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談心社
公眾號:談心社(ID:txs163)
你肯定對這些話很熟悉:
" 幫個忙都不行,算什麼朋友 "
" 看關系發個紅包吧,萍水相逢 1 元,朋友知己 3 元,好哥們 5 元,好姐妹 10 元,愛人 52.1 元,暗戀我 66 元,想跟我一生一世 88 元,一點小錢,測試一下咱們的關系 "
的確,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我們接觸傻逼的途徑也多瞭起來。
最近,一部名叫《純潔心靈 · 逐夢演藝圈》的電影在豆瓣、微博等平臺上獲得瞭清一色的 " 一顆星 ",也由此引發瞭與豆瓣的一場對戰。
對戰的一方,是以電影導演畢志飛為首的制作方,他們稱這部電影是一部真正的優秀作品,拍攝歷時十二年,花費近五千萬元。
他們面對首日上映豆瓣 2.0 分的 " 奇葩事件 " 表示不服,認為是豆瓣平臺惡意詆毀和造謠,並準備帶著電影參加金雞獎。
另一方則是電影愛好者的聚集地豆瓣,網友們用評分和近萬條評論表達著對於這部電影的感受。目前 2.1 分的成績可以說是評分史上最低,同時電影還獲得 2017 年最爛主題歌獎,2017 年度最差歌詞獎。
" 別的電影豆瓣 2.0 是 2.0,而這一部是最低隻能 2.0."
" 好奇心使我點進去,求生欲使我退出來。"
" 如果真的是十二年,五千萬,您考慮過轉行嗎?"
社長逐一看完對電影的評論,臉上隻能保持著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選擇不猶豫站在豆瓣方。
導演對自己認知的過於高估,顯然觀眾都看在眼裡。而對於歷時十二年和巨大的投入,大傢也完全不買賬。
有網友說:" 豆瓣 2.0 分,史詩級爛片!你電影成啥樣自己心裡沒點兒數嗎?"
確實沒有。
導演一直堅定地相信自己是一匹好馬,是觀眾眼瞎。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一些人,
他們過於高估很多東西,比如自身的能力、地位與他人的關系;
他們不壞,但絕對不聰明;
他們經常自以為是,沒有自知之明。
△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都容易自作多情
一位網友曾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相親故事,對方開口第一句話就是 " 我不滿意你的學歷 "。
這位網友謙虛地問:" 本科是有點低,你的學歷是?"
那位男士回答說:" 中專。"
最後相親不歡而散,對方認為女孩的理由是學歷必須比他低,不然就是不尊重他。
這要求真的太高瞭,畢竟現在初中畢業的女生太少。
之前,一篇金華 " 鳳凰男 " 的奇葩相親貼曾被瘋狂刷屏,他的征婚條件如下:
此男身高 185,對自己長相自信,國傢壟斷行業正式職工,月薪八千多,年底有獎金。生於偏僻農村,傢有父母和未出嫁的姐姐。重點大學碩士,曾去美國交換半年。無房無車,基本無存款。
自身條件如此的他,提出的相親條件卻驚人的苛刻。
最被網友詬病的是以下幾點:
1. 要求女方孝順、懂禮,身高不低於 165 也就算瞭,還必須是獨生女,最多能有個姐姐,拒絕有哥哥弟弟者。這打的就是 " 全盤接手女方傢產 " 的小算盤。
2. 無力全款買房,女方跟他一起還貸還債也就算瞭,房產證還必須寫他父母名字。誰給他的勇氣,梁靜茹嗎?女方憑什麼辛辛苦苦供一套寫著公婆名字的房子 !
3. 月入八千支援父母和姐姐們,基本無存款,每個月讓女方跟他吃土喝風?
4. 沒錢也就算瞭,還要掌握財政大權,還要 " 打理 " 女方父母資產?這是想上天啊 .....
網友們並非看不起他,而是鄙夷這種人沒有自知之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尋找伴侶這個問題上沒有自知之明的男男女女從不罕有。
有的女生認為自己相貌普通,學歷平平,能力一般," 但高富帥一定會愛我,因為我是最善良的,不爭不搶,清新脫俗 ",高富帥沒選擇她就認為自己敗給瞭綠茶婊;
有的男生不管自己條件如何也要找個女神," 我不帥,沒才華沒存款,但我有一顆愛你的心。" 被拒絕,就認定是女生虛榮。認為優秀的男人隻是投胎好。
我們不過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渴望愛也渴望被愛。生活不是童話,你不是公主,他也未必是王子。雖說是人生是一場戲劇,不自知的戲精就別怪自己不受歡迎。
△
沒有自知之明就是把朋友當自己媽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需要與人往來合作才能解決一些事情。而這其中的界限與方寸感是對彼此的尊重,和對自我的保護。
社交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變得短促而脆弱,微信上說過兩句話,朋友圈點過幾次贊的人,都可以被稱為 " 好友 "。
於是,直接在網上伸手討要幫助的例子不勝枚舉。
" 你是設計師吧?幫我公司做個 logo 吧,也不費你什麼事。今天周五,周日給我?請你吃飯。"
" 你是寫文案的吧?幫我寫段微商的簡介吧,就一小段也不多,謝謝啦,回頭請你吃飯!"
