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最不該有的 3 種思維,往往做老板後才明白……

09-29

後臺回復【人力君】領取職場資料 ~

編輯:人力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現代企業,老板和員工之間,早就不再是雇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瞭? 不論是 " 我給錢你幹活 " 的老板思維,還是 " 你給多少錢我幹多少活 " 的員工思維,都是非常狹隘的。 今天的文章對於身為員工的人力君來說,非常觸動,希望對你也有感覺。

文丨阿何

源丨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概講,在大城市月入一萬的年輕人。

如果你的收入是工資稅後一萬,你會覺得非常焦慮。這座城市裡有大把月入好幾萬,依然月光的年輕人。

兩天前和朋友小張吃飯,小夥子原來在我公司做銷售,半年後辭職自己創業,生意做的很不錯,不到兩年就買房買車瞭。

我很好奇地問他," 自己創業後和打工時,你感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他想瞭很久才說,最大的區別其實是思維模式完全不一樣瞭。

打工時候再怎麼融入集體,再怎麼替老板著想,始終還是感覺 " 這公司是別人的,我隻是替老板在打工 "。而這種思維會在方方面面影響自己的行為,導致最終結果並不理想。

我和他一樣,都是先後在幾傢不同的企業打工,後來又出來自己創業。做過員工,也做過老板,對這個話題都很感興趣。兩人就此討論瞭很久,最終結論是:

不管你是打工還是創業,幾種典型的 " 打工思維 " 都會慢慢毀掉你的未來。

1

表面重於實質

在我公司做銷售時,我給小張安排的任務是一天最少要打 100 個電話。他一直表現也不錯,至少我在辦公室看到他時,永遠都在努力地打外呼。

小張跟我說,這其實隻是個假象,我所沒看到的是:

1、當我不在辦公室的時候,他打電話並沒那麼拼命

2、打電話需要很多技巧和準備,可他沒有認真準備,隻要完成數量就好瞭

3、如果真正努力,一天其實可以打超過 100 個電話

盡管打電話關系到業績,而業績又關系到他的收入,可他還是無法擺脫 " 我是在為老板和公司打電話 " 這樣的思維,所以 " 表現得很勤奮賣力 " 在他心目中會比 " 工作真正取得進展 " 更加重要。

在能被我看到的地方,他都表現得 " 很好 ",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就開始 " 偷工減料 ",重視表面功夫超過重視實質進展。

創業後,沒有人 " 監工 " 瞭,可小張一天最少要打 200 個電話,而且每個都精心準備認真對待,絕不是湊數的那種。

這種轉變非常自然,因為他非常明白,打出去的每個電話都意味著一筆可能成交的訂單,而他需要訂單來養活自己、養活公司。

這時候,再也沒有可以被糊弄的人瞭,隻能盡力從本質上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小張說其實自己也挺懊惱的,如果自己打工時候就意識到這點的話,就不至於沒積累幾個真正的客戶瞭,那麼自己打工時候的收入會高一些,自己創業的路也想必會好走很多。

2

" 完成就好 " 思維

第二次創業時期,同期招進來兩個員工,幹的都是後端編程。半年後,我給其中一名員工提瞭 30% 的工資,另一個維持不變。不知怎的被他知道瞭,便過來找我要個說法。

坦白講,兩個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上都做得算不錯。隻要我交代下去的任務,都能按時按質完成。

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對工作的態度是 " 完成就好 ",而前者在完成本職工作的時候,還能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很多問題,並且向我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思考。

他第一個發現公司的代碼版本管理軟件不夠好,自己鉆研後提出瞭一套更好的解決方案,後來在公司內部推行;

他第一個發現公司不少項目其實存在代碼可以復用的地方,改進瞭工作機制,大大提高瞭工作效率;

他甚至發現有段時間我在為缺前端人員而煩惱,介紹瞭一個很不錯的人進來……

我發現,自這個員工入職之後,自己的煩惱不知不覺就少瞭很多。因為他不僅僅是個 " 完成安排任務 " 的幹活機器,已經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這樣的人,是每個老板都喜歡的。在他沒提要求的時候,我就主動加薪,是為瞭更好地留住這樣的人才,也覺得這是他應有的待遇。

和小張交流,他說自己以前也是這樣的。因為大部分打工的人都會有一種 " 付出思維 ",覺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為公司付出,那麼自然講求對等的回報,正所謂 " 你給我多少錢,我就給你辦多少事 "。

所以很多人特別怕吃虧,哪怕多幹一點活,都覺得被公司沾瞭便宜,第二天非要偷懶賺回來,還暗自竊喜。

但職場中,上級一定是因為先看到你的主動性,再去思考是否給你更好的待遇,而不是先多給你發錢,然後期待你更加主動。

即便從自私的角度,這種思維也沒啥好處:

1、因為隻滿足於完成基本任務,你比別人缺少瞭很多思考和鍛煉的機會,一定進步比別人慢;

2、多幹活不一定拿更多錢,不多幹一定更少加薪機會,你賺得也比別人少;

3、你會覺得公司制度不公平,老板對你不好,結果自己過得不開心;

呆在這樣的企業,你又圖個啥呢?還不如離開對吧?

