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瞭!ZARA、H&M 危機將近?

10-04

文 /Dik

Esprit 連虧關店,班尼路倒閉易主,美邦 3 年關閉 1500 傢店,法國品牌 Etam 退市 ……

近幾年,傳統服裝行業被快時尚逼得支離破碎,市場大洗牌。

幾乎所有痛失市場地位,跌下輝煌神壇的服裝品牌,在被人分析失敗原因的時候,都要加上快時尚對整體市場的沖擊,ZARA、H&M、優衣庫 ……。

其實,快時尚也即將迎來一場考驗,或者說,巨大的,

危機。

因為,比 ZARA、H&M 更快的快時尚已經悄然成長起來,正在迅速擴張,沖擊老牌快時尚的地位。

其中最具代表性、被視為時尚行業黑馬的一個品牌,是來自英國的在線零售品牌 Boohoo,比 ZARA、H&M 更快、更新、更便宜。

為瞭節約 60 英鎊機票錢,

貧民窟走出一傢子億萬富翁

Boohoo 是一個 Kamani 傢族的產業。Kamani 傢族是印度裔,上世紀 60 年代,像很多印度人一樣,為瞭賺錢,舉傢遷至肯尼亞。

1964 年,Boohoo 的創始人 Mahmud Kamani 出生。4 年之後,因為科尼亞的局勢越來越不穩定,且當地的就業法律嚴重偏向原住居民,於是 Mahmud 全傢又遷移至英國,並在曼徹斯特定居。

有人曾在采訪中問 Mahmud,當初為什麼選擇在曼徹斯特發展,Mahmud 開玩笑地說:" 因為飛機剛好在那降落瞭,如果去倫敦,還得多花 60 英鎊的機票錢。"

為瞭養傢,Mahmud 的父親開始在大市場裡賣包,後來才投資建服裝廠,做批發業務,給一些服裝品牌做供應商。

21 世紀初,Mahmud 的傢族公司每年要向英國高街品牌 New Look、Primark 和 Philip Green 等出售價值 5000 萬英鎊的服裝。

預見互聯網零售大潮,

線上版 ZARA 早早踢掉實體店

可能誰也沒有料想到過去十年,廉價服裝業會呈現爆發式增長,Mahmud 的傢族生意合作夥伴 Primark 就是個中代表。

Mahmud,要比很多人更早看到瞭這一點,並且也預見到互聯網的快速增長將是零售行業的大機遇。

2006 年,當時 42 歲的 Mahmud 與設計師 Carol Kane 創立瞭線上零售平臺 Boohoo.com,出售價格超低的自由品牌時裝。

兩人帶著 3 名員工,在曼徹斯特某地一間倉庫開始創業。

憑借兩人在當地服裝行業的人脈交際,仍然可以快速追趕最新流行時尚,在英國生產,並在幾周內把成品掛到網站上銷售。

Boohoo 信奉一條銷售哲學:" 同樣的衣服,女孩們不會傳第二次,每周她們都需要給自己添加新的衣物,我們讓她們可以負擔得起添置新衣的成本。"

Boohoo 是如何踐行這條銷售哲學,並取得驚人成功的?

超低價格

一件連衣裙可以低到 18 英鎊,一件 T 恤可以低到 4 英鎊。

將價格壓低,不難理解。

首先,Boohoo 做的是全自有品牌的線上銷售,沒有實體店的店面、銷售人員以及倉儲的成本。

其次,這點和 ZARA 一樣,Boohoo 也選擇將供應商放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且,Boohoo 的 70% 的供應商都在英國本土。

英國很多傳統高街時尚零售商在遠東生產,很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周期漫長,有可能長達數月。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的產品正式進入市場時極有可能已經過時。

因為現在的市場就是這樣,快速多變,處於一個快速消費時代,過去一件衣物可能穿很久,現在的人們,可能穿個幾次就要添新的。

風一樣的快!幹掉 ZARA、H&M

Boohoo 一直秉承一點,服裝就像食品,放久瞭容易腐爛,服裝銷售時間太長,就會過時。

首先來說上新速度,ZARA 每天出 120 個新款,而 Boohoo 每天上新數量達到 200 個。

ZARA 從設計到上架,通常 2-4 周時間,H&M 是 3-5 個月,中國本土服裝品牌大概 6-9 個月, Boohoo 可以做到 1-2 周上架。至今沒有人比 Boohoo 快!

