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人民大會堂。在一群穿著西裝的外國人中,德國人夏愛克格外顯眼。他身著中國哈尼族的民族服裝,用中文講述瞭他在雲南的故事,打動瞭很多人。
包括夏愛克在內的 50 名外國人獲得本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這些獲獎人士中既有得過諾貝爾獎的世界知名科學傢,也有像夏愛克這樣在中國偏遠地區默默奉獻的外國友人。
" 友誼獎 " 獲獎者的背後,是在中國工作的幾十萬外國專傢群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多彩的專業背景和職業生涯,帶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他們親身感受到中國史詩般的發展歷程,在與中國人民攜手奮進的過程中深深愛上瞭這片熱土。
紮根中國情系中國
去年,夏愛克離開生活瞭 15 年的雲南,回到德國。
" 因為舍不得離開,我全部行李都是臨走前最後兩天才開始收拾的," 離開中國的日子,夏愛克說他很傷感," 雲南就是我的傢,回到德國反而很難適應瞭。"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紅河州建水縣和紅河縣等邊遠地區,是夏愛克最思念的地方。而他最牽掛的人,是當地的孩子們。回德國後,夏愛克仍舊掛念著他們的學業,每天都要與孩子們在 QQ 上交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15 年前,夏愛克放棄在德國的優渥生活,立志前往海外當志願者," 希望把自己擁有的奉獻給社會 "。在眾多的目的地選項中,他選擇瞭中國雲南。從此,夏愛克開始瞭與中國的緣分。
15 年裡,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夏愛克不僅在雲南的大山裡無償給病人診治,還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當地人。他幫助村民建沼氣池、挖水窖,開展 " 借羊生小羊 " 項目,在當地中小學開辦英語角。
" 借羊生小羊 " 是夏愛克為當地人想出來的一個致富項目。他自費為村民買羊,教他們養羊,為此經常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去村民傢中指導養殖技術。
夏愛克也在紮根中國期間見證瞭中國的發展。" 我剛來雲南時,當地人從來沒想過買汽車,也沒想過能出國旅遊。但是,5 年後,他們開始買車瞭;10 年後,他們開始出國旅遊瞭。"
無獨有偶,法國外科協會主席、器官移植專傢喬治 · 芒斯楊也心系中國邊疆地區。20 年來,他每年都去新疆、青海等地無償做手術,培訓當地醫生。
1997 年,芒斯楊第一次來到中國,在烏魯木齊為一名肝臟包蟲病患者做肝移植手術。今年 6 月,他去新疆庫車縣醫院做手術。在那裡,他遇到一名多年前請他做過胃部手術的老太太,老太太感謝芒斯楊救瞭她的命。
" 在新疆,我走在路上會有很多以前的病人認出我來,過來跟我握手。" 芒斯楊說。
在芒斯楊的不懈努力下,他任職教授的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中國包蟲病治療領域的頂尖機構。他還促成世界衛生組織包蟲病預防與管控合作中心落地新疆。
看好中國助力發展
2012 年,烏克蘭人謝爾蓋 · 馬洛佐夫來到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加入研發設計團隊。他曾經在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工作多年,是飛行控制領域的專傢。加入中國商飛後,他對大型客機控制率的技術攻關作出重要貢獻。
" 我來到中國,是因為在這裡能夠延續我的創造性工作。中國人口眾多,發展民用航空不僅有利於滿足人員流動需求,也能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馬洛佐夫說。
從 ARJ21 支線飛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到國產大飛機 C919 試飛成功,中國近兩年來在民用飛機制造領域喜訊頻傳。但與波音、空客相比,中國商飛還有很多地方要追趕。馬洛佐夫認為,造飛機最重要的是安全,要一步步來,欲速則不達。
馬洛佐夫身邊的同事基本都是畢業於中國航空院校的年輕人。馬洛佐夫經常為他們開講座,將自己積累多年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們。為瞭和同事交流,馬洛佐夫自學瞭英文,英文講得很流利後,又開始自學中文。
