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坦福到北大,一個美國人的 40 年“中國學”

09-30

這幾天,美國人何立強(英文名約翰 · 霍爾登)一直關註著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

現年 65 歲的何立強,曾長期擔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在為中美政治、經濟交流貢獻多年後,他三年前在北大燕京學堂找到瞭自己的精神歸宿,成為中美人文交流的積極實踐者。

9 月 29 日,2017 年度中國政府 " 友誼獎 " 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何立強是獲獎外國專傢中的一員。

從 40 多年前在斯坦福大學研究中國清代詩人葉燮,到如今在燕京學堂創辦的 " 中國學 " 專業開花結果,何立強的 40 年 " 中國學 " 歷程,是中美兩國關系日益密切在一個美國人身上的縮影,也是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進歷程在一個外國人眼中的縮影。

" 來到北大是一個特別正確的決定 "

燕京學堂位於北京大學靜園,灰墻紅門的建築顯得質樸典雅。每到春天,院子裡紫藤花開;到瞭秋天,銀杏葉蕭蕭而下。

2015 年 9 月 12 日,燕京學堂舉辦首屆開學典禮。這一屆學生共有 96 人,來自 32 個國傢和地區,其中 72 名國際及港澳臺學生來自哈佛、普林斯頓、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等世界名校,24 名學生來自北大等國內高校。

那天,何立強很激動,因為他精挑細選的優秀年輕人終於來到北大。身為燕京學堂副院長,他主管招生工作,為此大半年都在空中飛,動用瞭自己在美國和歐洲的所有人脈。

2014 年 4 月,接到北大參與創建燕京學堂的邀請時,何立強沒有絲毫猶豫。對於自己的這位 " 創業夥伴 ",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滿懷感激。她說,何立強很沉穩,他頂著一開始的一些非議,順利完成瞭首屆招生,他的從容淡定也許與他見慣瞭中美關系的大風大浪有關。

北大方面看中的是何立強的跨文化、跨領域背景,特別是他對中國的瞭解和喜愛。何立強是美中政治、商務和民間交流領域的資深人士,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擔任瞭 7 年會長,在中國前後工作近 20 年。

何立強大半輩子都在經商和從事民間外交,但他一直夢想有一天能教書育人。他非常關註年輕人的發展,渴望將自己在太平洋兩岸穿梭的經驗與年輕人分享。在擔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期間,他發起中美青年領導者論壇,為中美兩國的青年人才搭建瞭一個對話平臺。

燕京學堂設有 " 中國學 " 碩士學位課程,申請就讀的學生必須對為何來北大學習 " 中國學 " 擁有清晰認知。何立強舉瞭一個例子:" 一個申請人說,他一直研究歐洲問題,而歐洲問題和中國問題越來越緊密交織,因此必須瞭解中國。這是一個典型的(合格)答復。"

如今,燕京學堂以 " 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國、關懷世界 " 為辦學目標,培養高質量的 " 知華派 ",為溝通中國與世界搭建橋梁。

何立強這樣自我定位:" 問題的解決者,誠實的溝通者,雙贏關系的締造者。"

" 要借他人之口來講中國故事 "

" 千金散盡還復來 " ——這是何立強最喜歡的詩句,而作者李白是他最喜歡的中國詩人。

1971 年,何立強開始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中文,後來在斯坦福大學獲中國語言和文學碩士學位。他在斯坦福的畢業論文是翻譯並論述中國清代詩人葉燮的《原詩》。

何立強有個老師是研究中國六朝時期的專傢,從他課上知道瞭魏晉名士 " 竹林七賢 "。何立強覺得自己在精神上與 " 竹林七賢 " 有相通之處," 我喜歡這種浪漫的氣息 "。

何立強還對道傢思想推崇備至,尤喜莊子。" 我覺得大自然非常玄妙,包含一種神秘主義。道教能夠幫助人類在最寬廣的維度中認識問題。"

1974 年,何立強第一次來中國內地。這次經歷讓他產生瞭研究當代中國的濃厚興趣。他從斯坦福大學畢業時,正趕上中國開啟改革開放大幕。" 我這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一下子就有瞭去中國經商的機會,可以直接參與中國的發展。"

近距離觀察中國近 40 年,在何立強眼中,這個東方國度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變得自信、開放,眼界開闊。"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人的自信心更是達到一個新高度,他們對下一個五年滿懷憧憬。"

談到燕京學堂開設的 " 中國學 ",何立強認為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項目、一個有趣的嘗試。他說,這門學科並不是要培養漢學傢,而是要讓學生在瞭解中國的基礎上更好地思考世界。

" 要讓世界瞭解中國、消除對中國的誤解,最好的辦法是借他人之口來講中國故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歡迎全世界的人來中國。" 何立強說。

在燕京學堂就讀的徐楊說:" 何老師一直鼓勵我們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化人才。"

" 幫助美國決策者更好地瞭解中國 "

曾有媒體將何立強形容為 " 能夠影響白宮對華政策的人 "。這與他曾執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有關。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於 1966 年,為推動美中建交和交流作出瞭很大貢獻。1998 年,何立強就任會長。他廣泛聯系中美兩國政商人士和民間團體,創立瞭美中青年領導者論壇等一系列頗具影響的合作平臺和機制。

何立強執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時,有一段時間中美關系暗流洶湧。中國當時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遭到美國國會一些議員反對,何立強為此組織瞭強大的遊說團體去說服這些反對者;2001 年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內有人散佈瞭不少危言聳聽的言論,何立強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瞭反駁。

" 說我能夠影響白宮對華政策,這有點誇張。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中國美國商會工作期間,我能做的是幫助美國決策者更好地瞭解中國。" 何立強說。

經歷風雨始見彩虹。何立強對美中關系前景保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美中之間的合作始終大於沖突,沒有不能解決的大問題,即使暫時不能解決,也可以先擱置。在他看來,貿易和投資是美中關系的壓艙石,這艘船 " 不容易翻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