能夠這麼快,沒有實體店是重要因素之一。那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主要是因為其強大的供應鏈和管理水平做支撐。

核心團隊擁有 20 名設計師,還有數百名外駐設計人員。

Boohoo 設計師們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盯緊社交媒體和名人新聞網站,盯著各地的 T 臺時裝秀,把金 · 卡戴珊、蕾哈娜、愛莉安娜 · 格蘭德這樣的名人穿的衣服款式,用最快的速度臨摹出來,最快兩周內將產品掛到 Boohoo 網站上銷售。

為瞭保證產品快上架,Boohoo 總部設有 5 個大型攝影棚,所有上架產品的照片全部是在這 5 個影棚裡拍攝的,每天可以完成 350 個新品的照片拍攝,包括修片。

所有這些環節都被垂直整合在一起,並且集中放在曼徹斯特的總部完成。

沒有實體店也要控庫存

為瞭更有效地控制產品庫存,提升單位時間銷售額,Boohoo 采用 " 試一試 " 的方法。

對於新設計的衣品,少量生產,上架銷售,銷售情況很好,就加大生產,反之則可以快速停止,更換其它新產品。

呈現在網站用戶面前的,則是 Boohoo 持續在以飛快的速度上新品。

總之,要保證不積壓庫存,保證銷售效率,保證上新速度。

根本目的是,通過不斷上新品,保證消費者粘度。

跟著年輕人的步伐,大玩社交營銷

Boohoo 的目標消費群體是 16 歲到 24 歲的年輕人,但實際上,有 50% 的消費者年齡超過 24 歲,還有 10% 小於 16 歲。

走在時尚前端,踩著互聯網的快節奏,Boohoo 在營銷上很聰明地選擇瞭口碑營銷,利用社交媒體,成本低,且效果直達目標消費群體。

Boohoo 公司 CFO Neil Catto 稱,Boohoo 品牌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完全歸功於社交媒體的力量。

其中作用最明顯的是 Instagram。

Neil Catto 說:" 我們和各種意見領袖、名人以及博主們合作,他們在網上都很有影響力,他們來幫助我們做 Boohoo 的品牌傳播,在 Instagram 上燒起瞭一把大火。"

很難說某一個人在 Instagram 上帶來瞭最大的銷量,但是 Boohoo 在發佈大碼系列服裝時,邀請瞭大碼模特 Jordyn Woods(圖左)做宣傳,巧的是,Jordyn Woods 還是卡戴珊傢族的好友。

至於邀請那些名人花瞭多少錢,Boohoo 沒有公開,但是 Neil 說,有一些人可能就為瞭拿到一些 Boohoo 產品的免費樣品和一塊披薩,就願意去做這件事。

" 給他們支付報酬的方式可以是讓他們穿 Boohoo 的衣服,或者給他們免費的衣服,因為有些人就是喜歡 Boohoo 的時尚風格,所以願意來我們公司,坐下吃塊披薩,然後就把產品圖片傳到自己的 Istagram 賬號上。"

到目前,Boohoo 已擁有超過 5200 萬顧客。

社交營銷更是極大地縮減瞭 Boohoo 的營銷成本。

優衣庫沒幹成的事,Boohoo 輕松搞定

2009 年以來,Boohoo 的銷售額平均年增長達到 55%。

2016 年,Boohoo 銷售額年比增長 51% 至 2.95 億英鎊(約合人民幣 26.3 億元),營業利潤增加瞭一倍。

重要的是,還在優衣庫遲遲沒有打開,且零售市場極不穩定,時尚連鎖品牌陷入裁員、關店大潮的美國市場找到瞭入口,2016 年實現銷售額增長 145%。

相比之下,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在美國一直沒有打開局面,本來計劃到 2020 年在美國開 200 傢實體店,從其宣佈計劃那年算起,平均每年開 15 傢,如今縮減到瞭每年 5 傢。200 傢的計劃定然無法實現。

據 Boohoo 的統計數據顯示,Boohoo 網站有 70% 的流量和 50% 的交易發生在移動設備上。所以,下一步,Boohoo 要向海外擴張,並將流量導入到 Boohoo 的手機 app。

Boohoo 稱得上是時尚零售行業的一匹大黑馬,在實體連鎖步履維艱的今天,純互聯網導向的公司更加靈活,能夠更快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而以實體店為主的品牌,轉型是痛苦的,也是充滿風險的。

把傳統服裝逼上斷崖的快時尚,面對更快的節奏也淪為 " 傳統快時尚 ",ZARA、H&M 們,危機真的不遠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