可即便你跳槽到別的企業,因為你在原來單位的工作毫無亮點,也很難爭取到好的位置和薪水。

典型的雙輸局面。

3

退縮思維

自己以前打工的時候,最不平衡的想法就是," 所有員工那麼拼命工作,隻能領一份死工資,憑啥最大的收益卻被老板拿走瞭?"

我相信隻要在職場待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自己做老板後發現,老板和員工最大的區別是:

老板是那個承擔所有風險,必須要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找不到任何借口的人。

工作中,我們其實是很容易給進展不順利找到借口的,而且都是 " 真 " 借口:

1、我都給客戶打過 10 次電話瞭,可是他就是不出來,我也沒辦法!

2、我已經在所有招聘網站發瞭招聘公告,可就是沒多少人投遞簡歷,我也沒辦法!

3、會場該準備的工作全部準備好瞭,誰也沒想到臨時會下暴雨,有什麼辦法呢?

4、我們的產品品質好,文案也給力,推廣預算也夠,銷售量就是不好,我們真的盡力瞭!

……

不管你在哪個崗位工作,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即便是一名比較負責的員工,一般也隻能做到 "100% 正常的努力 ",如果進展還是不理想,往往歸結於 " 客觀因素限制,所以我沒有辦法 "。

因為對員工來說,隻要 " 盡力 " 就可以瞭,老板也不可能因此而指責你。你照樣可以拿到工資,周末跟朋友出去玩。

但老板不一樣,技術問題沒解決,項目就要承擔失敗的風險;客戶搞不定,產品就要承擔滯銷的風險;收入上不來,公司就要承擔破產的風險。

所有搞不定的問題,最後都會匯總到老板這裡,而老板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找,隻能自己去面對這一切。

那麼,這些所謂的 " 沒有辦法 " 是真的沒有辦法嗎?也不見得!

小張自己也說,自己打工做銷售時,遇到搞不定的客戶也很受挫,那時候是真的覺得自己盡力瞭,沒有辦法瞭。但創業後,發現自己如果再搞不定客戶就要餓死,整個人都不同瞭。

客戶打電話不接,他就發長短信;客戶不願意見他,他就主動去客戶公司等他;

客戶不收他的禮物,他就努力學習客戶的興趣愛好去找共同語言;客戶級別太高,他就努力找中間人撮合組局……

死纏爛打、死皮賴臉、掏心掏肺、鍥而不舍,最終他發現,很多原來覺得不可能搞定的客戶,最終都被自己搞定瞭。

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沒有瞭退路,沒有辦法後也隻能繼續想辦法。但打工時就不一樣瞭,總有退路,總有老板在最後扛著,不知不覺,自己就縮回去瞭。

後來我和小張一樣,招人的時候都喜歡招那種 " 能想盡一切辦法把問題搞定 " 的人,也更願意給這樣的人高薪、好的位置。和很多創業者交流過,大傢的想法也大同小異。

4

換個角度看問題

在企業打工,很容易就將自己和企業放在利益的對立面,總覺得老板在剝削自己,自己是那個 " 受害者 "。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

不是每個企業、老板都是那麼公平,會根據你的貢獻、努力程度來分配收入和職位,都值得你毫無保留地賣力付出。

但如果改變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你的做法可能完全不一樣: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管公司如何、老板如何,你在工作中做出的業績、自己能力的提升都是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誰都搶不走。而這些東西,會讓你的人生越來越有競爭力。

換句話來說,如果公司不好、老板不好,你就選擇得過且過、欺上瞞下、表面功夫,表面上看是為瞭不讓自己吃虧、讓公司賺便宜,但實質上你又得到瞭什麼呢?

你的工資沒有提升、職位沒有提拔,還虛度瞭最寶貴的年華。再差的環境,都不是你作賤自己的理由對吧?

如果環境極度惡劣,你的最佳選擇是盡快離開,而不是繼續呆在原來的地方混日子,成天抱怨,否則你的競爭力隻會越來越弱。

為瞭找到更好的下傢,你一樣要努力做出成績,這是你跳槽的籌碼。這時候你不是為瞭不好的公司在努力,而是為自己更好的前程在努力。

如果公司和老板不錯,但你覺得收入和能力不匹配,你最該做的是直接提出來,去爭取應有的待遇。隻要是開明的公司和老板,都會正視這種訴求。

所謂打工,首先要認清楚的是,你自始至終首先是在為自己打工。

無休止地抱怨,滿足於表面功夫,從不承擔更多責任,不追求進步,這幾種打工病,最終要的是你自己的命。

作者:  阿何,清華大學理工男,職場充電寶 & 唯庫創始人,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國內知名個人成長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人力資源管理助你縱橫職場!

今日推薦:

10 分鐘面試核心員工:一聊,二講,三問,四答

華為績效管理:這樣減員、增效、加薪,不服不行!!

剛剛,又一巨頭倒下!

員工憑什麼忠誠?這篇文章點透瞭!

國慶計劃表

做不出成績的員工,絕對都有這些臭毛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