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融資 30 億:“被吃垮”還是躺著掙錢?

09-30

IT 時報記者 孫妍

去年底,亞馬遜悄然推出黑科技滿滿的無人超市 Amazon Go,雖然後來因為技術原因項目暫時擱淺,但 Amazon Go 就像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點燃瞭無人零售這把火。

從 2017 年初上線運營 6 個月後,用點心吧決定關停開放式貨架項目,折戟沉沙,轉向寫字樓不插電智能售貨機;同一時間,回歸的閻利珉 ( 微博 ) 決定邁步從頭越,押註無人貨架果小美,誓要在新零售領域再做一個聚劃算。

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兩個月間,無人貨架領域的玩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據《IT 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披露融資的無人貨架項目已近 30 傢,累計投資金額近 30 億人民幣。

如此之快的融資速度,讓無人零售成為共享單車的下一個風口,甚至有超越共享單車之勢。然而,是否所有無人零售項目都能躺著賺錢,還是像很多共享項目一般遭遇滑鐵盧?

先規模,後優化

8 月以來,每天一到辦公室,就能看到辦公桌上堆積著各種 " 無人零售 " 的商業計劃書,這成瞭不少 VC 的工作常態。比起共享充電寶質疑者多、支持者寡的局面,VC 對無人貨架等無人零售項目更為看好,大多都在觀望。

雖然巨頭還未入場,但背靠各種 " 爸爸 " 的玩傢們已入局,他們身上不少都帶有電商和互聯網的基因。背靠阿裡大樹的餓瞭麼近日傳出試水無人貨架項目 "e 點便利 ",餓瞭麼向《IT 時報》記者證實,"e 點便利 " 是餓瞭麼新零售業務部門參與合營的線下項目,目前這個業務還處於測試階段;每日優鮮有聯想和騰訊的背景,它向《IT 時報》記者透露,完成 C 輪融資後,將馬不停蹄地投入 3 億元人民幣發展無人貨架項目 " 便利購 ";同時,有團購背景的無人貨架團隊 " 哈米科技 " 也與天貓旗下的易果生鮮抱團取暖。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市場,取得成績的玩傢一般都是 " 先規模、後優化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認為,無人貨架項目也適合采用這種打法,目前最重要的是鋪量,所以非常考驗團隊的地推和供應鏈能力。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江瀾曾測算過,無人貨架的拓展速度大概是單人單月新增 10 個貨架,一般通過掃樓的方式,一傢傢談入駐,簽約以後一兩周時間上架商品,整個周期最快兩周。一般入駐的公司規模為 50 人以上的,如果員工數再往上,談判周期會更長,商品配送的頻次也會增加。

《IT 時報》記者拿到瞭玩傢之一 " 領蛙 " 準備 B 輪融資的項目計劃書,其中," 領蛙 " 表示,截至 2017 年 9 月中旬,鋪設的貨架已經接近 2000 個,每周以 200 多個點的速度新增,目前已經占領瞭華東地區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單點毛利 30%,扣除物流損耗後,運營利潤率為 12%。這表明,辦公室零食利潤並不高,實現盈利還需大規模鋪開。

巨頭和資本們相中的是辦公室貨架成本低、進入門檻也低。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珉表示,鋪設一個普通的辦公室無人貨架的初始成本在 1000 元左右,包括 300 元的普通陳列貨架,約 600 元的商品成本和 100 元地推成本。

又一面人性的 " 照妖鏡 "

無人零售主要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無人便利店,另一種就是無人貨架。辦公室的角落,一個整齊擺放著各色零食的開放式貨架,掃一掃二維碼完成支付就能拿走 " 心水 " 的小零食,這就是逐漸占據辦公室白領 8 小時的無人貨架。

共享單車風靡之初," 照妖鏡 " 裡出現瞭拋車入河、卸鎖破壞、占為己有等令人心寒的景象。不曾想,一個開放式的無人貨架也會拷問人性,防盜、防損成瞭公司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鋪設完 64 個無人貨架後,用點心吧發現,貨損率突破瞭 10%,最嚴重的貨架大到 39%,後臺顯示貨架上還有不少商品,補貨人員一去卻發現貨架已經空空如也。零售行業凈利潤很難突破 10%,一旦貨損率達到 10%,公司基本處於虧損狀態。

看到瞭快被吃垮的趨勢後,用點心吧在運營六個月後關停瞭開放式貨架,開始鋪設智能售貨機。縱觀整個行業,會發現創投熱點確實有轉移趨勢:由開放貨架向封閉式、半封閉式智能機櫃轉移。

每日優鮮 " 便利購 " 表示,他們能將貨損率保持在 3% 以內。同時向開放式+封閉式的組合式貨架發展,分不同溫區,有冰櫃、冰箱和常溫儲存。他們一開始切入的點便是將共享冰箱搬進辦公室,依托於每日優鮮這個生鮮電商建立起來的冷鏈物流體系,將生鮮配置到北京近 300 個前置倉裡再一一向辦公室配送。

看過不少無人貨架項目後,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徐晨就對《IT 時報》記者坦言,從數據來看,無人貨架和自動販賣機的重合度很高,差異化並不明顯。雖然無人貨架購置成本低,但貨損率較高。

關鍵是技術驅動

劉強東 ( 微博 ) 說,第四次商業革命要來瞭,新零售即將成為主力選手。

億歐網初步統計,目前包括無人值守貨架、無人便利店、新型便利店、消費升級零售業態、智能零售終端、新零售服務商在內的 " 新零售 " 玩傢,總共獲得的資金總額突破瞭 10 億美金。而且,這些數字還在快速增大。

如果說,共享出行是 500 億美元規模,共享單車是 50 億美元規模,共享充電寶是 10 億美元規模的話,新零售已然超越瞭共享充電寶的規模,有望超越共享單車。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貨架首先是零售的生意,將來會是流量生意。目前在一線城市,僅北上廣深的企業就有 200 萬傢左右,如果按入駐率 5% 計算,月均銷售額 5000 元,僅這四座城市的無人貨架年銷售額就能達到 60 億元。

零售電商的人口紅利期結束,用戶爭奪戰場逐漸轉移到線下。線下無人零售是另一個重要流量入口。

從事傳統便利店商業拓展的人士向《IT 時報》記者透露,一個 40 平方米的傳統便利店,在一線城市的租金在 2 萬元 / 月,電費平均 2000 元 / 月,24 小時營業的話,一線城市人力成本為 1.5 萬元 / 月。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 無人貨架一般不需要場地租金,冷藏櫃的電費也不需要繳納,成本主要是補貨和貨損率。" 每日優鮮 " 便利購 " 相關負責人向《IT 時報》記者表示。

然而黃淵普認為,無人零售的關鍵不是無人,而是技術驅動。管理 10 個無人貨架很容易,但如果實現和管理 1000 個貨架的 " 千人千面 " 和 " 上新 ",背後至少要有三套系統:用戶分析管理系統、物流配送調度系統、倉儲商品分揀系統。市場上可能有現成可用的技術和產品,但如果不沉淀技術和產品能力,未來發展將步步受制於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