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醫院完成國內最低齡內鏡下顱底腫瘤切除術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 胡瓊珍 伍曉丹 實習生曹珍珍報道
50 多天的女嬰小笛笛,吃奶時呼吸困難,自出生以來從未安穩入睡,進食較少導致體重明顯減輕,輾轉多傢醫院尋求治療。近日,小笛笛被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科確診為鼻顱底血管瘤,並成功為她實施瞭經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鼻顱底腫物切除術。術中不僅出血量極少(僅僅 3ml 不到),同時因微創,小寶寶面部無任何手術切口。
術後,小笛笛呼吸通暢,恢復良好,已痊愈出院。經查閱國內外文獻,這是迄今國內同類疾病成功實施手術的最小患者。
女嬰鼻顱底腫物堵塞鼻腔致無法呼吸
小笛笛長的十分可愛,圓圓的腦袋,烏黑的頭發,大大的眼睛,模樣很是招人喜愛,一傢人對這個新增加的傢庭成員愛護有加。但從滿月之後,媽媽開始覺得笛笛有點不對勁瞭,每次一吃奶,小笛笛就會出現透不過氣的小模樣,憋的小臉通紅,吃奶吃的越來越少,體重也不怎麼見長,特別是睡覺時,隻要閉上嘴巴,更是呼吸不暢,無法安穩入睡,經常扭動哭鬧。這可讓全傢人急壞瞭,急忙去醫院就診。到瞭當地醫院,鼻部 MRI 檢查顯示,在笛笛的右側鼻腔裡,有一團肉肉的東西。患兒右側鼻腔基本沒有空間去呼吸。
鼻內鏡下巧手去腫瘤外部無創出血少
由於患兒隻有 50 多天,而體重明顯低於同齡嬰兒,隻有 4.5 公斤,腫瘤又相對較大,病情十分兇險。當地醫院建議轉往上級醫院診治。小笛笛爸媽帶著她輾轉廣州幾傢大醫院就診,得到的答復是:孩子太小,手術風險太大,隻能等孩子長大點再進行切除腫瘤手術治療。難道真的沒有辦法瞭嗎?看著虛弱不堪的孩子,傢長沒有放棄,托人四處打聽各傢醫院。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就診。耳鼻咽喉科主任邱前輝教授接診患兒之後,帶領團隊仔細研究病情,評估手術風險。
入院後經過詳細的影像學檢查發現孩子的右側鼻腔占位,經多學科專傢會診討論,診斷為鼻腔前顱底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種常見腫瘤," 但是發生於新生兒鼻腔鼻竇的幾率非常低 "。據邱前輝主任介紹,臨床上新生兒先天性腫瘤多見畸胎瘤、皮樣囊腫等," 出生 50 多天的新生兒發現鼻腔血管瘤,是很罕見的 "。腫瘤已經占滿患兒鼻腔,必須要及時施行手術,否則等腫瘤長大,可能會危及生命。
但是,對一名出生僅 50 多天的新生兒進行鼻顱底腫瘤切除,有著極高的風險。治療團隊和患兒需要共同面對一系列難題:患兒年齡太小,全身總血量僅為 270ml 左右,僅相當於 2/3 瓶易拉罐的量,手術出血量難以控制,麻醉風險大,氣道管理難度大。其中哪一個環節出瞭問題,後果都將不堪設想。如果采用傳統經外鼻進行,不僅創傷大,而且術中容易出現大出血,危及患兒生命,再加上損傷組織嚴重將難以徹底切除鼻顱底的腫瘤。
為瞭順利完成手術,盡可能把手術風險降到最低,邱前輝主任組織團隊和新生兒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學科進行術前評估討論,制定瞭周密的手術方案,經多學科會診討論,在反復斟酌之下,邱主任決定采用經鼻內鏡鼻腔入路微創手術,術中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既避免瞭外部大切口及術後瘢痕,又避免瞭術中出血量。但由於患兒鼻腔小,操作空間小,腫瘤體積較大,手術操作難度非常大。考慮到患兒鼻孔小,普通的手術器械難以進入,手術團隊還專門準備瞭新生兒版的手術器械。
7 月 24 日,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個學科的協助下,邱前輝主任領銜的鼻顱底外科團隊為小笛笛施行手術。經過約 1 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成功為患兒切除瞭直徑達 2cm 的腫瘤,而且鼻外沒有任何切口,保證孩子的面容沒有受到影響。
術後在兒科副主任蘭和魁教授的支持下直接轉入兒科 NICU,進行專業的嬰幼兒護理,術後兩天就順利清理瞭鼻腔填塞物,並拔出瞭氣管插管,術後 MRI 顯示未見腫瘤殘留。
小笛笛恢復瞭可人的小模樣,吃奶時呼吸順暢,爸媽更開心的是女兒出生後,終於可以香甜入睡瞭!看著寶貝安睡的可愛樣子,全傢人懸著的心終於放瞭下來。
【專傢提醒】
嬰幼兒出現張口呼吸、吃奶困難 、呼吸困難以及體重增長緩慢等這些癥狀,小心鼻顱底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