻是個小村莊,是《新約》中天使報喜的地方,如今的拿撒勒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城市。在以色列北部旅行,拿撒勒是不錯的落腳處。
埃拉特
和大多有著久遠歷史的以色列城市比起來,埃拉特似乎乏善可陳。這座以色列國土最南端的城市位於紅海邊,如果厭倦瞭歷史古跡,也聽累瞭《聖經》故事,不妨到埃拉特放松幾天。這裡的潛水也不錯。
希伯倫
希伯倫是一座分裂的城市,也是巴以沖突的最前線。今日的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把這裡視作各自宗教的發源地。最重要的聖地當屬列祖之墓,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們的妻子合葬的地方。圍繞列祖之墓的歸屬,這裡不斷發生爭端,並多次上升為恐怖襲擊和武力沖突。進入希伯倫,遊客會坐上安裝防彈玻璃的巴士,城中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大兵守衛著市中心的幾個猶太定居點。拜訪希伯倫或許不會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但卻有助於人們理解以色列和巴以沖突。
旅行必知
入境航班
北京可以直飛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是沒有機場的,需要先到特拉維夫,再轉乘火車或巴士到達。
境內交通
以色列的境內交通以火車和巴士為主,部分線路票量緊張,需要提前在官網預訂。出租車價格十分昂貴,即使是當地人也很少乘坐,一般不推薦。另外,憑中國駕照可在以色列租車,如果人數合適,自駕也是不錯的選擇。註意,在安息日(周五下午至周六傍晚),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是停運的。
簽證辦理
中國公民前往以色列旅遊可以申請十年多次入境簽證。以色列的簽證申請材料並不復雜,在領事館官網有中文清單和說明。
何時前往
以色列一年四季皆可出行。12 月至次年 2 月,北部高海拔地區會比較寒冷,而在夏季 7 月和 8 月,死海和內蓋夫沙漠又會十分炎熱。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受季節影響不大。另外,在以色列旅行要特別註意的是避開一些大型公共節日,比如每年的猶太新年(約在 9-10 月),和安息日一樣,餐館和商店停業,所有公共服務部門和公共交通也停工,會影響出行計劃。而另一些節日,比如逾越節、住棚節和光明節,因為也是以色列人的長假,因此境內住宿價格會飛漲。
必買伴手禮
以色列最有名的伴手禮莫過於死海泥制成的各種護膚品瞭,如今已經形成許多不同的品牌,在機場免稅店設有專櫃,價格不貴,包裝精美,十分適合饋贈親友。除此以外,猶太人和穆斯林各自有著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小手信,也可以購買。
必吃美食
① 鷹嘴豆泥是毫無疑問的以色列第一美食,人們對它的喜愛超越瞭宗教、政治和文化的界限,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雖然各有各的食用方法,但都把鷹嘴豆泥作為最基本的日常食物之一。
② 沙威瑪,將雞肉、火雞肉或烤羊肉切成大塊或切片,然後塞進皮塔餅裡,是以色列最常見的街頭美食之一。
③ 橄欖,以色列的橄欖不同於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橄欖,在市場可以找到一種提爾碎橄欖,非常美味,常放在大桶中售賣。
註意事項
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復雜性以及局勢的敏感,許多旅行者對以色列充滿顧慮。實際上,近些年來巴以形勢緩和,問題雖懸而未決,但以色列早已不像從前那麼危險,盡管特拉維夫機場依然有著全世界最嚴格的出入境安檢,在以色列國內的各種場所也會時常被要求進行安檢。有些初來乍到的旅行者看到街上持槍的以色列大兵也會緊張,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陌生國傢旅行體驗的一部分。抱持一顆寬容和有敬意的心,尊重猶太人的文化,也尊重穆斯林的習俗,在以色列旅行不會遇到太大問題。這是一個英語普及率很高的國傢,人們也樂於助人。
撰文 | 王小南 編輯 | 劉泓、秦靜、謝紫儀
圖 | 王小南、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