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民人均年收入將破 1.3 萬

10-01

9 月 29 日,國新辦舉行中共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情況發佈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介紹,十八大以來,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16 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瞭 1.2 萬元,這四年年均實際增長 8%,累計增長 47.4%,平均每年增加近千元。對此,專傢指出,近年來,在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中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未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及促進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構建,鼓起農民 " 錢袋子 " 仍有後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將能得到保持。

人均收入將破 1.3 萬元

在前幾年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農業部介紹,上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7.4%,分別高於 GDP 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0.5 個和 0.9 個百分點,全年人均收入將有望突破 1.3 萬元。

與此同時,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業部數據顯示,農民收入增速連年跑贏城鎮居民,2016 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 2.72:1,比 2012 年下降瞭 0.16。農村恩格爾系數從 2012 年的 37.5% 下降到 2016 年的 32.2%,下降瞭 5.3 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更快,年均增長超過 10%,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年均減少貧困人口超過 1300 萬。

" 得益於系列支持‘三農’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近年來農民增收取得瞭相當可觀的成績,城鄉收入差距也出現瞭我們樂於見到的持續縮小的情況。而且,根據我們的研究,這次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並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開始進入持續穩定縮小的階段。"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供給側改革持續發力

在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過程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功不可沒。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業供給更好契合需求變化,更好滿足消費需求,使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事實上,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調新,為農民帶來瞭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業部介紹,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2016 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的產值之比達到瞭 2.2 ∶ 1,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瞭 2200 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 5700 億元。

" 最近這些年,鄉村旅遊、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民工、企業主甚至包括一些大學生下鄉返鄉創業形成新的熱潮。現在這個勢頭剛開始,我們認為這種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和下鄉返鄉創業經過引導培育,可以形成燎原之勢,有希望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生力量,成為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說。

保持農民增收好勢頭

盡管整體向好,但不少農民也還面臨著增收難的問題。韓長賦指出,近兩年,由於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影響,農產品價格增長不多,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不多;農民打工收入也在增長,但是增幅有所減慢。怎麼使農民收入增長有後勁,確實是一個問題。

韓長賦表示,保持農民增收好勢頭有幾點:第一,要穩定傢庭經營收入的基本面;第二,拓寬農業增收新渠道;第三,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第四,要推進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通過這些措施,我們還是有信心、有辦法能夠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我們的目標還是 " 兩個高於 ",就是讓農民收入的增幅高於 GDP、高於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

魏後凱認為,有理由繼續看好農民增收的前景。一方面,我們正加快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包括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挖掘農業的多維功能、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及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等,這些將能有效提升農民增收的後勁;另一方面,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是大勢所趨,而且,大城市的資金也開始加快進入農村,市場越來越青睞農業農村發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