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瞭,“秋褲君”!你穿的秋褲可能也來自這裡

11-01

" 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 "" 有一種愛,叫媽媽喊你穿秋褲 "…… 近日隨著冷空氣頻頻來襲、寒意愈濃,耐不住低溫的人們一邊調侃,一邊翻出壓箱底的秋褲,默默地 " 紮進襪子裡 "。

泰山腳下的邱傢店鎮姚傢坡村,有 30 多年縫制秋褲的歷史。如今,針織專業戶仍占全村三分之一,每年秋褲等針織品的銷售額過億元,是山東知名的 " 秋褲村 "。

走進 " 秋褲村 " 的針織戶,切佈機、包邊機、鎖邊機隆隆作響,千餘種彩色佈料在村民們手中翻飛," 變身 " 一條條秋褲。

" 最初,我們對網上關於秋褲的各種段子不太理解,有啥好玩的呢?" 姚傢坡村黨支部書記石西軍說。後來村民們意識到,這些段子能讓秋褲的關註度更高,網言網語中,秋褲已成為瞭 " 網紅 "。一條秋褲,溫暖瞭天南海北億萬消費者的雙腿,也成為 " 秋褲村 " 生產生活的支柱。

50 多歲的楊成波,是上世紀 80 年代初村裡最早做秋褲的。他說,起初隻是簡單縫幾條,到鄰村集市上賣,賺點錢補貼傢用。之後發現經常供不應求,就雇人織秋褲,銷路也越來越廣," 最多時幾乎傢傢戶戶都做,村民日子好起來全靠秋褲瞭。"

石西軍給記者算瞭幾筆 " 有趣的賬 ":

全村 120 多戶針織專業戶,每戶至少 4 臺縫紉設備,淡旺季平均下來,每臺設備每天生產約 100 條秋褲,全村一天生產 4.8 萬條,保守估算一年能生產 1752 萬條;按秋褲長度 1.1 米計算,全村一年生產的秋褲總長度可達 19272 千米,大概每 2 年就能給赤道 " 穿上 " 一圈秋褲 ……

這裡的秋褲價廉物美,產品遠銷東北、內蒙古、新疆、河南、河北、四川等地。盡管產銷兩旺,但因針織秋褲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村民們隻是以已之力賺取綿薄之 " 利 "。

經營瞭 20 多年的針織戶齊霞告訴記者,行情好時每條秋褲的利潤有四五毛錢,行情差時隻有一毛錢。然而在上世紀 80 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浪潮而生的 " 秋褲村 ",就是憑借這微薄的利潤用一針一線織就瞭村裡孩子的 " 大學路 "、年輕人的 " 致富路 " 乃至患病村民的 " 康復路 "。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沒穿秋褲遇寒流。" 石西軍很愛說這句段子," 有年輕人說‘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冬天的命是秋褲給的’,而在咱們村,脫貧致富和未來夢想都是秋褲給的。"

靠著一條條秋褲,村民們實現瞭一個個 " 小目標 ":

——村民齊霞把針織秋褲的大部分收入用在孩子身上,女兒學習國畫已考到七級,兒子也在學習口才課和街舞課;

針織戶齊霞展示自己的秋褲產品(10 月 17 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村民張廣金的女兒在南昌讀大二,每年學費、生活費 2 萬多元,全都依賴針織秋褲所得;

" 秋褲君 " 張廣金在整理秋褲產品(10 月 17 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鄰村村民尹萍在 " 秋褲村 " 打工,每縫一條松緊帶賺 7 分錢,一天能縫 1000 多條,收入用來補貼一傢老小日常生活;

—— 49 歲的趙國桂隻有初中文化,但喜歡讀書和旅行,去年她和傢人去曲阜玩,旅行花費相當於 " 賣 1500 多條秋褲的利潤 "……

女工趙國桂在縫制秋褲(10 月 17 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傳統的 " 秋褲村 ",有傳承也有創新。石西軍的女兒在濟南讀完大學後,回鄉在針織廠工作。" 現在村裡有 10 餘個百萬元戶,針織專業戶中有七成人傢的孩子繼續做秋褲行業,很多是大學畢業後返鄉的。"

在山東藝術學院學習過服裝設計的姚波,回鄉做起瞭秋褲銷售。他說,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認為秋褲太老土,穿上後很臃腫。現在村裡開始嘗試設計更貼身、材質更舒服的秋褲,這樣價格能賣得更高。

" 秋褲村 " 的產品和設備正在升級:彈力秋褲、毛絨秋褲等新產品湧現,佈料打捆機、高速包邊機等一應俱全,有不少價值數萬元的進口設備。

眼下," 秋褲村 " 有幾個 " 小目標 ":建設一個秋褲產業園,幫助針織戶集中生產經營、打造電商品牌,聘請設計師、發展私人定制等高端服務,發展更時尚、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鏈。

" 用一條秋褲,護一冬溫暖。" 對消費者而言,秋褲或許意味著溫暖與關愛,但對生產者來說還意味著溫飽與夢想。

(編輯 陳海靜)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