" 你是老師吧?我兒子明年入學,能讓他去你們學校嗎?你一個主任,這點事肯定能辦。回頭請你吃飯。"
我不想吃飯,我隻想讓你滾蛋。
前幾天去日本出差,一個小學同學在我返回前一天,讓我幫她買個電飯鍋帶回來,說是要帶去見公婆作為見面禮。
我委婉地說行程有點緊張,可能沒時間幫忙,且行李箱容量有限裝不下瞭。於是:
你說我沒一點情誼,可我憑什麼幫你?
你說咱倆朋友這麼多年,這麼多年一共說過幾句話你心裡沒點數嗎?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美德?
其中提到瞭一個觀點: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實際上是人情構成的社會,而人情的構成便是互相麻煩。
" 麻煩 " 本是人情之間的往來,矯情和羈絆都是通過彼此的麻煩建立起來的。
然而,這種 " 麻煩 ",越界瞭就是不自知。
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分等級的,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衡量朋友關系也是有 " 界限 " 的,對待同樣的事情,在界限之內的叫 " 舉手之勞 ",界限之外的會看作是沒有 " 自知之明 "。
哪裡有那麼多自以為是的熟悉,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隻是為瞭不想讓別人麻煩自己。
△
沒有自知之明就是把職場當自己傢
許知遠曾在《十三邀》對話馬東那一期裡說,90 後都是 " 虛張聲勢 "。
這個似乎也有些 " 虛張聲勢 " 的 00 後 CEO,遭到網友群嘲 " 沒有自知之明 "。
同被觀眾群嘲的還有求職節目《步步為贏》裡的一位奇葩求職者,自稱 " 是那種大傢從來沒有見過以及不會見過的人 "。
他曾考入天津外國語學院,第二年退學;曾換過很多工作,但每一份都隻幹兩三個月。他說這是命運的阻撓。
這個 23 歲的小夥子自認 " 天才 ",什麼事情都能做。他期望的工作包括律師、翻譯、策劃、文案、主持人、演員等等。
可事實是,他沒有本科學歷,沒有足夠的從業經驗,就連基本的語言表達也極其混亂,令人聽得雲裡霧裡。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字幕翻譯,關於二戰的影片。要求在兩三個小時內看完並完成翻譯,他受不瞭,不幹瞭。
現場一位演藝公司的老總讓他表演,也並沒有看出有什麼過人的演技。
最終尷尬離場。
他說這一切都是 " 命運的安排 ",其實隻怪他沒有自知之明。
真正的天才從不自稱天才,隻有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才會對自己產生這樣的誤解。
他們頻繁跳槽,認為自己身懷絕技卻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他們覺得自己是匹千裡馬,隻怪伯樂眼瞎。
讀過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作者認為《紅樓夢》裡的晴雯在賈府 " 職場失利 ",是因為她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 黛玉掌管愛情,襲人履行照顧之義務 ",晴雯並不是寶玉離不開的人。
但是晴雯卻高估瞭自己的身份,總是擺出一副小姐的姿態,作為賈府一名普通員工並沒有盡職盡責,連麝月都說她 " 你今兒別裝小姐瞭 "。
"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厭 " 的晴雯最後被趕出賈府,貧病交加而死。
在其位不謀其職,幾斤幾兩自己不清楚,總是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這樣的人在殘酷的職場肯定笑不到最後。
△
沒有自知之明的根源是無知
而這種無知,是對自己的認知空白,也是對外界環境瞭解不足。
古希臘時期的雅典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詢問戴爾菲的神諭:" 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
神諭回答說:" 在所有的凡人中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 因為他已看透這世間的奧秘: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心理學上研究發現,在同他人做對比的時候,人們常常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過於自信。
斯文森 ( Svenson ) 在研究中發現," 如果要評價自己的駕駛水平在一群人中的位置,90% 的人都說自己的駕駛技術要在平均水平以上,而很少有人說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但是事實上,根據平均水平的定義,有 50% 的人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就一定有 50% 的人駕駛技術低於平均水平 "。
" 無知 " 是人的本性,而認清自己這件事本身就很困難。
△
柴靜曾在書中寫過:" 人 " 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
自知,其實就是要當個明白人,明白自己幾斤幾兩,明白自己的位置。
社會就是一個棋盤,你在哪個位置就好好呆著。是 " 馬 " 就走 " 日 ",是 " 象 " 就走 " 田 "。
沒有自知之明,看不清楚自己是誰,活該最後被 " 將軍 "。
所以,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利人又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