年輕人都很佩服這個 " 喜歡給自己找活幹 " 的老外,在 C919 首次試飛之前的測試階段,和馬洛佐夫一起加班成瞭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在本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傢中,很多工作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國傢外國專傢局局長張建國說,引才引智工作要與國傢經濟發展相適應,要突出 " 高精尖缺 " 導向,大力引進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身兼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三國工程院院士,弗雷德 · 塞泊不僅參與瞭中國高鐵建設,還參與瞭珠港澳大橋等橋梁的設計工作,見證瞭中國基礎建設的驚人發展。
塞泊說:" 我 20 年前來到中國時,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而現在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橋梁建設等領域在世界上無可匹敵,能參與其中,我非常振奮。"
塞泊指出,美國的基礎設施多是五六十年前建的,現在所做的多是維護和翻新。中國以後也會面臨類似問題,所以需要在基建維護領域未雨綢繆。
5 年刷新 15 項世界紀錄——在澳大利亞人皮爾 · 沃林頓的指導下,江蘇常州一傢民營企業在光伏領域的成就令人震撼。沃林頓是全背電極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領域的泰鬥,參與國際光伏標準的制定,提升瞭中國光伏技術核心競爭力。
沃林頓說,光伏產業大約 10 年前進入中國後飛速發展,雖然中間一度出現產能過剩,但市場一直在擴大,前景良好。" 到 2050 年,中國需要目前 5 倍的發電量。到那時,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必須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在沃林頓看來,綠色發展正是中國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中國發展迅速,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應該抓住機會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講述中國解讀中國
" 我要讓所有人知道,中國的發展對他們意味著機遇。" 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前駐華大使司馬安 · 西莫尼奇在公開場合一有機會就介紹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總量、高鐵裡程數等數據信手拈來。
如果有外人對中國存有誤解誤讀,西莫尼奇會現身說法予以反駁。在中國申辦 2022 年冬奧會的關鍵時刻,有個別外國媒體報道謠傳冬奧會主會場崇禮 " 無雪 ",西莫尼奇聽說後專程趕到北京,與媒體記者見面,用自己在崇禮滑雪的親身經歷以正視聽。西莫尼奇還多次邀請歐洲官員和學者到崇禮參觀。
這些年,西莫尼奇還忙著在克羅地亞等歐洲國傢推廣中醫。如今,中醫針灸和推拿已經走進瞭克羅地亞的療養勝地,中國中醫專傢也可以在克羅地亞國立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美國人瑪麗 · 蓋茨經常津津樂道的則是中國敦煌。
2009 年從耶魯大學藝術館館長的位置退休後,蓋茨就成天圍著敦煌轉。2011 年,蓋茨在美國註冊成立敦煌基金會,為研究、保護和推廣敦煌募集資金。基金會在全球招募有志於保護敦煌的專業人才,為敦煌研究院的研究項目提供資助,贊助敦煌研究人員前往美國考察學習。
在美國,蓋茨是忠實的敦煌代言人。她在美國多所學校和藝術中心舉辦講座和活動,向美國民眾介紹敦煌,推介中國歷史和文化。2016 年,在美國敦煌基金會的協助下,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舉辦瞭敦煌藝術展,超過 20 萬人參觀瞭展覽。
今年,蓋茨已經去瞭兩次敦煌。" 我希望未來能有一部關於敦煌的電影。" 蓋茨說。
38 歲的埃及人侯薩姆 · 穆罕默德是今年友誼獎最年輕的獲獎者。他供職於一傢中國媒體機構,參與過中國兩會、杭州 G20 峰會等重大報道。他用英文、阿拉伯文撰寫的《老外話兩會》《創客在中國》等報道在阿拉伯地區廣為傳播。
" 我的工作就是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中東國傢的年輕人對中國很感興趣,我想告訴他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如何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 侯薩姆 · 穆罕默德說。